《定风波》学生学案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巩固对诗词常识的掌握2、加深对诗人苏轼的认识3、初步学会赏析诗词的基本技巧4、感知诗人所表达的积极的人生观二、学习重难点初步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尝试培养其将对诗词的感悟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三、教学环节回顾已学知识——引入本篇课文——咬文嚼字细品——感性理解转化为书面表达四、教学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定风波》不是题目,而是这首词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的有,,,,也属于词的。2、词的分类,按照字数来分,58字以内的叫,59——90字之间的叫,91字以上的叫。按照段落分,一段的词叫,两段的词叫,三段或四段的叫或。按风格分可分为,。以这些标准来看《定风波》分别属于,,,。3、“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是这首词的,其作用常常是。4、本词的作者苏轼,字,号。是朝派词人。我们以前还学过他的,,等作品。5、请写出你所喜欢的他的其他作品中的名句,诗词文均可。至少写出三句。(1),。(2),。(3),。二、写作背景3
1、大背景: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以谤新法罪名贬谪黄州,这首词便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游沙湖返回途中所作。2、小背景:翻译出“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思考这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译文:,。,,,,。一、文本解读1、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在下文中用“\”标出语气停顿节奏。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细品文字【上片】“莫听”意思是。有的意味。“穿林打叶声”是指的声音,其中“穿”林“打”叶两个动词有力表现了。“何妨”意思是。与前文的同样具有的意味。“吟啸”的意思是,体现了诗人面对风雨的心态。“且徐行”中的“徐”是的意思,表现出了诗人的形象。“竹杖芒鞋”是人的打扮,“轻胜马”的“轻”一语双关,既指,也指。“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字用的最好,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除了写自然界阴晴不定,也象征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言外之意“回首”的是,“归去”又是指。3
“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与“晴”一语双关,除了指自然界的现象,分别又有哪些象征意义?风雨也指,晴也指。【小结】整首词通过描写苏轼面对风雨的心理感受,表现了词人的人生态度。一、综合上述内容,将这首词用自己的语言与理解改写成一段通顺流畅的现代文字。可适当增加内容。二、参照这首词给你的启示,以当我们面对人生风雨的时候为开头,续写一段完整的话,表达你自己的观点,要求语句通顺,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要有文采。当我们面对人生风雨的时候,三、你还能列举出哪些表达相似人生态度的名句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