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说课内容1.教材⑴单元说明解读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2.学情3.教法、学法、教学手段4.教学设想5.教学流程
一、教材(一)单元说明解读1.尝试性调整讲课顺序,整合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板块。2.横纵向角度探究不同风格的相异性、兼容性及同一风格的共性与个性,个体的多样化。3.引领学生在宋词发展史中体悟两种词风的独特美和同种词风的个性美。
(二)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⑴知识和能力:①背诵、默写。②分析评价词中作者形象。③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2.教学重点与难点①重点:背诵、默写。②难点:感悟苏轼的人生态度及掌握本词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依据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本单元教学建议教学任务两部分:⑴讲课前熟读成诵。⑵熟背后分析鉴赏。3.本课教学建议⑴联系所学《赤壁赋》,参照阅读,加深理解。⑵理解字面内容,体会词人丰富的情感和旷达、豪放的人生意境。
二、学情分析1.授课对象:高一学生2.知识储备:⑴优势:已具备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⑵不足:阅读量少,人生阅历浅,难以深刻体会苏轼的复杂情感。
三、教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1.教法:导学法2.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教学手段:导学案【教学目标、课前预习(教师预设问题和学生个人疑问)、本课小结、链接高考、拓展延伸、随堂演练等】、多媒体
四、教学设想1.以导学案为依托。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为辅助。2.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相关内容并背诵,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并整合存在的问题。3.课上合作探究,落实预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导学案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新问题并做好高考链接及拓展延伸。4.课后督促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随堂作业,总结提高,学以致用。
五、教学流程八个环节:1.课前PK2.回顾导入3.整体感知4.分析鉴赏5.本课小结6.接轨高考7.拓展延伸8.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PK内容:复习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重点背诵《定风波》。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间互换任意点名。奖惩措施:获胜组累加比赛积分,失败组做好组内协助背诵,记录在案,随时抽查。设计说明: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激励互帮互助,自我鞭策。
第二环节:回顾导入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及情感。形式:点名回答设计说明:注重知识的联系性,学习的连续性,为此课做好预热。
第三环节:整体感知内容:1.理解词前序文,了解创作具体境况。2.诵读课文。形式:1.组内交流、合作共研。2.分为组内诵读,各组推荐诵读。手段:多媒体辅助诵读提示。设计说明: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成音读、意读、情读三个阶段。
第四环节:分析鉴赏内容:1.完成导学案预设问题。(详见导学案)2.解决导学案中暴露的问题。(课前整合)3.处理课上随机出现的问题。形式:1.组内交流、合作共研。2.各组代表举手发言,全班交流共享。3.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明确。手段:导学案设计说明:以完善的导学案为本,以灵活的教学形式为辅。知识点是设定的,学习氛围是活跃有序的,收放自如。
第五、六环节:本课小结链接高考环节五本课小结内容:小结本课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形式:师生共同完成环节六链接高考内容:1.阐释相关考纲内容。2.明确诗歌形象、艺术手法和观点态度的答题要点。3.积累作文素材。手段:导学案设计说明:实现教材与高考的有效对接。
第七、八环节: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环节七:拓展延伸内容:苏轼的一首婉约词《江城子》(多媒体)形式:齐读设计说明:立体感知苏轼的才情。环节八:布置作业内容:1.默写。2.一道针对本课教学难点的诗歌鉴赏题。3.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风雨,要求以苏轼为论据,观点鲜明。手段:导学案设计说明: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以致用。
谢谢!!!
(链接内容)导学案预设问题1.疑难字、词、句。2.翻译词前序文。3.完成诗歌白话译文。4.概括上下片内容。5.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苏轼形象。6.苏轼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7.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8.苏轼同一时期的作品,两词一赋,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