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文体:词:又称诗余继承诗歌的韵律美,结构上更宽泛。
韵律美需要朗读才能感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①建康:今江苏南京。 ②遥岑:远山。③玉簪螺髻(jì):玉簪,碧玉簪。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④断鸿:失群的孤雁。 ⑤吴钩:指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宝剑。⑥流年:流逝的时光。 ⑦倩:请托。⑧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⑨揾(wèn):擦拭。
一个不懂欣赏的民族是一个丑陋的民族!创造美是一种能力,欣赏美是一种素质!艺术作品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产物!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艺术都寄托了作者的某种特殊的情感。通过阅读作者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情感?愁!恨!
这样的情感作者采用什么方式表达?移情于物(上阕)化用典故(下阕)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找出意象词,点出意象与作者情感的共鸣点。思乡,忧国——效力无由江天山景游子断鸿落日壮丽山河“献愁供恨”——收复无日朝廷主和——思进取,力不得伸离群孤雁(飘零、孤寂)——报国无门遥看楚地,山水一色——壮志难酬直抒胸臆移情于物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象及其感受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写出水天一色的空阔清远,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强调愁恨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分析:意象的暗示义,及“游子”身份的内涵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江南游子:指代作者自己。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1)以诗解诗细说“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看了”,当看过、看完讲。2)体味动作“看了”3)揣摩“吴钩看了”
4)体味动作“拍遍”“拍遍”,不仅拍,而且拍遍,到处拍,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5)揣度“无人会,登临意”“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上片小结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知己是明志会意之君,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借古人之言言己之志)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反例(贬)正例(褒)荣辱观、价值观———英雄无泪,只是未到伤心处,而辛弃疾早已黯然流泪,流进心窝,染成了血红!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登临意”之一:“张翰思归”一典,写明不愿忘怀时事,弃官归隐,表白抗金的决心。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登临意”之二:“求田问舍”是再次用典,一方面是表明自己不愿弃官回乡作富家翁,同时也是对朝廷那些不思抗敌,只顾求田问舍的达官贵人的讽刺。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登临意”之三:桓温北伐时的感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反映了作者对朝廷不肯使用抗战人才,北伐无望的愤慨。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自伤英雄抱负不能实现,心头郁结,得不到慰籍。
下片小结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既表达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达了北伐无功、不能收复中原的无奈和遗憾。
主题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一个中心,三个方面首先是热烈高亢的抗金复国豪情;其次是无人理解、孤独难耐的痛楚;再次是对年华虚掷、功业无望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