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ID:887967

大小:4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    (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课程资源开发   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课文插图)  四、教学过程:  ㈠自读:(第一轮)  ⒈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  ⒈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⒊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推荐:推举,介绍。  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  删掉:(演示)  颠倒:(举例)  典雅:优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谈得投机)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蕴含:包含。  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样,模范。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  ⒊附:试改《一张画像》第四小节。[投影片(小黑板)C]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会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1,2。   2、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    投影片c、d、e、f、g。    肖复兴的书,主编的杂志,发表文章的报纸。    模式运作图示:    第三轮自读,读懂,理解课文     第四轮自读,读出,拓展延伸  一、自读:(第三轮)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  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示投影)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1)大字报出示: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5)引读54页第二节:(读──改──读)  (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  (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8)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2)交流:这次谈话使“我”─────。(投影片)  二、自读:(第四轮)  1、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读11小节。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出示书《日子的回忆》,他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  三、作业:   1、造句:受益匪浅堪称楷模  2、修改第5小节,再次同叶先生赛一赛。(出示投影片)  附: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乌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