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反思

ID:888126

大小: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孔家崖第二小学:赵继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的第一课。本组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伟人的成长。文章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我在认真备课后,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第二课时):首先由〈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导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多的人自发地来为总理送行?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多人如此敬重和怀念周总理呢?是因为周总理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因为他从小就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然后探究,是什么原因促使少年周恩来立下了如此伟大的志向呢?寻找答案“中华不振”;再认真读书,说说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呢?并适时补充旧中国受屈辱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再回归题目,理解题目,并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周恩来为实现这一理想一生是怎么做的,从而加深对总理伟大人格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这课的体会,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读书,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回忆整个课堂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教学设计精心,安排紧凑,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尽力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上课伊始通过“十里长街送总理”悲壮场面,创设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做好铺垫。引出少年周恩来的伟大志向后,教师提出“是什么原因促使少年周恩来立下了如此伟大的志向呢?”让学生反复读文,探究答案,师生归纳出:中华不振!紧接着教师提示: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中华不振”呢?待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交流、讨论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中华不振,又问“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为非作歹又岂止是这些呢?”,用愤慨的语调适时拓展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当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后,教师再提示“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周恩来想的和我们一样!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说出了他的远大志向。在此,教师用激昂的语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情朗读周恩来回答话,体会少年周恩来的伟大志向。之后教师又说:少年周恩来有着如此宏大的理想,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接着出示周恩来工作繁重的资料让学生加深了对总理伟大人格的认识。这时教师又提示:周恩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新中国也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周恩来一样有着宏大志向的人物,我们的祖国才得以解放;人民才得以富足,中国才得以腾飞!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在科技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呢?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学生畅所欲言。整节课堂师情绪先“抑”后“扬”,教学效果也水到渠成。  2.课前准备充分,教法灵活,努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既注重课前预设,又关注课堂生成。在教师抛出“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中华不振’”的问题后,教师依学定教,顺学而导: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不振”。由于所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在学生品析课文时,我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体会旧中国的屈辱和当时中国人的痛苦,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另外,我也准备了一些震撼人心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学生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  在旧中国,少年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那么作为新世纪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当代少年应该为什么读书?并准备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这就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和为实现愿望而准备采取的行动,明确了学习目的,受到了教育,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现实目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