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设计

ID:888134

大小:63.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铁岭小学苗璐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二)教学对象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将大量有关课文时代背景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读文,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三)教学环境分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学生转变后的自由表达、自由讨论、自由感悟到的收获是传统中任何硬性灌输都不能企及的。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10 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教师力图激励并促成学生与课文文本的四个层面的对话中,体现阅读教学的教育性,即知识与文化层面的对话;阅历与经验层面的对话;人格与精神层面的对话;艺术与审美层面的对话。促使学生既是阅读的主人,又是学习阅读的主人。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通过结合上下文、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资料整合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通过大量有关时代背景的语文学习资料与信息技术整合、合理想像画面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四、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五、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六、教学流程图:激情对比,引入“不振”整合点1初读课文,聚焦“不振”品读课文,体悟“不振”整合点2拓展延伸,抛弃“不振”七、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一)激情对比,引入“不振”10 1.课件展示:(1)神五、神六、神七飞天的录象。(2)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录象及精彩照片。(3)祖国60周年阅兵精彩录象回放。课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是啊,神五、神六、神七的飞天,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祖国60年国庆庆典的恢宏庞大,都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如今的中华已经?(师板书:崛起。)2.课件展示:近代中国受屈辱的图片并配以悲壮的二胡音乐。教师叙述: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我们的祖国却饱受屈辱,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践踏,首先,俄国占领了我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接着,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1883年,法国占领了我国西南边陲,1888年,英国盘踞在长江流域,1897年,德国又占领了山东半岛。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他们就瓜分了大半个中国!侵略无处不在,人们不得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当中有一个人,他大声疾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题。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这样一篇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课题,这是周恩来总理12岁时说的一句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充分整合,利用两个时代中国发展的鲜明对比冲击学生的心理,旨在通过我精彩的描述、精致的课件和悲壮的音乐声吸引学生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本文时代背景的距离,并产生想了解他的迫切愿望,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奠定情感基础。】(2)初读课文,聚焦“不振”1.自由读文:标好自然段,并读准生字新词,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2.课件出示词语: 外国租界     铿锵有力巡警反而耀武扬威   衣衫褴褛   吵嚷      肇事得意扬扬     为之一振惩处训斥课文读完了,词语会读吗?请同学们看屏幕先自己读词,然后和同桌互相考。10 3.开火车读词语。【设计意图:运用课件,逐页展示,分层教学。第一屏,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第二屏,出示去拼音的词语;第三屏,出示去拼音的生字。由词到字,由熟字到生字,难度逐步加大。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难度逐步加大加深,挑战力也越强,学生的潜力就会得以开发,主动性就会得以提升,独立识字、记字的本领得到培养。】4.理解词语。(1)租界:知道什么是租界吗?(租界就是租住别人的国土,里面还不让弱国的人进去。)看,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大半个土地全是租界。(2)衣衫褴褛:大家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这就是衣衫褴褛!再一起读读。(课件出示:衣着破烂的人物图片。)(3)铿锵有力:请有节奏,响亮地读——这就是铿锵有力。我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课题。5.写字:这些变红的字是这节课要写的,我们一起来“巡”这个字,指导书写。“巡”:走之旁,里面是三个撇点,撇要长,点要短。6.解决有障碍的句子:词语会读了,那么句子有读不通的吗?我出句子考考了。(课件出示:比较难读的句子)7.轮读课文,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按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生读1—2,你读得很好;读3—6,好奇心驱使着他,你读出了周恩来的疑惑不解;7—8真喜欢听你读书;9—11,是不是只有这些答案?12——17最后一段我们一起读)(1)概括说就是:交谈-见闻-立志(板书)谁能把这几个词用“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说,同学们把这几件事连起来概括地说,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2)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说明?(板书:中华不振)【设计意图:“不把课文读熟不开讲”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多年坚持的阅读教学信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将难读的句子读通顺,也是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基础。】(三)品读课文,体悟“不振”1.10 哪些地方写出中华不振?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最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画下来。(不要满足于找到一处地方,尽量把课文读完,联系起来考虑)2.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这些想法碰撞起来能产生很多的火花出来,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1)你找到了体现中华不振的语句了。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2)8段“中国衣衫褴褛,洋人得意扬扬”: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从这个鲜明的对比中,我们也能读出这点——?(中华不振)(3)如果是在别的地方还不奇怪,奇怪的这是在哪儿?这就是中华不振哪!3.同学们,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气愤,但在当时落后的中国这样的事情,何止这一件,两件啊!课件出示:(1)近代中国政府腐败无能所造成的民不聊生的各种图片。(2)震惊世界的“圆明园毁灭”的电影片段。(配有悲凉的乐曲和教师动情的介绍)教师的资料介绍:看,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割地赔款,让我们的国人生活得多么凄惨!这些欺负我们的外国人还在我们的土地上租地,建公园,不但不让国人进入,反而在公园门口,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这样欺侮我们还不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能拿的拿,拿不动的牲口搬,搬不走在的任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这至今仍是我们中国的奇耻大辱。同学们,这些都是——中华不振哪!2.同学们,相信你们此时已经难以抑制自己的愤怒,快在小组内和你的伙伴说出你此时的感受,再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你刚才画的句子。【设计意图:阅读历史性的文章,只局限于一个小故事是不能全面理解文章内涵,还需要了解更多和故事相关的背景,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此时再一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展示旧社会人民生活的悲惨图象,以此为契机,教师顺势引导,将课文内容提升,将课文的情感思路进行梳理,更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越发对当时的人们的苦痛表示痛惜,对当时的劳动人民的水生火热的生活感到痛惜,从而为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充满敬意。】5.再次汇报所画的句子。(小组汇报)10 (1)汇报7段:①还有哪个句子?一个很好的读书的方法就是抓住其中关键词去细细地品味,把这些词读到心里去。你能抓住关键词说一说中华怎么不振?(7段第一句,生抓“闯”,师:这就是很好的语文学习,学习就是要把不会的学明白了,抓住关键词说自己的理解)这个“闯”可以换成“走”吗?【设计意图:通过关键字“闯”来分析租界的特性,让学生深深记住这份耻辱,同时更关注租界中发生的事,有着“投石问路”之效。】②汇报7段第二句时:同学们,来让我们看看租界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出示课件:租界图和普通百姓生活图的对比)这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比较一下,分别用一个词形容租界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贫困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负,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土地被他们以租界的名义据为己有。【设计意图:小学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适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张旧中国租界地的照片的课外资源,配以背景音乐和教师的画外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愤恨之情。这也是由表及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2)汇报第8段①我发现有几乎每个同学都画了这令人揪心的一幕。②读了这段话,哪些人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里?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请你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课件出示:他(她)本应该,结果。【设计意图:在这里通过课件出示句子练习,达到追问的目的,让学生置身处地地想象妇女的可怜,巡警和洋人的可恨,将心比心中感受妇女的苦,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由此将引发学生发自内心地读,会在读中影射出对妇女的同情,对那时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而在反复阅读中得到感情的提升。】③学生反馈:A.衣衫褴褛的妇女Ⅰ(说完上面的句子)文中是怎么说的,读原文中句子。10 课件出示: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①我们把这几个字放大,自己练习读读!②谁来读,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这个妇女多可怜啊!(板书:妇女可怜)③我们再一齐读读。Ⅱ 被轧死的亲人可能是谁?此时此刻她的心情如何?Ⅲ 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啊,试想,如果你的母亲失去了你?她会怎么样?如果你失去了你的父母,你又会怎么样?(沉寂片刻)Ⅳ ①来,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我听出了你对妇女的同情)②同学们,老师实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我也想读读,行吗?你从我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③你们也能读出来吗?我想你们能比我读得好,自己先练练,谁来读?(师评价)④来,让我们一起读!Ⅴ 教师引读: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板书:?)因为——中华不振啊!(板书:啊!)【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地读,既便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又能领悟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内涵。真正做到以读促讲,以读激情,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也因为朗读的多样化,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事半功倍。此外,教师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还体现了层次性。由自由练读漫到指读、教师读,再到联想后的思读,进而到默默地悟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触。】B.得意扬扬的洋人Ⅰ 你知道“得意扬扬”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通常做了什么事的时候才会“得意扬扬”?Ⅱ 看来大多是好事的时候我们才得意扬扬,那么,洋人是做了什么好事吗?多——可恨哪!(板书:洋人可恨)Ⅲ 教师引读: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板书:?)因为——中华不振啊!(板书:!)C.耀武扬威的巡警10 Ⅰ 教师引读: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板书:?)因为——中华不振啊!(板书:!)Ⅱ 面对外国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你有什么话想说?多么——可恶!(板书:巡警可恶)【设计意图:符号的板书,学生并不多见,在此我用符号,比更多的语言有力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符号也有意义,符号也有情感。】④洋人可气,中国巡警可恨,中国妇女可怜!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比较: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比较一下,哪个句子放在这更好?为什么?看,用准确的语句表达感情有多重要,这种方法值得学习。是呀,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妇女!真是一群——可悲的中国人!(板书;中国人可悲)⑤回头看看,一位可怜的中国妇女,一个可恨的洋人,一个可恶的中国巡警,一群可悲的中国人,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令人气愤、令人恼怒的一幕。指板书: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引读)我想,此刻,(课件再次出示播放资料,配背景音乐)老师深深地理解大家心中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也许用语言来形容你们的愤怒和冲动已经显得太苍白无力了!就让我们也握紧拳头一起读读这段吧!用上你们的感情和表情!愿意站起来的,可以站起来。【设计意图:课文第8自然段是体现“中华不振”的特写镜头,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要点,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试想这段的教学如果不能找准切入点,仅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谈感受恐怕难以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因为本课的时代背景离孩子们太过遥远,所以,我决定除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研读外,第二次利用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从而生发出层层推进的情感。】(四)拓展延伸,抛弃“不振”1.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周恩来在租界亲眼见到的这一幕,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从租界回来以后,他常一个人沉思,他在想什么呢?10 2.老师此时的心和少年周恩来一起颤抖着,于是用笔写下了我心中愤慨:课件出示:我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  我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站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耀武扬威专横跋扈。  我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一群中国人竟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被折磨,却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3.现在也请你们用笔来表达自己情感写在日记本上,课下我们再交流。【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到达了顶点,任由他们抒发、畅谈,并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给予高度赞扬,更能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所要传达的情感相吻合,学生的体会与感悟会越发深刻。】10 1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