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百色市第一小学牙晓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生能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三件事,是哪三件事呢?二、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一)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租界给周恩来的印象是什么?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3.指导朗读(二)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1.默读第8段,把周恩来看到的事情用横线划出来。A、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2
●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根本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通过对比句子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为强烈,进一步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B、通过资料补充升华学生情感,深入感受中华不振。补充(老师相机处理回勾1—6段)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思考问题: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2.分角色朗读。3.体会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三、课外拓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想想你为什么而读书?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疑惑不解闯入租界中华不振立志报国振兴中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