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加入VIP免费下载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ID:888149

大小:5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横山县雷龙湾中心小学教案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备课教师顾贵祥日期教材简析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学法指导学习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学习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课程资源课时安排2学导过程环节第一课时导教师导语: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你们有收获吗?学生自由谈谈有关周总理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周总理的故事,那么,课文又和我们讲了周总理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块来学课文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的板书。“崛”字是这篇课文的生字,请同学们把它书空一遍,学生书空。2、学生齐读课题。备注 3、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4、能不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一遍课题。第三次读课题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那时候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告诉大家。注意还要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1、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回答2、反馈:————中华不振,教师板书(中华不振),学生齐读。3、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现在咱们再仔细地读一读,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意思。把它划下来然后我们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地方来读给大家听。现在我们就放声地再读一读课文吧。4、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有关句子。教师巡视指导。5、检查反馈。(1)句子一: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A、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在中国的土地,中国人居然不能去,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有这样的道理吗?你想不想问一问?B、学生质问朗读。这可是中国人自己的土地啊!让我们理直气壮地一起问一问。C、生齐读。中国的土地,却让外国人霸占着,同学们这就是——D、生答中华不振。 (2)句子二:这一带果真……和耀武扬威的巡警。A、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师:(接学生话)还有那些耀武扬威的巡警身为中国人,他们扬的又是谁的威?(生答洋人)请你再来读读这段话,把你的感觉在朗读中表达出来。B、生齐读句子(先女生读,再男生读)这些洋人霸占着中国的土地,而这些巡警身为中国人却扬洋人的威,这就是——c、生答中华不振。(3)只见……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A、学生读句子,指名学生谈感受。指名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副多么刺眼的画面,让我们一块读出自己的感受。展抓重点段研读课文。(一)一读重点段。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妇女不幸的遭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想想哪些地方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读好了,把你的感受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1、课件出示,生自由读。2、谈感受。(你是怎么想的?你心里是什么滋味?)(生气,悲哀,愤怒……)二读重点段。 师:同学们,亲眼目睹着这样的事情,假如当时你就在这人群中,你想对那妇女,对那洋人,对那巡警还有那些围观的中国人说些什么呢?1、指名学生想象说话。师:你讲到老师心坎里去了,这次请你读好吗?三读重点段。师: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冲动,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又怎能不愤怒?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样的屈辱太多太多了。1、教师演示并解说“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再这部有这么一段话让老师深深地感动。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所受的屈辱仅此而已吗?教师例举其他历史材料!(八国联军、二十一条约、华人与狗)4、面对如此之多的屈辱,如此之多的灾难(板书:……),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板书:?)学生谈感受。5、这所有的一切屈辱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板书:!)师:是啊,太多的耻辱了!中华不振啊!在那个国家和民族都蒙羞受辱时代,在那个国家和民族都危急的紧要关头,谁又能怎么样呢?更何况在周恩来面前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呢?同学们,让我们永远铭记课文中那让人悲哀而又让人愤怒的一幕吧!4、学生配乐朗读全段。回读课题,体会中心。师: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在那里沉思,他的心被这些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在想些什么呢?1、学生想象写作。(重点指导) 2、检查反馈。3、难道我们还要让这些悲剧再重演吗?(学生齐答:不)难道我们还要让中华母亲再忍受屈辱吗?(学生齐答:不)难道我们还要我们还要眼看着这些屈辱再沉默下去吗?(学生齐答:不)师:当巍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了起来胸有成竹地回答道——齐读读课题,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齐读课题。请你们一齐铿锵有力回答——齐读读课题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更加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导1.激情导入2.齐读课题3.通读全文,思考: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誓言?4.总结板书:中华不振学精读课文(一)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2.把相关语句画出来3.在学习小组里面交流(二)研读课文1.探究学习1-8段(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A、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根本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通过对比句子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为强烈,进一步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这段话主要让孩子体会“闯进”,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还要闯进来,说明这也是中华不振,这段话略处理。展用 导语:其实当周恩来刚到这里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没处说理去呀,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体会到伯父当时的心情了吗?进入角色体会着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应该怎么来读。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呀!”“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伯父对他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抓住“打破沙锅问到底”体会周恩来对此事的关注,读出语气来就可以。B、整合前面,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C、通过资料补充升华学生情感,深入感受中华不振。2、导读9—15段,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A.思考问题: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周恩来他在想些什么呢?B.导读课文9—15段,思考:你从这个呼声听出了什么?(周恩来的远大理想)C.重点体会: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又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外拓展1、教师小结。2、作业布置:●课下读关于周恩来的故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想想为什么而读书? 板书设计“中华不振”——疑惑不解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租界查看深刻体会博大胸怀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妇女含冤、无处申辩中华不振同学读书:升官发财——满足自己立下宏志远大抱负恩来读书:振兴中华——心系祖国读书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特色作业作业反馈课后反思资料链接周恩来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出生于江苏,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年到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