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ID:888153

大小:9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姓名:张燕学号:201203568班级:教育11201班2021年6月23日9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哈哈哈!”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9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时2课时授课人张燕教学对象四(1)班学生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崛、帝、范、巡、嚷、惩、铿、锵”;会写12个生字,“帝、义、伯、租、振、范、闯、凡、巡、嚷、妇、惩”。2、探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材分析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学情分析四年级上学期处于向高年级过渡时,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注意课外知识的拓展,情感的激发。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提问启发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间接推断等方法进行教学。9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师问: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是为了什么而读书的?其实这个答案老师也无法给大家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倒是有一个故事可以说给大家听一听。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件出示周恩来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谁来说说对他的了解?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是什么?“中华”指中国,“崛起”指兴起、振兴。那连起来的意思就是为中国的兴起而读书。4、齐读课文一遍。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认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2、交流识字,认识“崛、帝、范、巡、嚷、惩、铿、锵”,正确书写“帝、义、伯、租、振、范、闯、凡、巡、嚷、妇、惩”,并标注拼音,让学生在本子上书写组词。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互相提问生字。4、师板书:中华不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文中多次出现“中华不振”,那“中华不振”出示照片,激发学生好奇心。理解标题含义,帮助学生解读课文。互相提问与交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9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领土不完整,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播放图片)一边播放,一边讲解。2、根据“中华不振”的含义,你能找到体现中华不振的一些句子吗?(1)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闯进”,国土被占领)(2)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妇女在哭泣,洋人得意洋洋)(3)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妇女被中国巡警训斥)(4)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国人无奈)四、小结这节课学习生字词和找出了关于中华不振的句子,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些句子的具体含义。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2、思考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六、板书播放图片,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华不振”。9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生字词。2、师说:我们来回顾一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中华”指中国,“崛起”指兴起、振兴。即为中国的兴起而读书。3、回顾上一节课教的内容:中华不振的具体体现。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1、这天,周恩来来到了租界。根据课文,大家可以找一下这个租界是什么样子的?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一个惹出麻烦,没处说理的地方。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租界: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2、师说: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找到了关于体现了中华不振的一些句子,现在这门就来解读一下这些句子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朗读句子“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概括一下这一段话主要讲了什么事情?中国妇女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②这段话中有两个鲜明的对比,哪位同学发现了?a.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的洋人;b.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中国巡警训斥妇女③师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成语?生答:衣衫褴褛。师问:衣衫褴褛的意思是指衣服破破烂烂。那么这里用衣衫褴褛来形容这位妇女,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妇女家里的经济条件是怎样的?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帮助巩固和记忆。锻炼学生的初步概括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衣衫褴褛”表现出妇女的家境贫困,进而反映当时中国的现状。9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生答:妇女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生活比较困难,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落后、人民生活条件艰难。3、师说:这个妇女失去的亲人可能是谁?生答:父母、丈夫、孩子、兄弟姐妹师说:是的,这个亲人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可能是她可爱的孩子,也可能是她年迈的父母,她悲痛欲绝。她此时能指望谁啊?生答:中国巡警。4、但我们的中国巡警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齐声读一下我们的中国巡警到底是怎样做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①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②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5、师说: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洋人,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师问: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了吗?生答:没有,他们只是握着拳头,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生气、愤怒、无奈......让我们带着愤怒无奈地情绪,紧握着自己的拳头,再读一遍这段话!6、师说:同学们,在我们的国土上,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的一切是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原因——中华不振!7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大声齐读,感受当时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9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这所有的一切都像利剑一样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更刺痛了周恩来的心,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大家想想周恩来到底在沉思什么?(点名回答)沉思中华不振的现状以及改变现状的办法。8、在一节修身课上校长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他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大家看看学生们是怎么回答的?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9、那周恩来的回答又是怎么回答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心系祖国的那种爱国的品质,他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读了这篇课文后,想想你们是为什么而读书?三、小结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的回答与其他学生的回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他学生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四、拓展延伸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周恩来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周恩来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9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与希望!你想为什么而读书?(说说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体会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四、布置作业1、复习品味文章内容,并讲述给父母听。2、寻找有关名人的成长故事,并与同学交流学习。五、板书六、教学反思9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