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江西省万年县第二小学严美兰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大意。2、体会周恩来的思想,感受他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释题2、读题。一个12岁的少年,却立下为国读书的大志向,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概!4、再读课题,读出周恩来的雄心壮志。5、质疑:反复读题,我们不由地会产生一个问题,你想问什么?(为什么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带上这个问题,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答案,用笔做上记号。2、生汇报:(因为中华不振所以要振兴中华)3、“中华不振”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怎么出现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华不振的事实促使他立志要振兴中华。课文的内容我们理清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抓住两次“中华不振”理解内容,理清课文条理。]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初知“中华不振”,酝酿情感。1、指导读前两句,介绍历史背景。(播放课件)这就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少年周恩来家境衰落,后离开家乡投靠在东北做事的伯父,跟随伯父一起生活和学习。下面的就是伯父在车站接周恩来时的对话。2、分角色读,感悟人物对话。①师生合作读,评议。②生生合作读。一句“中华不振”道出了伯父内心的沉重。对于伯父的话,周恩来怎么也忘不了,他不由地又产生了许多疑问。3、读出疑惑,感知心声。①指名读,师生评议。②齐读。而这些问题,周恩来都疑惑不解。他又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分别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读懂内容,读出情感。](二)体会“中华不振”,生成情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上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1、在租界,周恩来亲眼目睹了什么?请你们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2、生汇报。①有一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妇女向巡警哭诉,可是洋人不但不帮助妇女,反而训斥她,洋人却得意扬扬。②围观的中国人都握紧了拳头。③租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大多是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a)解释“耀武扬威”。(十分得意,神气十足的样子)(b)演一演。
3、质疑:看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租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巡警为什么不帮助自己人,反而帮外国人?……)①解释租界②讨论、交流:4、启发想象。妇女向巡警哭诉,她边哭边说:“”。巡警听后,不但不帮助妇女,反而训斥说:“”一旁的洋人见到这种情形更是非常得意,他仿佛在说:“”①妇女的亲人被轧死,面对哭诉,换来的却是巡警的训斥,洋人的得意,看到这,你心里是什么滋味?②此时,如果你就在现场,亲眼看见了这一幕,你最想干什么?(狠狠揍他们一顿)③和你们的此时的心情一样,围观的中国人心里也充满怒火,他们不由地握紧了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换句话说: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只能劝劝妇女,只能忍气吞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中华不振!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才让中国人饱受欺凌,敢怒而不敢言。5、回顾,深化认识。①让我们再来回顾那段充满悲和泪的屈辱的历史画面,你明白了什么?(再播课件)②联想到伯父前面说的话,你又明白了什么?(国弱而民弱,国强而民强)(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中华不振,就要受尽欺凌!)这时周恩来才明白了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设计意图:通过读中想象画面,汇报所见画面,理解课文,引发了问题,在解释和讨论中,学生们加深了对当时情境的了解。在启发想象中,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刻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并产生共鸣,切身体会受尽帝国主义欺凌,甚至有些人奴颜婢膝,这都是因为中国贫穷、落后,中华不振所造成的。进一步回顾课件及联想再次让学生们深化了认识:中华不振,受尽欺凌。同时也引起了
学生的思考。](三)立志振兴中华,激发情感。1、周恩来陷入了沉思,这时候的他又在想什么呢?生思考,汇报。(中华不振,受尽欺凌;一定要振兴中华。)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少年周恩来认识到什么?正因为有了这种想法,当魏校长问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时,他的回答与众不同,一语惊人。3、找出周恩来两次回答的话,用笔做上记号。①指名读出周恩来回答的话。②师指导读这就是少年周恩来立下的远大志向。4、再读最后一自然段,深刻体悟。四、总结,升华情感。1、层次递进,升华情感。当周恩来想到了受尽欺凌的妇女时,他会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周恩来想到帝国主义瓜分东北时,他会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周恩来想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罪行时,他更会铿锵有力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总结。少年周恩来在思考中,在观察中,认清了中华不振、人民受欺凌、中华遭践踏的社会现实,决心要立志读书。周恩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此后的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了整整一生。{设计意图:经过情感的铺垫,学生们能体会到周恩来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决心要振兴中华。这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呼应情感。再回到立志部分,理解周恩来为什么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便是水到渠成了。最后,反复再读课题,层层递进、深化,情感迭起。至总结,明白了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并为之奋斗了一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拓展延伸1、谈话延伸。今天的中国在几代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己经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崛起而让世界瞩目的中国。请看(课件出示):①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分割了一百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②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0日,澳门又回归了祖国。③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不久前,咱们中国继神五、神六号飞船又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这些都在庄严地向世人宣告:祖国强大了!2、小练笔,道心声。周恩来从小立志,此后为振兴中华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今天咱们祖国正走向强大,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你为什么而读书?拿出笔来写出你的心声。“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希望你们从小立志,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六、课后阅读1、《周恩来传》2、其它名人的成长故事{设计意图:追昔抚今。感受了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周恩来,感受伟人的胸襟同时了解其他人的成长故事,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设计说明]:一、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
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校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个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目标的评价,突出素养;注意加强词句训练,扎实基础,培养能力。二、教材处理:借助课件介绍时代背景。课件利用了画面、文字及声音,全方面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感受当时“中华不振”的社会现实,突破教学难点。且课件前后重复使用,使得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周恩来为什么要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为导线,引发思考。从文中抓住关键词“中华不振”,围绕中华不振由“耳闻”,到“目睹”,再到“立志”振兴中华,理清文章条理。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读熟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情感,深刻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突出课文的重点。三、设计意图:1、以“耳闻—目睹—立志”为故事主线,贯穿全文。以“疑惑不解—真正体会—-决心立志”为情感线推动故事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设计思路,由“耳闻目睹”中华不振到“立志”振兴中华。课伊始,引导质疑,找出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从而理清文章思路。再读课文,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读,凸现情感。读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读出伯父的沉重、周恩来不解的语气;读租界目睹的情景,生轻声读,想象画面。通过质疑、讨论交流,启发想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中华不振”生成情感。接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要振兴中华。从而很自然的理解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在感悟语句,突破难点时,再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刻体悟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又在齐读课题内化情感时再次掀起学生的情感高潮,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升华情感。2、以“读”为本,步步深入感悟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读中思考,读中感
悟,悟中再读,通过读书有所感悟,通过感悟促进内化。如:在引导找“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这一教学环节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找出最根本的原因。这样,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读书,通过读书、思考、感悟原因所在;在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通过师、生对话范读,再指导生生对话,在对话中感悟伯父的沉重与周恩来的不解。另外,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读不置于枯燥,指导读时,力求到位,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又如:“从周恩来的两次回答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之后,有了更深的感受,他们明白了周恩来立志的决心及远大的抱负。3、以评价为手段,激励、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德评,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如在分角让学生们作评委评价老师的读,学生的读,之后生生互评;在突破难点时,让学生互评感受,读中互评,以评促理解,以评促朗读;在小练笔、道心声时,又让学生互评行动,互评语言运用,促进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进一步内化。板书设计:中华不振振兴中华(受尽欺凌)(不受欺凌)耳闻————目睹————立志(疑惑不解)(真正体会--沉思)(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