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崛”等8个二类生字,会写“肃”等13个一类生字,会写“严肃”、“清晰”等词语。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初步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教学难点: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聊一聊,你每天早早起床,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坚持到校学习、读书是为了什么呢?2、大家说得都非常好,1911年新学年开始,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同学这样回答(课件)请生读。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回答(课件出示)齐读,3、黑板呈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生读,说说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哪几个字?你为什么这样读?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你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简介周恩来。(课件)4、周恩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年仅12岁,一个12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2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请举手示意。2、检查初读效果(1)、出示生字,指名带拼音认读,口头扩词,其余同学跟读。
(2)、出示词语,指生读,正音。(重点强调:为之一振左顾右盼)(3)、谁能用课文的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这样的志向?(4)、抽生回答,板书“中华不振”,强调引号的用法。(5)、课文中的“中华不振”出现了多次,请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6)、课件出示相关语句,男女分组朗读。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出现的“中华不振”,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2、这三件事中,原因是哪几件事?结果是哪件事?3、用上关联词语“因为……所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欣赏《大江歌罢掉头东》。过渡: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华不振”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他不仅这样想了,他也这样做了。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浩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一首诗,让我们来一起欣赏。1、诗歌欣赏(1)、课件出示,自由朗读,齐读《大江歌》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2)、诗歌赏析(课件)2、书法作品欣赏
他在这首诗后写有“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这首诗的手迹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请同学们欣赏书法作品《大江歌罢掉头东》五、总结升华,体验情怀。同学们,课文学到这,你想对周恩来说什么,拿起你的笔写下来吧!周恩来,我想对你说。六、拓展延伸,深思立志。1、(课件)《少年中国说》选段。2、师生合作朗读。3、深思立志。七、板书设计1---9立志“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0—14耳闻“中华不振”15—17目睹“中华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