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之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之二

ID:888710

大小:5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2.重点句: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德育渗透   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  (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三)“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这是疑点,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画出诗的韵脚。  (二)有感情地朗读。  (三)按自学提纲自学、讨论、交流。  (四)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划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看、场、琅、炕、咱、梁、煌、翔、想、光、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小结。   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自学诗的后四节。  2.理解全诗内容,解决疑点。  3.渗透延安精神教育。  4.发展学生技能。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延安精神的含义。  2.教师点拨,解决疑点。  (1)自学三、四两节。  ①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出示灯片: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