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醉花阴》教学设计授课人:赵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知人论世。3、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教学重点难点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一、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写的是谁?沈谦《古今词话》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二李是婉约词杰出代表,我们来学习李易安的《李清照词两首》。二、朗读·体悟教师配乐朗诵,使学生进入词的意境当中。再由学生集体朗读,师生点评。作者介绍(略)学生自主预习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导学案设置的问题由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第一组:1.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明确:愁学生作简要分析第二组:2.你认为本词中哪些句子能传达出词人的“愁”情,试分析。
四.赏析文本(学生赏析展示老师订正、点拨、补充。)(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自由找相对应词句,并能作出对词句的赏析。)绝大多数学生找的是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能抓住关键词和一些具体的意象(如“薄雾浓云”“凉初透”“黄花瘦”等)进行分析。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为什么没人选第三句?引出第三组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第三组: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明确:佳景衬愁情第四组:4.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请简单分析一下这句词好在哪里?明确:重点在对“人比黄花瘦”的分析。此处是运用比喻,以人喻花。菊外形上纤细,被秋风吹落恰与女词人憔悴神伤的形象吻合。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出来,可以说愁是瘦原因,瘦是愁的结果。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让学生试比较哪一句最佳?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第五组:5本词的艺术手法都有哪些?明确:1.移情于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所有意象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2.个性化修辞。如“人比黄花瘦”一句,一个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一个日夜思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笔调婉转含蓄。3.善于用典。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运用比较法和诵读法指定一名学生读李清照《声声慢》师生点评讨论,如何读才能读出感情来。能力提升: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学生集体再有感情诵读五.情读·悟情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可谓水到渠成,我们经常会抱怨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感情,说他们不会读书,其实他们不是不会读而是没有读懂,他连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让他怎么读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读出感情必须建立在学生彻底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第六组:1、《醉花阴》《声声慢》的共有意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明确:(1)酒:东篱把酒黄昏后 三杯两盏淡酒(2)风:帘卷西风 晚来风急?(3)黄昏:东篱把酒黄昏后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4)黄花:人比黄花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逐个分析意象 (1)酒《醉花阴》中,词人是在日落黄昏时饮酒,她把酒作为倾诉相思的载体。酒要对饮才有韵味,而她的丈夫不在身边,词人在独酌中品味相思之情,真可谓是“举杯浇愁愁更愁”,表达一位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声声慢》中的“酒”,词人是想借酒暖身,借酒浇愁。词人晚年生活在“愁”的世界里,承载不住国破、家亡、夫死的愁苦,每每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和心愁相比,心愁太重了,酒消解不了词人的凄凉和愁苦。(2)风《醉花阴》中西风似解人意,卷起珠帘,露出深居闺中的思妇的模样:玉容因闲居而寂寞,腰身因思念而清瘦。词人借西风,道出对丈夫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中三杯两盏的淡酒,抵挡不住晚来的急风。这急风,不仅带来深秋的寒意,使得词人在这种气候中难以将息。也带来词人心中的寒冷:故国沦亡敌手,此身漂泊无寄;丈夫英年早逝,只剩自己茕茕孑立;自己才高于世,却遭遇种种的政治压力;如今年将老迈,只能凭借记忆苦熬度日。这急风,道出了词人无限痛楚抑郁之愁。(3)黄昏 《醉花阴》中,词人百无聊赖地挨到黄昏,独自一人来到东篱边饮酒赏菊,襟袖间立刻盈满了暗香。此时的黄昏,虽词人独处,略感寂寞,却尚存一丝对美好爱情的眷恋。 《声声慢》中,词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说时光难捱,又加上梧叶纷纷,细雨霏霏,好不容易才熬到了黄昏,但又要怎样继续熬过黑夜,则又是更深的痛苦,更大的煎熬。可见,《声声慢》中的黄昏,充满了冰冷和绝望。注:钱钟书说:“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4)黄花
《醉花阴》中词人以“有暗香盈袖”的黄花,象征自己的青春年华。东篱菊花纤瘦,但珠帘内“人比黄花瘦”。究其原因,是丈夫游宦在外而夫妻不得相聚引发的深深离愁。思妇容易睹物思人,在该词中,她把花和人联系起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词中由景入情,满地菊花盛开,而自己却憔悴瘦损。更何况丈夫已经辞世,没人摘花送给自己,只能任由菊花枯萎在枝头。这里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又和作者晚年孤苦飘零的处境相吻合。第七组:2、两首词同样写愁但有什么不同之处?明确:“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醉花阴》之“愁”:百无聊赖的闲愁 重阳独酌的清愁 刻骨相思的离愁《声声慢》之“愁”:孀居之悲 年迈之叹 飘零之苦 亡国之痛六.课堂总结尝试着教给学生一个阅读方法,并适当进行总结,希望他们能够用这把钥匙打开更多的文学之门。这对于老师来说,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说说学完这首词的感受或收获?(时间充裕情况下可做)1.在描写中注入深情。2.用形象化的手法。3.词语不仅有字面意义,还有隐含意义,我们要善于提问,善于挖掘。4.要想读好诗,必须先理解好。师: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认识了一个词人,希望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多读多问多挖,认识更多的词人,诗人,伟人。结语:李清照在那样的一个封建社会,她却能真诚地、坦白地、勇敢地、自由地去写她对丈夫的思念、对国家、对社会的爱恨情仇。我们感谢李清照!我们要向她一样做一个真诚的人、做一个勇敢的人、做一个自由的人。同样用一副对联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语:我们大声把它读出来“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作业: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教学后记
《醉花阴》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从而学以致用。在导入部分设置了郭沫若先生评价李清照的一副对联,使学生在产生亲切感的同时激发探究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着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对词中意象内涵的挖掘,把握词人的情感,赏析词作寓情于景的写作技巧,逐步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含蓄、蕴藉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各个小组踊跃展示,各抒己见,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预设的各教学环节全都得以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我认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简洁与规范,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与课堂反应情况,对课堂节奏和教学内容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诵读对学生在理解诗词感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堂课我都会留一定的实际让学生诵读,往往只是请一两位同学起来示范或听名家朗诵,这样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今天课上我想能否尝试用诵读带动内容的讲解呢?于是我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学生不是很投入。于是我请一位同学范读,读完之后我请其他同学点评,再让点评的同学自己示范,努力读出其中的哀怨和悲伤。其中有学生点评的较好,如“半夜凉初透”句,“凉”字稍重一些,后面“初透”轻缓似轻轻带过却给人一种凉意。“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停顿时间要相对长一些,读出一种不忍面对的孤独,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无奈之情。经过几个回合的点评和范读,学生对词的感情有了比较好的把握,齐读时有了情感,再也没有人笑了。我看到在互评互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比以往单个人读教师点评要高出许多。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读,对作品读的多了,读出了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