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㈡、能力目标1、疏通词意,理清思路,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3、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㈢、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二、教学重难点:把握《醉花阴》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三、解决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对词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2、通过找出词作中的意象来理解抽象的“愁”。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并能总结出鉴赏词的基本方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内容讲解:一、导入:(一)走近李清照(多媒体展示)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婚后生活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诗词唱酬之余,共同收集,校勘金石书画。由于赵明诚出仕给夫妻琴瑟相合的美满生活插进了一些相思离别的况味,因而她这期间的作品往往表现由于离别而带来的悲伤,然而作品多哀而不伤,苦涩中略带甜美,叹息时不失轻盈。1127年,金人南侵,李清照随丈夫南奔避难。逃难中,赵、李辛苦收集的书画,家业大半被焚。1129年,赵明诚病亡,李清照得病,又有“玉壶颁金”之谤,打击磨难纷至沓来。宋人又有李改嫁张汝舟的说法,婚后不久即“讼而离之”。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靖康之难发生后民族的悲剧、时代的剧变,使她卷入了苦难的漩涡,其心境与词境也随之发生变化,由轻盈的叹息变为深重的忧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二)前后期思想内容的区别(结合已学过的《如梦令》和《武陵春》简要分析)以靖康之乱为界:前期的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词调沉郁凄怆、悲凉哀惋。
(三)歌曲导入:欣赏歌曲《醉花阴》,问:从歌曲中体会到什么感情?(凄婉、忧伤)二、诵读、正音:1、带着从歌曲中领会到的感情自由朗读。2、个别读,师点评、指导,同时正音。3、师范读,再齐读。三、内容赏析:1、请同学们在词中找出一个字来描述这首词的感情。学生明确:愁(教师板书)2、根据我们的背景介绍,李清照此时的“愁”是愁什么?(相思,思念丈夫,寂寞无聊)3、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愁情的?按我们熟悉的诗词鉴赏方法,我们先来寻找意象。明确: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①薄雾、浓云、瑞脑、金兽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薄雾、浓云直接造成一种很强的压迫感,从而营造出一个沉重、压抑,愁云惨淡的室外的大环境。再看看室内,空空的屋内只有瑞脑在香炉里静静的燃烧,逐渐消融,飘起缕缕香烟,如此寂寥、冷清。室外的压抑、沉重,室内的孤寂、冷清,融为一体,让人无处可逃。②此时词人在做什么?如何体现“愁”?独坐发呆,无聊闲看瑞脑香燃烧,内心因无比空虚寂寞而愁。③大家可知道当时是什么时节?从何得知?重阳,“佳节又重阳”。重阳节有什么风俗?(团圆、登高、喝菊花酒、赏菊,联系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④在这秋季重阳之夜,词人在做什么?玉枕、纱厨又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孤眠。秋天的晚上夜凉如水,这丝丝凉意透过纱橱,渗透到玉枕上,让人感到冰凉。词人孤枕难眠,感受着这丝丝凉意,她的心情也仿若受到感染似的冰凉如水。词人为了传神地写出思念丈夫不能入睡的神态,假言托词天气“凉”,何其凄婉,又何其淡泊。⑤这几个是上片中的意象,词人用意象传达了内心那种相思的寂寞愁苦,然而,上片中哪些词却最能表达“愁”的程度之浓呢?明确:永、又、透。一个“永”字直言词人愁好似没有尽头,突出愁之深、愁之重。“又”字的潜台词告诉我们又过了一年,同样是重阳佳节,也许去年和今年一样,词人都是一个人孤单的度过,也许去年我还和丈夫一起赏菊喝酒,谈天说地,吟诗作画,但是现在却是词人独自一人。这样一对比,就更加凸显出词人独自一人过重阳节的寂寞和孤单。““透”点出“凉”的程度,凉彻骨,凉透心,实际上也是愁透了心。4、下片这里此人有什么举动?此举有何表达效果?自斟赏菊。喝菊花酒赏菊这是重阳节的风俗,如此佳节美景应与爱人同享,但如今爱人不在身边(联系到柳永《雨霖铃》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无人共享,万千情绪无从诉说,更是无限寂寞愁苦。这里用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5、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从时间上如何体现出“愁”的,请大家找出关于时间的词。明确:永昼、半夜、黄昏,表现出词人夜以继日的思念。
6、名句赏析:最后这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千古以来广为传颂,关于这一句,还有个小故事。元伊士珍《琅缳记》曾记载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三句也是被人们公认为是全词的最精彩之处。到底精彩在何处,我们一起来进行赏析。①“销魂”是什么意思?去掉灵魂,一指极端快乐,一指极端悲伤。这里取悲伤之意,不要说不悲伤。②“帘卷西风”这里的“西风”意象有什么意味?西风——从西边来的风,通常喻指秋风,肃杀,冷冽。西风卷帘,同样营造出凄清的环境氛围。③“人比黄花瘦”中“黄花”意象有什么意味?用到什么修辞?黄花即菊花,在陶渊明诗中最有体现,有优雅高洁之品,用比喻手法以菊花自比,亦是表现出词人本身的的优雅高洁品质。再用夸张之手法,选独特之角度,从“瘦”这一特点来将人与菊花作比较,花虽瘦却傲然挺立,人瘦却瘦得憔悴。④所以,“瘦”字有什么表达效果?一个“瘦”字使词人因相思而憔悴的形象跃然纸上,更是与“愁”字相呼应,是“愁”的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结句以黄花喻人瘦,精当无比。前人也有以花比人瘦的诗句,但都不及李清照写得新颖贴切。黄花就是菊花,与“瘦”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既见其形,又传其神,以其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四、作业:背诵这首词,预习《声声慢》板书设计:意象: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愁节气:重阳呼应深化行动:独坐、孤眠、自斟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夜以继日的思念瘦——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