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案例与评析一.教材简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编排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是一篇小古文,文章短小,共有49个字,但含义深刻,启示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才能不被表面的现象蒙蔽。本节课教学要指导学生图文结合,反复诵读品味,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戎”字,指导学生书写这个字,教读生字。2.生齐读课题。3.师出示“李子”的图片,简单介绍李子的形状及味道。4.师解释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扣题质疑。(评析: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启发学生扣住课题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可能会提出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发现李子时,王戎是做的,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做的?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学生形成了阅读期待。)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师范读后生练习读,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
2.PPT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让学生把停顿标记在课文中,师领读后让学生练习读,读好停顿,去掉停顿符号指名学生读,师相机纠正。(评析:学习小古文时要注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这篇小古文共有四句话,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一句一句来读,每一句都读熟后再连起来读,这样才能把整篇文章读通顺。)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PPT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师指导学生理解“尝”的意思?学生思考后师指名学生回答。生1:尝就是吃的意思,比如“妈妈炒好菜后,总是让我先尝一尝。”师:你说的很好,在短文中“尝”是什么意思呢?生2:是曾经的意思。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呢?生2:我是看注释知道的。师:你真会学习,看文中注释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称之为注释法,相机在黑板上板书注释法,并让学生写在课本上。理解了文中关键字的意思,谁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一起玩。2.PPT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师:出示李树的图片,让生观察,质疑:这颗李树长在哪儿?生:长在大道边。师:你是从那句话读出来的呢?生:我是从“道边李树。”四个字知道的。师:“多子折枝”是什么意思呢?生:看图可以知道许多李子挨挨挤挤的,密密麻麻的,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可能就是多子折枝的意思吧。师:你真是一位会学习的同学,看插图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我们把这种学习小古文的方法称之为“插图法”,相机在黑板上板书插图法,学生写在课本上。师:当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时,诸儿是怎样做的?生1:诸儿竞走取之,意思是许多人跑着去摘李子。师:王戎是怎样做的?生2:唯戎不动,意思是只有王戎一动不动。师:这是一处对比的写法,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认真观察思考的王戎。
师:王戎为什么一动不动呢?读了下面这句话你就明白了?PPT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师:这句话中有两个之,分别指什么呢?生思考回答第一个之指王戎,第二个之指李子。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思考后回答:大家摘下了道旁的李子,吃了,果然是苦的。(评析: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课文的意思,而是启发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到课文中去寻找,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学文的过程使用注释法和插图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习得了方法,掌握了学习规律。)五.背一背,演一演。1.师: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我们来练习背诵吧。学生练习背诵,师巡视指导,师指名学生开火车背诵,相机评价。2.师:课文大家已经会背诵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演一演。文中有哪些人物呢?相机板书(王戎和许多小朋友)。师提示:人物会说那些话?做哪些动作?脸上的神态是什么样的?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3.多媒体出示背景,选择一组到前面演一演,师相机点评。
(评析:把有趣的小古文演一演,是对文本语言的内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形式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即对文章的学习进行总结,也对以后的学习予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