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在文章中,王戎仅仅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从王戎的善于分析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理论。教学建议:四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小古文,有了一定的古文基础,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只要会朗读和背通,重点词句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竟”3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生字。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尝”“竞走”“唯”“信然”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4.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意。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尝”“竞走”“唯”信然”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通。
难点: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意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齐读,说说其意思(2)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简介《世说新语》《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小古文,这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4.读后释题(1)课题中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2)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3)《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古文的步骤:(1)读准字音,画出节奏,读通全文。(2)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古文的内容。(3)品读,体会和人物的情感,文章的内涵。2、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试着读通全文(2)边读边思考,文章大概写什么内容。3.检查交流(1)认读生字。(自读,指读,开火车读)课件出示:戎、诸、竞重点提示:“诸”字读音是“zhū”,不要读成“zū”。“竞”字读音是“jìng”,不要读成“jìn”(2)指名把古文读正确。
4.指导读通全文(1)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来,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注意听,看看在哪些地方需要适当停顿。(教师配乐朗读古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注意停顿。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2)学生自读古文。(3)那我们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准确、通顺吗?(4)男生、女生比赛读。(5)全班齐读。5、读了几遍,谁能大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三、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生字:“戎、尝、诸、竞、唯”。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2.小组反馈。(1)熟字加偏旁识记生字:尝、诸、竞(2)比较识字法:我一一戎唯一一谁3.指名学生认读,给生字组词如:戎马、品尝、诸多、竞赛、唯一4.请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生字词。
5.教师边范写边指导,学生书空。重点指导“戎”字是右上包围结构,里面是“横、撇”,不要多写一竖,写成“戒”字了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7.展示作品,集体评议。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小古文,我们练习了朗读古文,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去看看王戎为什么不摘路旁的李子呢?五、课时作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培养学生古文兴趣,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通3.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意。一、复习导入,引发探究1.听写生字:戎、尝、诸、竞、唯2.读课题,质疑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去看看王戎为什么不摘路旁的李子呢?二、借助注释,解析文义
1、出示自学要求:认真读古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2、交流(1)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①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②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小儿、诸、、尝)③这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小儿:小伙伴)(诸:多)(尝:曾经)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一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为什么?(1)品尝(2)曾经(3)尝试④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⑤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①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②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道、多子、折枝)③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④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看见路边的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3)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①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②“竞走”?“唯”?③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④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小结: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4)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①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②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人、之、此)③“人问之”就是——有人问王戎。a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b(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④王戎怎么回答的呢?谁来说说。(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5)取之,信然。①“之”?“信然”?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三、默读细思,复述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1.课件出示要求:先小组内讲一讲,再选出最佳选手在全班讲2.小组内讲一讲。3.每个组最佳选手在全班讲一讲。如: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快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4.师生评选出故事小能手四、品读探究,感悟文本1.再读课文,讨论:(1)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小组合作交流3.交流反馈。(1)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①王戎怎么知道路边的李子是苦的的?他去尝了吗?②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而这棵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却没有人去摘,那么这颗李子树结的一定是苦李子)③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做动作演.④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摘了了尝,哇,果然很苦!)⑤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⑥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关于根据的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并且不盲目从众的孩子。)(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师小结,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样的发言。(2)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关于根据的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五、领悟学法,总结全文1、领悟写作方法: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1)写作手法:对比手法。 作用: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2)迁移习作:以后也学一学在作文中也多运用。2、谈收获3、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雅量》,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七、板书设计: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世说新语·雅量》多子折枝诸儿竞走仔细观察王戎不动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