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西门豹》记叙的是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便调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实真相之后,运用极其巧妙的方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和百姓,破除了迷信。最后率领百姓开凿渠道,浇灌庄稼,从此这儿每年的收成都很好。通过这件事赞扬了他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好品质。同时可以看出西门豹具有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也教育了人们要崇尚科学,不信鬼神。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正确读写生词,感受成语的魅力,丰富学生的词汇。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积累形象生动的语言。 4、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反对迷信,为民造福等品德修养方面的教育。 5、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联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从而感受西门豹的智慧。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你知道哪些迷信活动,怎么破除的?2、揭题解题交流资料了解西门豹和邺这个地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看谁读得字正腔圆。3、摘抄几个生词。4、说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哪些事,用上表示顺序的词把话说完整。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抓住文中语句谈谈西门豹给你的印象。三、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一)、引导读悟,了解原因1、西门豹刚到邺地时,看到的景象是(生接答,课件出示画面)。面对此景,西门豹会想些什么?导语:西门豹看到那满目苍凉的景象,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既然魏王这么信任我,我绝不能辜负他的期望。于是他立即找了位老大爷问他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随西门豹一同前往邺地。
2、读默1-9自然段。(课件出示自读提示)①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②想一想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交流反馈。①西门豹问了几个问题读出来,请把第一个问题改成问话语气。②才老大爷的回答中,你知道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老百姓的原因吗?你是从哪几句话体会到的,读出来③引导读悟老大爷的三句话,理解三个“闹”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句子)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只花二三十万办喜事,剩下的就跟巫婆分了。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④指名说说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导读: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环环相扣,追根溯源,巧妙地查清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为后面惩治恶人、破除迷信、凿渠引水治理旱灾做好了准备。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他们的情感。4、同桌合作读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感受人物的心情。5、指名示范读。
6、(课件出示过渡句: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回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入情入境,研读过程导语:西门豹到底想干什么?我们读-读10一12自然段就知道了。经验丰富的人读书时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背后的话,老师希望你们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找出书只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1、自由读文写批注,可与同学讨论。2、研读西门豹的言行(课件出示重点词句)①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重复使用了一个词(生接答),从中你读出了什么?指名试读。指导齐读。②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以你的理解,你觉得应该强调哪几个词?生说,然后试读。齐读。③西门豹面对着彰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师范读,生说说自己仿佛看见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提心吊胆”?在什么时候你会提心吊胆?官绅们为什么提心吊胆?你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他们此时的心情。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④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师导读,生读后评价。3、说说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师总结:好一个机智勇敢的西门豹,面对利用河伯娶媳妇骗取钱财的巫婆官绅们和被他们愚弄的百姓们,他将计就计,若有其事地参加河伯娶媳妇仪式,假戏真做,不露声色地惩办了巫婆官绅头子,教训了官绅们,同时也用事实教育了百姓们。导读:一个会读书的人总能把一个个汉字读成一副副生动的画。让我们再回到送送新娘的现场。4、师生合作读10-12自然段,生边读边想象画面。5、此时此刻,老百姓终于明白了(生接答)。要是有神的话,巫婆官绅头子不会有去无回;要是有神的话,官绅们也不会磕破头求饶了;要是有神的话,邺地也不可能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了。6、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这时你会说什么?(课件出示提示:官绅、书生、新娘、小孩、农夫、卫士、徒弟等)(三)对照前文,略读结尾导语:送走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但要想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需解决(生接答)。
1、如先解决旱灾再解决人祸行不行?2、学到这,你对西门豹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3、带着由衷的敬佩之情读读最后一段。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导语: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流传到今天,除了金钥匙中说到的敢于写不信鬼的故事,揭穿装神弄鬼的把戏外,还有就是西门豹的足智多谋,敢于为民除害,为民造福赢得了民心,成为一段历史佳话,广为天下人知。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他,彰显他的破除迷信之举,兴建了西门豹纪念碑,西门豹纪念祠(课件出示图片)。2006年,临彰县还为他修建了西门豹纪念馆,馆内有西门豹塑像、图片、碑刻等。1、 小组分工合作完成①合作表演“送送新娘”片段。②读读破除迷信的故事,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③仿照《感动中国》的人物颁奖词为西门豹塑像题词或写碑文。2、展示自主合作成果3、配乐读诗。(课件出示)追根溯源巧调查,将计就计破迷信。凝心聚力修水渠,惩恶扬善赢民心。 附:板书
西门豹治邺调查了解 (天灾人祸) 惩恶破迷 凿渠引水 (足智多谋) (为民造福) 课例研修心得在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中,我按时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反复研究了各个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对案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授课形式都作了认真的记录和分析,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缺是的太多太多。一、“读”占鳌头,教出语文味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应引领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历出发,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并入情入境地朗读,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心灵碰撞,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二、有效评价促进发展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评价又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评价促发展,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目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显示评价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三、适时渗透授之以渔我们古人有句名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用教”“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教人学会”进一步就是“教人会学”。现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创造性的时代,它要求受教育者在学校就要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渗透各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时刻关注学生是否回会学了。 四、拓展延伸培养创造力
新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充分说明冲破课堂教学格局,拓展教学时空,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终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到实际中,应用到生活中,能“学以致用”才算达到了目的。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和提高相应的能力。《西门豹治邺》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练习对象和合作伙伴,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才艺,使学生个性飞扬,风采尽显。既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升华了读者的情感。特别是最后的颁奖词是西门豹生命的写照,更是我们对英雄的缅怀与赞颂。五、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的阅读感悟带有个性化的特点,这些个性化的感悟往往能激起课堂的争鸣,或引起课堂的共鸣。教师要勤作推销,让学生产生共鸣,更要善于挑起课堂争议。“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几乎所有的课堂争议,只要教师引导有方,都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感受的难得机遇。教师要激发学生争议的精神,“于无疑处生疑”;营造便于争议的条件,保护学生独立见解;培养善于争议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课堂之生成,纷繁复杂,只要教师坚持用生命去诠释语文,用生命去呵护学生,课堂便会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