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反思《扁鹊治病》取材于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由“皮肤上有点小病”发展到“皮肉之间”,继而到“肠胃里”,最后“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3个环节:一是导入课题、激发兴趣。课前让学生搜集扁鹊的资料,介绍扁鹊,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扁鹊,并为接下来课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二是,以扁鹊四次给蔡桓公看病为主线,通过研读蔡桓公的反映,来探究文本,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想象来丰富文本。并且从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从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三是通过表演来回顾课文内容,达到复述课文的目标,通过跨越时空的对话,来拓宽学生的思维。 这堂课下来,有成功的地方,当然不足也有很多,具体是: 一、 优点: 1、发音准确,发声铿锵有力,让学生淋漓尽致的领会“防微杜渐”
的道理,而且将懂得的道理实践与日常生活当中。 2、引导学生从了解扁鹊入手,提高对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热情,积极回答问题。 3、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运用体会、想象等形式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有提升的读。 二、缺点: 1、 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问的问题大都以无意义问题居多,答案都是以“是”或“不是”的居多。如:扁鹊四次给蔡桓公看病和蔡桓公的三次拒绝、讲的太啰嗦且全部是我来灌输,未能让学生完全参加。2、虽然备课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课堂流程上不够流畅,环节过度链接不够自然。3、对课改所要求的朗读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实践不到位。主要是本身不适应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因一直习惯于个人的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未能及时的改正。 总之,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自己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不是很多,而是太多。下一步我必须快速的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加强教学能力,作一个合格的教师,我将更加努力狠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