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选编这则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师: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自然要看医生,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医生,他是谁呢?请听下面的故事.(多媒体出示医太子图)老师讲述扁鹊的故事: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干什么职业的?他有“起死回生”之术,用我们平时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神医)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名医)
师:对。就是这个名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扁鹊治病》。(齐读课题)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课文。1、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扁鹊去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有病,蔡桓公就是不信,结果他就病死了。)2、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圈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说出你的看法。汇报。(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2)“又来拜见”“再一次来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3)“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老远一看,就知道蔡桓公这个人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说明实在不愧称为神医。a、那他为什么要跑啊?(板书:跑)b、扁鹊当时是怎么想的?2、看来名医的医术的确名不虚传,那难道说是扁鹊的医德不好,不肯为蔡桓公医治吗?(不是)有何证据?你有理由来证明扁鹊的医德高尚吗?再读课文,在书上用横线划出能表现扁鹊医德高尚的句子。
反馈:一劝:“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二劝:“你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三劝:“你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是啊,扁鹊不是不想为蔡桓公治病,而是多次提醒呀!谁能把扁鹊的话读一读呢?师导:病在皮肤,扁鹊有点为蔡桓公担忧。——生读。(板书:劝)病在皮肉,扁鹊着急了。——生读。(板书:劝)病在肠胃,扁鹊那个急呀!真为蔡桓公捏了一把汗啊!——生读。(板书:劝)真是医者父母心呐!请位同学再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