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寓言两则——《扁鹊治病》教案设计授课时间:2017年5月17日授课地点:三楼录播室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想法,感受人物的特点。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探究蔡桓公的死因,从中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等道理。3、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语,积累与医学有关的成语。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注意个性化的朗读和理解。二、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2、完成预习卡3、准备课前精彩三分钟1)新闻播报2)讲述寓言故事二)课前展示课前精彩三分钟,鼓励学生关心国事、天下事三)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了寓言故事——纪昌学射1、出示图片二、导入1、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杏林春满望闻问切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组词,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师:是的,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医生医术高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名医------3、出示扁鹊图,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资料。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扁鹊有关的一篇寓言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强调“扁”字的另一个读音一叶扁舟三、整体感知,检测预习蔡桓公病历诊断时间病情记录治疗方法能否治愈有一天皮肤上有点小病熱水敷烫能过了十来天发展到皮肉之间扎针能十来天后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能又过了十几天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不能1、师:昨天老师给大家发了张蔡桓公病历,要求认真填写,完成了没有?请一名同学汇报一下。2、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份病历,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3、同学们不仅有一双火眼,还有善于思考的超强大脑。仅从一张病例中就有如此多的发现。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本,了解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板书:扁鹊蔡桓公
课件出示扁鹊篇: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几次见蔡桓公,他对蔡桓公说了些什么?用--------画下来课件出示扁鹊的话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师:同学们,这是扁鹊对蔡桓公的三次劝说,请你们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眼看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位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师:同学们,扁鹊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名医,看到蔡桓公明明有病却不肯医治,他心里那个着急啊!(师指第一句第二句“大王,据我看来——读)生读一二句师:同学们,看到大王的病一次比一次严重,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扁鹊他心急——师: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读生读第三句相机指导还不够心急,来,把你们的眉头皱起来,再读--您的病---课件出示蔡桓公篇:师:同学们,面对蔡桓公情真意切地劝说,蔡桓公的反应如何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生读文画句子师:来,面对扁鹊的第一次劝说,蔡桓公有什么态度?师:第二次呢?师:第三次是?师:同学们看,扁鹊的三次劝说。蔡桓公仅仅在第一次讲话了。你认为这时,蔡桓公心里可能会怎么想?生……师:那你们能把自己当做蔡桓公读读这段话吗?生读第一处师:从他们的朗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蔡桓公?生:师:看来,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人物,体会他们的心理,就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蔡桓公的三次反应,蔡桓公面对扁鹊的劝说,心里那是一次比一次来得更加的不高兴,那么请同学们再设身处地的想想,扁鹊第二次、第三次劝说后,蔡桓公心里会在想什么?师:请大家同桌俩人配合,一人当扁鹊劝说,一人来当蔡桓公,将蔡桓公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师:来,先来第二次的生:师;第三次劝说,蔡桓公应该比第二次更生气了生:……师:呀,蔡桓公发怒了。同学们,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蔡桓公治病,可蔡桓公却一次又一次地否认自己有病,不治!你觉得蔡桓公怎么样?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当的引导:他一直坚持自己没有病,可是它明明就有病,像这样,坚持错误的事,错误的想法,我们叫做---)生:固执师:有个词叫“固执己见”(板书)
师:那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冒死,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谏,去劝说蔡桓公治病,你觉得扁鹊怎样?生:有责任心很高尚师: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师:同学们,蔡桓公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他年仅44岁就病死了,究竟是什么要了蔡桓公的命?病还是人?像蔡桓公这种隐瞒疾病,不愿医治的做法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讳疾忌医。病也好,问题也好,如果能在早期的时候引起重视,就能杜绝事情想更坏的方向发展,不至于产生这样的悲剧这就是防微杜渐。如果可以穿越时空,让你回到故事里,你有哪些话想对蔡桓公说呢?再想一想蔡桓公又会怎样说呢?穿越时空的对话…………总结: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道理,这就是寓言故事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欢的魅力之所在吧。寓言故事与成语故事的区分: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闻鸡起舞”“惊弓之鸟”“胸有成竹”、“鹏程万里”等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寓言故事讲述的事情大多都是虚构的。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很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韩非子》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②,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③,以目承牵挺④。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⑤。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⑥,视小如大,视微如著⑦,而后告我。”昌以■悬虱于牖⑧,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⑨
,浸大也⑩;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11),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12),朔蓬之■射之(13),贯虱之心(14),而悬不绝(15)。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16):“汝得之矣(17)。”——《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