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十五 廉颇蔺相如列传

ID:891877

大小:11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五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海市奉贤中学丁艳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2、认识蔺相如廉颇的爱国精神和以大局为重的意识。3、了解作者如何刻画主人公廉颇的形象。说明: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史记》在文学上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写出了许多人物传记.其所记载的人物形形色色,众态纷呈;其所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司马迁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小故事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大场面展示人物全貌;精于语言艺术、善于用人物对话去表现人物独特的思想、性格、心理、神态和身份,这些手法在本篇课文中皆有涉及。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认识蔺相如廉颇的爱国精神和以大局为重的意识。2、难点:了解作者如何刻画主人公廉颇的形象。说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包含的文言现象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因此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工具书,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相关字词句。主人公廉颇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能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共鸣。司马迁在文中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刻画廉颇的人物形象,应引导学生在感性的阅读基础上上加以理性的概括提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由人物介绍和作品介绍入手,14 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位作家以及他的作品?1、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司马迁和《史记》的深入介绍。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认识。明确——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背景介绍1、这一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谁能说说这个故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2、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教师做适当点拨,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略的战国形势图等。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明确——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当时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 学生在语文课和历史课上对战国的历史有了一定了解,了解这段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1、学生自读,14 熟悉情节初步了解故事情节。1、请阅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内容。2、请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每一部分的主要情节。找出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相互之间交流解决,扫除阅读障碍。1、划分内容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l完璧归赵、l渑池之会、l廉蔺交好。文章篇幅较长,有个别字词句较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可以自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故事情节的概括和复述环节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语段自学完璧归赵提出要求,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并以多种朗读方式来熟悉“完璧归赵”。1、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1-13段内容。标注出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等。2、齐读开头至“不予秦璧”。文言现象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高二的学生基本可以在工具书的指导下自己整理相关知识。课后作业学习反馈1、翻译句子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今君乃亡赵走燕③而君幸干赵王④求人可使报秦者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⑥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学生复习课文相关语段后完成作业。作业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基础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14 ⑨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⑩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作业点评在批改的基础上,对作业中出错频率较高的词句进行讲解。学生订正作业,加深对文言知识的理解。老师对作业的及时反馈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典型问题。熟悉人物完璧归赵1、提问——课文1、2段采用史传文学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介绍了廉蔺二人,有何作用?2、提问——“完璧归赵”中,作者如何描写蔺相如的出场?1、齐读1、2段并思考。明确——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为二人矛盾伏笔。2、自读3-5段,圈划并思考。明确——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充分显示其智勇。使学生对主人公有大致的了解,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梳理矛盾把握人物完璧归赵1、问题讨论——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1、带着问题,齐读课文6-13段。2、结合文本,四人小组讨论明确——能够使学生熟悉完璧归赵这一著名的历史故事,并能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分析来把握人物性格。14 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第三个回合,延斥秦王。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写法分析完璧归赵提问——这一部分中作者如何表现相如的大智大勇?圈划相关语句,思考并回答。明确——直接描写,如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相如的外交斗争艺术。在熟悉情节和人物的基础上分析写作手法,使学生对司马迁的史记笔法有更深理解。课后作业学习反馈1、说说下列句中的“于”各有什么作用。①故燕王欲结于君②使不辱于诸侯③会于西河之外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可与不②臣愿奉璧西入秦③拜书送于庭④如有司案图⑤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学生复习课文相关语段后完成作业。作业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基础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14 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第三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作业点评在批改的基础上,对作业中出错频率较高的词句进行讲解。学生订正作业,加深对文言知识的理解。老师对作业的及时反馈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典型问题。朗读课文疏通情节渑池之会提出要求,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并以多种朗读方式来熟悉“渑池之会”。1、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14-16段。2、齐读14-16段。文言现象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高二的学生基本可以在工具书的指导下自己整理相关知识。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渑池之会提问——渑池之会中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是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1、角色扮演: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相如、赵王、秦王、御史,表演渑池之会。2、明确——首先蔺相如上前跪请;其次,相如以拼命和秦王斗争,秦王不肯,相如又“跪请”,秦王还不肯,相如便威胁“以颈血溅大王!”;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加深对情节的认识。对话描写是这部分的特色,通过表演使得学生很快掌握人物的语言和性格。14 再次,相如以“张目叱之”使秦王的左右“皆靡”。在这种情况下,秦王被迫一击缻。最后,相如又顾召赵御史书,以牙还牙。朗读课文疏通情节廉蔺交好提出要求,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并以多种朗读方式来熟悉“廉蔺交好”。1、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17-21段。2、齐读17-21段。文言现象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高二的学生基本可以在工具书的指导下自己整理相关知识。感悟思想把握人物廉蔺交好提问:这则故事中,作者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1、学生自读圈划文本,在相关语句处做好笔记。明确——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在熟悉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写作手法,使学生对司马迁的史记笔法有更深理解,也对人物的性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课后作业学习反馈1、整理这篇文章中出现的成语。2、整理文中的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学习课文之后对文中的文言现象进行系统的整理,巩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14 思路点拨司马迁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的手法在这片课文中有集中体现,教师也可以从《鸿门宴》、《垓下之围》等名篇导入课文。字词句的疏通和整理工作可以在预习作业中完成,课堂上以分析人物刻画的手法为主。另外,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关于其他两位人物的文字,加深对司马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的认识。练习举隅1、这篇课文原文还有一段文字: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畿,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腐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于阔下。试翻译这段文字,井说说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用意。2、试以“完璧归赵”为例,分析司马迁的语言艺术。3、对下列一词多义的字进行解释。负14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14引14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14以14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③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14因14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因跪请秦王③不如因而厚遇之④相如因持璧却立1414 备课资料一、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在他手里完成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历史著作,与当时时代和个人的经历等主客观的因素是分不开的。首先,得益于家庭影响。他父亲司马谈向当时天文、易学、道论的专家学习过,曾写过《论六家要旨》的论文。司马迁深受这个学术空气浓厚家庭的熏陶,幼年时除参加部分劳动外,即开始学习当时的通行文字——隶书;武帝即位后,司马谈被任为太史令,举家迁居长安,他又学习“古文”(即秦以前的文字),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知识准备对于写作《史记》十分重要。其次,司马迁进行了大量的录访搜集阅读考订史料的工作,对社会政治事件有亲身的体会和实感。二十岁时有过一段漫游大江南北的壮举,在漫游中已开始注意寻访历史遗迹,搜集人物的传闻。例如到淮阴,搜集有关韩信的传说;到沛县、丰县一带,搜集了刘邦及曹参、萧何等人的史料;到河南开封考察了夷门监侯赢供职的地方,弄清所谓夷门即大梁(今开封)的东门等等。漫游后仕为郎中,侍从武帝巡狩、封禅,使他接触了更多的祖国山川,目睹封建王朝的礼仪典礼,还曾参加武帝亲自带头的堵黄河决口的壮举,获得写河渠书的第一手资料。他又曾奉使西南夷,接触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对于写作《西南夷列传》无疑起了很好的作用。当司马谈病逝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有条件接触“金匮石室之书”,即皇家所藏的书史及档案。第三,时代思潮的影响。武帝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家重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孔子个人就在鲁史的基础上编修了《春秋》,寓议论于史事之中。这对司马迁颇有影响,司马迁将写作《史记》与孔子作《春秋》相比。同时,这与司马迁的要求也不无关系。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随武帝封泰山,因病滞留洛阳,司马迁出使西南夷归来要向武帝述职。赶到洛阳时,见到垂危父亲,父亲谆谆嘱托要他完成自己著述史书而未能完成的事业,司马迁在父亲面前作了保证。司马迁从此把著述历史作为个人的最高理想,蒙挫受折坚持不懈。大概在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主持了改历工作以后就开始写作《史记》,这年他四十二岁。至天汉二年(前99年),他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汉武帝,竟被处以宫刑。此后他隐忍苟活,发愤著述,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而顽强奋斗,大约到太始四年(前93年)基本成书。再后的情况无史料可考,据推测可能卒于武帝末年。2、《史记》体例《史记》是一部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武帝,记述了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情况。它开创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体裁,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本纪”记帝王之事,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一般采用编年的写法;“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物的传记,其中还记述了国外和国内少数发展的发展历史。3、《史记》的人民性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饱蘸了感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残忍、欺诈、虚伪等丑恶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揭露。如刘邦是汉代的开国14 君主,司马迁在肯定他推翻暴秦结束楚汉战争的战乱,统一国家的业绩外,也在有关人物的传记中将刘邦身上不光彩的阴暗东西暴露无遗。如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两人在斗争中的各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邦与项羽的作战,没有不失败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怯懦、猥琐和无能。在《留侯世家》等传记中写了他的贪财好色,在《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里写了他的猜忌杀害功臣的残忍本性。即使本朝的皇帝他也没有讳忌,如揭露武帝信用酷吏残害人民、愚蠢地迷信神仙言士等。对官僚集团、贵族阶级的尔虞我诈,以势相倾的种种实情,描写得入木三分。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写窦婴与田蚡的种种矛盾明争暗斗,揭露了这一阶级的世态炎凉和他们的阴暗心理。由于司马迁的《史记》敢于面对现实,无情地暴露统治阶级的本质,赢得了“实录”的称誉。司马迁将人民聚众反抗放在酷吏残酷压迫的背景上来表现,承认其合理性、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阶级局限。对于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陈涉起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对于陈涉的失败,司马迁也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对于项羽为推翻暴秦作出的巨大贡献,司马迁加以讴歌,对他的暴虐和杀戮无辜则给予了批判。司马迁肯定英雄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隐约认识到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对于推动历史的促进作用。《史记》中为工商业者、医生、侠客、儒生、辩士都立了传,承认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司马迁对触犯封建阶级法律的游侠是肯定的,因为象朱家、郭解那样的游侠“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在当时成为抑制豪强拯民危难的一种社会力量。记叙统治集团中的人物,司马迁也以他们对民众的态度去衡量,李广将军获得了司马迁的赞颂,赞颂的基点就是放在他的爱兵如子上。《史记》中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如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廉颇为了赵国利益勇于改过,都获得了司马迁的热情讴歌。这些形象到今天都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4、《史记》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是消灭秦帝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结集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灵活、狡诈的性格特点。《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庭辩”一节,田蚡、窦婴双方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朝中的大臣在这一矛盾冲突中每人作了表演:韩安国世故圆滑,既说窦婴对,又肯定田蚡,将矛盾上交,“唯明主裁之”;郑当时开始说窦婴有理,后又不敢坚持。笔墨不多,却勾划出官僚们的面貌。司马迁也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如写石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通过这一小事,石庆的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伴君如伴虎的心情,跃然纸上。多角度地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对信陵君的刻画,作者重点写了他亲迎侯生的面,通过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故意久立市中以微察公子,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写公子从骑者窃骂侯生,写宾客们的惊讶,就是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突出信陵君谦恭下士的性格特点。14 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成功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声音笑貌。如写刘邦和项羽都见过秦始皇的出行,项羽在观秦始皇渡浙江时,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也”,显示出他的雄心勃勃,又看出他的无所顾忌、心口如一的坦率性格;而当刘邦在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场面时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曲折,垂涎于至尊之位的心思也揭示无遗。在《张丞相列传》中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将周昌口吃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为避免重复,经常使用“互见法”。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种“互见法”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如在《项羽本纪》中主要突出项羽的喑呜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而与这一主要特征相矛盾的其他方面,则放在别人传记中补充叙述,既突出主导的性格特征,又免得顾此失彼,达到了性格的完整化。5、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二、历代名家评《廉颇蔺相如列传》茅坤两人为一传,中复附赵奢,已而复缀李牧,合为四人传,须详太史公次四人线索,才知赵之兴亡矣。(选自《史记钞》卷四九)凌稚隆相如渑池之会,如请秦王击缶,如召赵御史书,如请咸阳为寿,一一与之相匹,无纤毫挫于秦,一时勇敢之气,真足以褫秦人之魄者,太史公每于此等处,更著精神。(选自《史记评林》卷八一)李晚芳14 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钟伯敬谓,二人皆古大臣风,斯足以知廉蔺者也。篇中写相如智勇,纯是道理烂熟胸中,其揣量秦王情事,无不切中者,理也。措辞以当秦王,令其无可置喙者,亦理也。卒礼而归之,非前倨而后恭,实理顺而人服耳。观其写持璧睨柱处,须眉毕动;进缶叱左右处,声色如生。奇事编得奇文以传之,遂成一段奇话,琅琅于汗青糜间,千古凛凛。廉将军居赵,事业甚多,《史》独纪其与王诀及谢如二事而已,非略之也。见此二事,皆非常事,足以概廉将军矣。读此可悟作史去取之法。(选自《读史管见》卷二《廉蔺列传》)三、参考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14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肯敲缶。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肯敲击瓦缶。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14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1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