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教学重难点: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二、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2、板书:四时田园杂兴3、学生自由读题。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
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白天。 ⑵ 耘:除草。 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 未解:不懂。 ⑺ 供:参加。 ⑻ 耕织:耕田织布。 ⑼ 傍:靠近。 ⑽ 桑阴:桑树下。四、介绍作者: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
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五、朗诵诗,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6、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六、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2、学生自由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
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七、拓展视野。1、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他们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吗?你们在家玩什么?能帮大人干什么?2、背诵默写这首诗。设计意图:古代村民与现代村民相比,有什么异同。教学反思: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借鉴《乡村四月》学习方法。学生以自读、自悟,自学。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内容,诗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诗中的意境也易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