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ID:892387

大小:39.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江北中心小学方黎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 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一、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 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二、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按这首诗意思进行改写,编写故事。  四、板书: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教学反思:诗意涌动,个性飞扬——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教学背景]本诗作者杨万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风光图。开头两句勾勒乡村小景,点明时节;后面两句则由物及人,“急走”、“寻”等寥寥数词,就将儿童的天真烂漫跃然纸上,极富生活情趣。前几天,执教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由于过于注重讲解,过于注重作者写作技巧的分析上展开教学,结果相当失败。执教这一首时,重新调整思路,从三维目标设计,收效明显。[过程描述]本诗教学从以下板块展开:1、谈春。让孩子谈谈春来乍到景象,然后用一个词来概括,如“生机盎然”等。 (因为此时正是春暖花开,江南春早,虽是三月,却也桃红柳绿,燕子南归。学生有生活感受,让学生用词概括,既是锻炼语言归纳能力,同时也为下文诗意体会铺垫。)2、读诗。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如自读,同桌合作,前后桌比读等。3、解意。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猜一猜、找朋友帮一帮等办法自己学懂诗句的意思。在反馈学生学习状况,肯定学生做法,提出改进之处,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学习方法。(此环节充分放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明确诗句的意思。我想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尝试运用一些学习方法进行自学。教师只是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学法。)4、想象。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1)补图。在课文插图上添入你认为还要添加的景物。(学生事先准备好彩色笔)(2)反馈。学生添加的景物大致有:花草、远山、燕子等飞鸟、飞蝶、红日……这样以来,课文中比较单调的画面也生动了很多。然后出示课件春景美图:青山绿水,油菜花黄,小蝶翻飞。配以音乐,让学生欣赏。(3)写话。分组写,一组写春景;二组写孩子抓蝴蝶的情景。(4)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比体会诗句中语言的美,作者用词的生动活泼,知道古诗是最传神、最凝练,也是最富有情趣的语言。(课文中已有插图,又留有许多空白之处,充分利用插图不足之处让学生想象补图,在补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话,将观察与想象,将想象与表达有机结合,更使物与景,景与人丰润,诗境初显。再在交流中提炼学法,渗透学法指导,有实在意义。)5、表演。让学生再次细细品味诗句,用心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画面,把自己当成诗人,进行表演。(1)学生自练。或闭目思考,或即兴表演,或几人合作等。(2)随机互动。学生采访(或是让学生质疑)。预计——◇   请问先生到徐公店有何贵干?◇   请问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春天这么美,你为何只写小路、树头?◇   你当时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最想说什么?(3)在采访中相机引导学生体悟诗人此时欢欣、愉悦,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再引领学生诵读,要求读出形,读出神。 (如果说想象一环节已经初显诗境的话,这一环节的安排采用假想诗人的情境,再现生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对诗境进行“二次加工”,让学生收到审美的愉悦。比如有一学生在回答最后一问时竟说“孩子,不要失望,虽然你找不到蝴蝶,可是那满地的朵朵油菜花不正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吗?”多么美的体会,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平淡中透露哲理:有所失正是有所得。孩子在互动中迸发了睿智的火花,闪耀出的是人性的光芒!)6、拓展。出示《晚春》《天净沙·秋思》引导学生学习。(1)出示下面一首诗(元曲),四人小组快速学习,思考:诗人所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人生活环境不同,心情也就不同。(3)对比朗读,读出诗人不同心境。7、延伸。课外将《宿新市徐公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课后感想]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可是传统的古诗教学,基本上是按照“交代作者——理解句意——体会意境——背诵默写”的思路进行教学,这固然是基本规律,有其合理一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模式过于一致,方法单调呆板。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则老老实实地记,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往往由于“灌”而变得支离破碎。新课程标准下的古诗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入诗言、诗意,真正体会作者的诗情、诗境,领略其“形之美”、“神之韵”。一、淡化分析,尝试理解新课程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场革命。淡化教师的分析正是把“学生从教师的‘樊篱’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让学生尝试解决疑难,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能学”的转变。以上两首古诗教学,在对“词、句”的理解上,学生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热情高,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比较强。此时,老师只是作一些点拨,帮助学生总结、提炼一些学习方法,而这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对孩子来说也许终生受益。比如:理解“树头花落未成荫”一句。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这一句你们觉得可以怎样理解? 生1:老师,就是说“树上的花落了,未成为茂密。”我从《词语手册》上看到“荫”的意思是“茂密”。生2:老师,我觉得他这样解释读起来不是很通顺,我们两个(指同桌)讨论觉得应该是“树上的花落了,叶子长得还不是很茂盛。”因为我觉得“未”的意思大概是“没有、不是”,然后我们看了插图,插图上树的叶子是很稀疏的。师:有道理,你用猜猜、看看的方法也不错。谁还有更准确的说法?生3:我想把“花落了”改成“花凋谢了”是否更合适?师:你们以为呢?生大部分赞同。师:是的,这样一来,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得就更准确了,我们同学通过各种方法来学习真是不错,其实学习遇到困难时动动脑子还是有很多办法的。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尝试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学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自学汇报,就比较容易地解决疑难。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是耐心地倾听者,是热情的鼓励者,是方法的总结者;而学生呢,则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启迪……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老师在这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过早地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适当地进行一些延迟评价,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精神状态中学习,那么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会得到较好地提升。二、创设情境,多向感悟古诗的意境是一个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尽管寥寥数语,但却勾画出了一个凄清孤寂的环境,勾画出了旅途游子的悲凉心境。同样《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是美好生活,反映诗人爱自然,爱生活的积极的人生状态,这种意境如果单纯地通过讲解对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无疑是要求过高。因此古诗教学无论是诗句的理解也好,还是意境的感悟也好,必须通过一定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的活动激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领悟。1总之,新课程下的古诗教学应该是诗意涌动的课堂,应该是个性释然的课堂,更应该是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生命课堂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