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上课用)分析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尤袤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欢描写儿童形象,许多作品都可以看作是优秀的古代儿童诗。
杨万里一生为官清廉,后被奸臣所迫害,被罢官闲居乡村十五年。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他描写的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处:地方。寻:寻找。走:跑。急走:快跑。抓住哪些景?儿童黄蝶菜花追到没有?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乡村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中医四诊
四诊的内容(一)、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二)、闻诊─闻而知之谓之圣(三)、问诊─问而知之谓之工(四)、切诊─切而知之谓之巧
一、望诊1、全身望诊2、局部望诊3、望排出物4、望小儿指纹5、舌诊
1、全身望诊(1)、望神(2)、望色(3)、望形(4)、望态
望神广义之神:指人的生命活动的外在综合表现。狭义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望神的重点:目光、神情、面色和形态。“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望神在临床中的具体情况1、得神:得神即有神,为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主要表现:精神抖擞、面色红润、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等。临床意义:说明精气充足、体健无病。
望神在临床中的具体情况2、失神:失神即无神,为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主要表现:神昏谵语、面色晦暗、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等。临床意义:说明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疾病危重,预后不良。
望神在临床中的具体情况3、少神:介于有神与无神之间,轻度失神的表现。主要表现:精神不振、声低气短、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临床意义:提示精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
望神在临床中的具体情况4、假神:是病人垂危之时,突然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主要表现:神志不清、精神萎靡、目无精彩精神转佳、目光转亮等。临床意义:阴阳离绝的危候,多为临终前的预兆。
望神在临床中的具体情况5、神乱:神志错乱或神志异常。(1)烦躁─心中烦热,躁扰不宁。(2)谵妄─神志不清,胡言乱语。(3)癫证─精神痴呆,淡漠寡言。(4)狂证─狂躁不安,打人毁物。(5)痫证─突然昏倒,口吐白沫。
望色概念: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色泽了解病情。“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所以望色主要指望面色。
望色1.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1)主色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面色。举例:木形人面色稍青……2)客色随季节、环境而变的面色。举例:春季面色稍青……
望色2.病色因疾病而出现的异常面色。1)善色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鲜润泽。意义: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好。2)恶色面色异常,且晦暗枯槁。意义:病变深重,胃气已衰。
望色3.五色主病青主寒痛二瘀风,赤热黄湿脾虚证,白主寒虚气血少,黑主寒瘀肾水痛。
望形概念:通过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来测知病变。1.体强——气血旺盛。2.体弱——气血不足。3.体胖——肥人多痰。4.体瘦——瘦人多火。
望形5.大骨枯槁,大肉陷下——久病重病。6.桶状胸——肾不纳气/肺肾气虚。7.扁平胸——气血两亏/肺肾阴虚。8.臌胀(腹肿大,四肢瘦)——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水停。9.腹消减(舟状腹)——形气不足。
望态概念: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和肢体异常动作来了解病情。1.痉病——热淫筋脉。2.痿证——精津亏虚。3.痹证——风寒湿邪阻闭。4.厥症——阴阳绝逆。
望态5.中暑——感受暑热之邪。6.中风——肝风内动。7.痛证——头痛、腹痛、腰腿痛、真心痛。8.体位——区分阴寒虚证和阳热实证。
2、局部望诊(1)、望头颈(2)、望五官(3)、望躯体(4)、望二阴(5)、望皮肤
望头颈望头面I.头形:脑积水、佝偻病(方形颅)等。II.囟门:囟填、囟陷、解颅。III.动态:头摇——肝风内动/气血虚衰。IV.头发:黄枯疏落——精血不足。黄枯发结如穗——疳积病。斑秃——血虚受风。少白头——遗传/肾虚/劳神伤血。
望头颈V.面肿:阳水、阴水。VI.腮肿:痄腮-温毒;发颐-阳明热毒。VII.面脱:面削颧耸——脏腑精气耗竭。VIII.口咽歪斜:风邪中络。IX.特殊面容:狮面——麻风病。苦笑貌——破伤风。惊恐貌——惊风/狂犬病。
望头颈望颈项I.瘿瘤:肝郁挟痰/地方水土(甲状腺肿)。II.瘰疬:阴虚火旺灼津成痰(淋巴结核)。III.项强:风寒/温病/脑病。IV.项弱:先天不足——佝偻病。脏腑精气衰竭——久病重病。
望五官望目(五轮学说)黑睛——肝——风轮目内外眦——心——火轮上下眼睑——脾——土轮白睛——肺——气轮瞳仁——肾——水轮
望五官望目(目神、目色、目形、目态)目形目窠肿如卧蚕状——水肿眼睑水肿——风水老人下睑肿——肾虚目窠下陷——津液亏耗、精气已衰眼球突出——肺胀/瘿肿单眼突出——恶候
望五官目态横目斜视、两目上视——肝风内动目睛微定——痰热内闭戴眼反折——太阳经绝证瞠目直视——脏腑精气将绝小儿昏睡露睛——脾虚气血不足眼睑下垂——脾肾亏虚/外伤瞳孔散大——精气衰竭瞳孔缩小——肝胆火旺/脑室出血/中毒
望五官望耳耳轮淡白——气血亏虚耳轮红肿——肝胆湿热/热毒上攻耳轮青黑——阴寒内盛肌肤甲错——瘀血内阻干枯焦黑——肾精亏虚
望五官望鼻鼻端色黑——肾虚水停鼻端色赤——肺脾蕴热鼻端色青——阴寒腹痛晦暗枯槁——胃气已衰鼻部红肿生疮——胃热/血热酒渣鼻——肺胃郁热
望五官望鼻鼻柱塌陷,眉毛脱落——麻风恶候鼻翼煽动——肺热壅盛/哮喘鼻流清涕——外感风寒鼻流浊涕——外感风热鼻流脓涕,腥臭难闻——鼻渊(化脓性鼻窦炎)
望五官望口唇口唇淡白——气血两虚口唇青紫——寒凝血瘀口唇红赤——有热口唇紫绀——瘀血干枯皲裂——外感燥邪/热盛伤津
望五官望口唇口唇糜烂——脾胃热蒸口角流涎——脾虚湿盛/胃热/虫积口斜——中风撮口/抽掣不停——脐风(新生儿破伤风)口开不闭——中风脱证
望五官望齿龈牙齿干燥——胃阴已伤燥如枯骨——肾阴枯竭牙齿松动,齿根外露——肾虚齿龈淡白——血虚/失血齿龈红肿疼痛——胃火亢盛龈肉萎缩——肾虚/胃阴不足
望五官望咽喉红肿疼痛——实热色红娇嫩,疼痛不甚——虚火“乳蛾”:红肿痛,溃烂/黄白脓点——肺胃热盛、火毒熏蒸“白喉”:灰白色假膜,难揩易生——外感疫毒(烈性传热病)
望躯体望腰背部脊柱过度后弯-畸形/肾虚/精衰脊柱侧弯-畸形/肾虚/胸部疾患角弓反张-肝风内动/破伤风腰部疼痛-不通则痛(寒湿/气滞/血瘀)
望躯体望四肢肢体痿废-津亏/湿热/风痰阻络(中风)膝部肿大-热痹/鹤膝风-寒湿,气血亏手指挛急-鸡爪风-血不养筋/复感寒邪手指变形-梭状指-风湿痰瘀-杵状指-心肺气虚,血瘀阻络下肢畸形-膝足内外翻-先后天不足手足蠕动-脾胃虚/阴虚动风
望二阴望前阴外阴肿胀-水肿/肝郁劳累寒湿/湿热外阴收缩-阴缩-寒凝肝脉外阴生疮-阴疮-湿热/梅毒/癌肿肾囊风-湿热蕴结/阴虚血燥阴挺-中气下陷/产后劳伤
望二阴望后阴肛裂——血热肠燥痔疮——湿热蕴结/血热肠燥-血瘀瘘管——湿热下注/外感邪毒脱肛——中气下陷
望皮肤皮肤色泽形态皮肤发黄-阳黄(湿热)、阴黄(寒湿)皮肤色赤-丹毒/流火/赤游丹/抱头火丹-邪热化火/外伤染毒皮肤白斑-白驳风-风湿、气血失和不容肤皮肤干枯-津伤/血亏/血瘀皮肤肿胀-水肿-阳水、阴水
望皮肤皮肤病证水痘——湿热斑——血瘀/血虚疹——麻疹/风疹/湿疹/隐疹热气疮——风热/肺胃蕴热白(痞)——湿热疮疡——痈疽疔疮——湿热火毒/气血亏+阴寒
3、望排出物概念:观察患者的分泌物和排出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1)、望痰涎(2)、望呕吐物(3)、望大便(4)、望小便
望排出物望痰涎寒痰-色白质稀。热痰-痰黄质稠。风痰-痰白夹有泡沫。燥痰-干咳少痰。湿痰-痰白量多,易于咳出。
望排出物望痰涎咯血-热灼肺络。脓血痰-肺痈(肺脓肿)。口中吐涎黏腻-脾为湿热。口流清涎-脾胃虚寒。睡中流涎-脾虚/胃热/食积。
望排出物望呕吐物清稀无臭-寒呕。秽浊有臭-热呕。酸腐不化-食积。黄绿苦水-肝胆湿热。呕吐清水-水饮内停。
望排出物望大便清稀水样-寒湿泻。完谷不化-脾虚泻。黄褐秽臭-湿热泻。黏胨脓血-痢疾。大便灰白-黄疸。大便秘结-燥实/津亏。其他:近血、远血等。
望排出物望小便小便清长-虚寒。小便短赤-实热。尿中带血-络脉损伤。尿有沙石-湿热互结。
4、望小儿指纹望三关风关-食指第一节-邪气如络-病轻。气关-食指第二节-邪气如经-病重。命关-食指第三节-邪如脏腑-病危。
望小儿指纹总结要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5、舌诊舌连五脏舌与气血津液密切相关舌诊方法、注意事项
舌诊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色、舌形、舌态和舌下络脉。舌苔——苔色和苔形。
舌诊舌色淡白舌-阳气/气血不足-虚证、寒证。红舌-各种热证(注意部位)。绛舌-血分有热-热入营血、阴虚火旺。青紫舌(水牛舌)-血行不畅-寒证、热证、瘀证、中毒。
舌诊舌形老嫩舌-辩虚实。胖大舌-阳虚水停/湿热内蕴。肿胀舌-心脾积热/中毒。瘦薄舌-气血不足/阴虚热盛津亏。裂纹舌-气血少/热盛伤津,区别先天。点刺舌-热邪亢盛。
舌诊舌态痿软舌-气血虚衰/阴虚火旺。强硬舌-阳热亢盛/风痰阻络。歪斜舌-肝风挟痰/痰瘀阻滞。颤动舌-气血两虚/热盛/阴虚。吐弄舌-心脾积热动风/心气将绝。短缩舌-寒凝/津伤/风痰/气血虚。
舌诊苔质厚薄-辩表里。润燥-看津液。腻腐-痰湿、食积;胃气衰败。剥脱-察胃气。
舌诊苔色白苔-表证、寒证。黄苔-里证、热证。灰黑苔-阳虚、痰饮/湿热/津枯。
舌诊重点看舌是否:有根;有神;有胃气。
二、闻诊听声音1.发声;2.语言;3.呼吸;4.咳嗽;5.呕吐;
闻诊听声音6.呃逆;7.嗳气;8.太息;9.喷嚏;10.肠鸣。
1、发声音哑和失音-虚实皆有。语声强弱-辩寒热虚实。鼾声-气道不利/中风入脏。呻吟-虚实皆有。小儿夜啼-惊恐/心脾积热/脾虚/食积/虫积。
2、语言谵语-热扰心神-实证。郑声-心气大伤-虚证。独语-心气不足/气郁痰结,阻闭心窍。错语-心气不足/气郁/痰结/血瘀。狂言-痰火扰心/伤寒蓄血-实证语言謇涩-风痰阻络。
3、呼吸喘证哮证上气短气少气
4、咳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皆有。
5、呕吐虚寒证实热证霍乱-吐泻并作。反胃-胃阳不足/脾肾俱虚。
6、呃逆实热虚寒胃气将绝
7、嗳气宿食不消肝气犯胃脾胃虚弱寒气客胃
8、太息肝气郁结
9、喷嚏外感邪气,肺窍不利。阳气恢复,病愈征兆。
10、肠鸣饮聚肠胃。脾胃虚寒。感受风寒湿邪,胃肠气机逆乱。
闻诊嗅气味口气口气臭秽-胃热/龋齿/口腔不洁口气酸臭-食积,消化不良腐臭/吐脓血-溃腐脓疮汗气腥膻气-风湿热久,蕴于皮肤汗出臭秽-瘟疫/暑热火毒炽盛鼻臭鼻出臭气,流浊涕,经久不愈-鼻渊
闻诊嗅气味身臭身发腐臭气,腥味难闻-溃腐疮疡其他咳吐浊痰脓血,有腥臭气-肺痈大便臭秽-肠中积热大便稀溏有腥气-寒证小便黄赤浊臭-湿热矢气酸臭-食积妇人经带臭气-热证妇人经带腥气-寒证
闻诊嗅病室之气臭气——瘟疫病/溃腐疮疡尸臭——病危血腥气——失血尿臊味(氨味)——水肿病晚期烂苹果味(酮体味)——消渴病晚期
三、问诊中医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问诊内容1、问一般情况2、问主诉3、问现病史4、问既往史5、问个人生活史及家族史
问现在症状问寒热恶寒发热——表证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但寒不热——里寒证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潮热(阴虚/阳明/湿温潮热)-低热
问现在症状问汗表证辨汗-无汗(风寒);有汗(风热/表虚)里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局部辨汗头汗-热郁/湿热/虚阳上越半身汗-风痰阻络,气血运行受阻手足汗-阴虚内热/中焦湿热
问现在症状问疼痛(特征)胀痛——气滞刺痛——血瘀冷痛——寒凝/阳虚灼痛——热灼/阴虚重痛——湿困
问现在症状问疼痛(特征)绞痛——瘀血/结石/寒凝/虫积隐痛——精血不足/阳虚内寒走窜痛——风邪/气滞固定痛——瘀血/寒凝
问现在症状问疼痛(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腹痛腰痛背痛四肢痛
问现在症状问饮食与口味口渴与饮水-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口味-口淡乏味-脾胃气虚/阳虚-口中泛酸-肝胃不和/肝胃蕴热-口味酸馊-食积-口苦-火热证;口咸-肾虚有寒
问现在症状食欲与食量食欲不振-脾胃功能失调多食易饥-胃火亢盛饥不欲食-胃阴不足嘈杂-肝胃不和,郁热内生厌食-食积/湿热蕴结除中-脾胃之气将绝嗜食异物-虫积
问现在症状问头身胸腹头晕-火/虚/痰湿/瘀血胸闷-虚/痰湿/瘀血心悸-虚/痰湿/瘀血胁胀-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脘痞-脾胃虚弱/饮食伤胃腹胀-脾虚/食积/寒湿热结/肝郁乘脾
问现在症状问头身胸腹麻木-气血亏虚/肝风内动/痰湿瘀血阻络耳鸣、耳聋-“实则肝胆虚则肾”眼目症状-目眩-风/火/痰/虚-目痛-风(肝)火上攻/阴虚火旺-目昏、雀目、歧视-肝肾亏虚
问现在症状问睡眠失眠-心肾不交-交泰丸-心脾两虚-归脾汤-食滞胃腑-越鞠丸-胆郁痰扰-温胆汤
问现在症状问睡眠嗜睡-痰湿中阻-脾胃气虚-脾肾阳虚-昏睡-温热火毒深入心包
问现在症状问二便小便-小便频数-湿热/虚寒肾气不固-小便癃闭-湿热/瘀血/结石/肾虚-尿量增加-下焦虚寒/消渴病-尿量减少-热盛伤津/水湿内停-小便失禁-肾气不固
问现在症状问二便大便-便秘-实热/气虚/津亏-泄泻-湿热/寒湿/脾虚/肾阳虚-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痢疾-湿毒-滑泻失禁-脾肾气虚-完谷不化-食积/脾肾阳虚-便血-肛周病变/脾胃病变
问现在症状问月经月经先期-血热/气虚月经后期-寒凝/气滞/血瘀/血虚先后不定期-肝郁气滞/脾肾亏虚月经量多-血热/气虚/血瘀月经量少-血虚/肾虚/血瘀
问现在症状问月经闭经-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崩漏-血热/血瘀/脾虚/肾虚痛经-寒凝/气滞血瘀/肝肾亏虚
问现在症状问带下白带-量多色白,质稀无味-脾肾虚寒,寒湿下注黄带-量多色黄,质稠味臭-湿热下注赤白带-带下夹有脓血-下焦湿毒/妇科恶候
问现在症状问小儿出生前后的情况-早产、难产等;预防接种史和传染病史;致病的原因-受惊吓、受寒凉、伤食等。
四、切诊脉诊“三部九候”-《黄帝内经》“独取寸口”-始于《内经》详于《难经》“平脉辩证”-东汉张仲景《脉经》-西晋王叔和-最早脉学专著“七言诀”-明李时珍-《濒湖脉学》
脉诊的形成脉象的形成:心动应脉,脉动应指,指感形象。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心与脉。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与血。
脉诊的部位及分候脏腑独取寸口寸口寸关尺左心肝胆肾膀胱小肠右肺脾胃命门肾大肠
诊脉方法及注意事项时间:“诊脉常以平旦”。体位:正坐或仰卧。指法:布指-定位找脉。运指-体察脉象。平息:清心宁神。五十动:诊脉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构成脉象要素脉位:长短、深浅。脉数:频率。脉形:宽大窄小、绷紧驰缓。脉势:强弱、流畅度、均匀度。
正常脉象平脉、常脉:气血、气机、阴阳调和。基本形象:不浮不沉,中取明显,不快不慢,不大不小,来去从容,和缓有力。基本特点:有胃、有神、有根。生理变异:性别、年龄、“四季平脉”、斜飞脉、反关脉等。
病理脉象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临床意义:表证;虚阳外越证。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临床意义:里证;正常人。
病理脉象3.迟脉脉象特征:一息三至,脉来迟缓。临床意义:寒证;邪热结聚的里实证。4.数脉脉象特征:一息六至,脉流薄急。临床意义:热证;虚证。
病理脉象5.虚脉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松软,举按皆无力。临床意义:虚证,气血两虚。6.实脉脉象特征:三部脉充盛有力,举按皆然。临床意义:实证;正常人。
病理脉象7.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呈波涛汹涌之势。临床意义:热盛之证。8.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力弱位深,按之不绝,应指明显。临床意义:气血亏虚;湿邪为病。
病理脉象9.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临床意义:邪正相搏;青壮年;孕妇。10.涩脉脉象特征: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临床意义:气滞血瘀痰阻、伤精、失血等。
病理脉象11.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临床意义:肝胆病、痛证、痰饮、正常人。12.结脉脉象特征:脉率缓慢,且有不规律的歇止。临床意义: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等证。
相兼脉浮紧脉-表寒证;风寒痹通。浮缓脉-伤风表证。浮数脉-表热证。浮滑脉-表证夹痰。沉迟脉-里寒证。沉弦脉-肝郁气滞;水饮内停。
相兼脉沉涩脉-血瘀;阳虚;寒凝。沉缓脉-肝肾阳虚;水湿停留。沉细数脉-阴虚内热;血虚。弦紧脉-寒证;痛证。弦数脉-肝郁化火;肝胆湿热;肝阳上亢。滑数脉-痰火、食积化热;湿热。弦细脉-肝肾阴虚;肝郁脾虚;肝郁血虚。
脉诊的临床意义辨别病证部位:浮-表,沉-里。判断病证性质:迟-寒,数-热。分辨邪正盛衰:虚-虚,实-实。推断病情进退:久病脉缓,脉力增强-病退向愈。热退身凉,脉反急促-病进。
按诊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腹按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