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辉南县实验小学张玉秋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颠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村居》(板书课题:村居)2、出示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朗读对比诗词的不同。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词?3、理解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4、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5、设疑:辛弃疾为什么会写下村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辛弃疾。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1、浏览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2、交流再读后的感受。3、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三、初看画面,反复诵读。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2、指名2-3名学生读。引导学生相互正音:翁媪莲蓬卧剥3、指导朗读: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四、想象画面,品悟词意。1、默读词句,借助工具书、书下注解及课文插图理解词句意思,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2、生交流,想象画面3、插图配乐朗读词句,想象画面五、抓字眼,感悟意境1、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你读出诗人看到这幅画面后的心情了吗?你能用文中的字概括诗人的心情吗?(板书:喜醉)2、诗人最喜欢什么,因什么而欣喜呢?生交流预设:▲感悟小儿调皮可爱。师点拨:(1)无赖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2)卧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师点拨:(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3)练习朗读。▲感悟景美师点拨:(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草真青啊!)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2)理解“相媚好“(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说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4)有感情朗读词句:醉的仅仅是翁媪吗?还有谁醉了?让我们一起来醉一醉?(板书:安居乐业)六、联系作者,深化意境。这首词短短46个字,充分展示了乡村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人们平和无忧的生活画卷,意境悠远,情意深长,酒不醉人人自醉。征战沙场20多年的辛弃疾看到这温馨恬静的一幕会怎样想呢?七、总结课堂,拓展延伸。1、师引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征战沙场的辛弃疾此时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板书:国泰民安)3、
小结:同样的“醉”,“醉里吴音相媚好”“醉里挑灯看剑”,所处的地点不同,环境不同,但诗人心里所想是相同的,都是希望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国泰民安。醉在村居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4、出示课后作业(1)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2)把这首词改写成文字兼美的小短文。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喜醉安居乐业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