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案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杨志丹l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导入—— 揭题入课,粗知宋词1学生接触词很少,怎样让他们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让学生搜集资料。(备注: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或者“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者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的缘由。在音韵上,词和音乐紧密结合。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2“你幸福吗”?l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正值北宋末年,山东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任地方官期间,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一生坚决抗金,与抗金名将岳飞齐名。可是却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于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工于词,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跟大文豪苏轼并称“苏辛”。l朗读指导茅檐 相媚好 翁媪 醉 锄豆 卧剥 莲蓬 亡赖•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翁媪:老翁、老妇•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师:谁醉了?词中的“翁媪”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相媚好”的?(同桌之间扮演翁媪逗趣)指名读上阙,边读边想象,有怎样的一幅画面映入脑海?
•指名读下阙,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溪水人家绕,绿野乡村,有对老夫妇正醉中逗趣,三个孩子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是怎样的姿态?(观察课件画面)可不可以换成“躺”、“趴”?重点理解亡赖:同“无赖”,亡,这里指顽皮、淘气。师:“无赖”是贬意词的,为什么在这里作者却用“最喜”呢?师:你们在家淘气时,父母是怎样说你的?生:叫我淘气包,烦人精,说家快让我给拆了。师:是啊,当父母唤你为“淘气包”时,这看似批评的话语,实则是在喜爱啊!所以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最喜欢这个淘气剥莲蓬的孩子。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读词的下阙。问题小组探究1、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2、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能否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画面情境表现出来?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上与国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古诗词语言含蓄,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也就有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有情趣的句子,通过你的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也多了起来,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
当然,你也可以写乡村的景色,还可以写大儿、二儿、小儿。l白描手法l同体比较辨析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醉——陶醉l问题探究•这一家老小住在低矮的茅屋里,风一来,茅草就会被风刮走,冬天就更冷了,日子应该说过得很不容易。可是,你看他们怡然自得,其乐融融,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寻常的田园生活,作者辛弃疾为何如此沉醉呢?•走近辛弃疾的精神世界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忧国忧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精忠报国)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经典中的传统精神《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爱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l总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情中有理板书设计翁媪 相媚好 (醉===喜) 清 大儿 锄豆 安 居 平 村居 中儿 织鸡笼 乐 yuè bāo 业 乐 小儿 剥莲蓬
l作业或预习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词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课外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宋词,读一读,背一背,相互交流。(选做) 2、背诵,翻译,默写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以作者的视角改写写成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