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作业1.请你结合课例谈一谈诗词教学中“整体把握”和“重点品读”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学处理时的注意点。品味诗词既要感知景语,又要感悟情语。教者摈弃琐碎的提问和枯燥的讲解,而是根据这首词的特点,在启发学生想象上下功夫,注意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想象的翅膀伸展开来——先是引导学生读读词,说说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接着让学生说说在这幅美丽的画卷里,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继而引导学生进入画面,想象景物的美丽,想象人物的情态;最后,让学生通过描述展现脑海里的画面。这样,学生眼前的景物逐渐由粗略、模糊、单一、平面变得细致、清晰、丰富、立体起来,使学生走进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中,徜徉在美的意境里。大胆的个性想象,丰富的语言实践,相互的合作交流,是语文课堂应有的生态环境。教者要心甘情愿地退居一角,“躲”在学生的身后,分享他们阅读中发现的喜悦。教伴学行,助学促思,帮助学生不断登上新的“台阶”,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高度。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抓住“醉”,引导学生体会翁媪的微微醉意,想象他们被幸福的日子所陶醉的样子,同时体会词人沉醉其中的情感。在讲三个儿子时,抓住“喜”字,让学生重点体会小儿的天真可爱,自由自在。这就使这首词固有的意象更加灵动、鲜活、丰盈。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还通过地图、简要的介绍以及马蹄声、刀斧声、哭喊声等的渲染,把学生带入了辛弃疾所生活的那个战乱的时代,以此进一步理解作者对自然、恬静的生活的向往,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达成了与词人心灵的相通相融。最后提供配乐,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转化成特定的语调、语气,有感情地吟诵整首词。这样,词境心语才能无声地潜入学生的心底,成为一种文学的记忆、精神的记忆。此外,“教”的策略,是为“学”服务的。必要的音像辅助,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学”的困难,缩短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之间的时空距离、情感距离,成为
“学”的助推器。教学互动,课堂就能得到生长,灵性也就能孵化其中。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针对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悠远,词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特点,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在诵读、想象中充分感受到了这首词作的画面之美、语言之美、意蕴之美、情感之美和心志之美,使这首词从纸面驶入了学生心灵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