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说课稿西集镇鹿井小学鲁开芹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清平乐村居》。 诗词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艳丽的唐朝风姿。诗词教学如潺潺流动的溪流,如一坛陈年老酒,在诗词中能品出醇香与醇美,文化与韵味。下面,我从八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一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抒发了他向往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本词的上阕作者只用了淡淡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了出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三四句描写了一对白发翁,媪亲热的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悠然自得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下阕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三个儿子的形象.虽然浅显易懂,但人物形象鲜明,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子无拘无束剥莲蓬那种天真活泼的形态,更是刻画得栩栩如生.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醉、相媚好、无赖、卧”等词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对比阅读,区别、体会诗、词的不同。3、感受词人对平静、安宁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是:诵读积累教学难点是:提领诗眼、还原现场三、说教法,学法:教法:走进文本,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运用引导想象法和朗读指导法进行学习。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辛弃疾生平资料,在学习中,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对比为辅,理性认识;积累为重,预留空间。四、说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词人相关资料,了解词人生平背景,同时我还制作了幻灯片。五、说环节:根据这首词的教学目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纵横对比——创设情境——诵读感悟——提领内核——还原现场六、说教学过程:整体感知诗与词的不同:1、读诗词,找区别。课件投影:《清平乐村居》和清代高鼎的《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学生自由朗读两首《村居》,师提问:看看这首词和这首诗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目的是强化诗、词的认识,区别不同。2、词人介绍,导入新课。(投示: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激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但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清平乐村居》即是此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辛弃疾,学习脍炙人口的《清平乐村居》吧!3、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解说:“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所以,中间要空一格。4、接着,指名学生读题,提醒学生注意“乐”字的读音。词牌和词题中间要稍有停顿。学古诗1、借图译文,体会画面美。本环节我本着让学生整体感知词意,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让学生把画面还原成诗词,把诗歌还原成画面,整体感知词中意境。2、情感对话,体验情感美。在这样的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当了一回诗人,想象自己当时会在哪儿?在做什么?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拉近了自己与文本的距离,仿佛这首词就是自己写的一样,读起来更加入情入境,学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当学生们象吟诵自己的诗词一样把这首诗吟出来后,我让学生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首词给自己的感受,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醉”字,当孩子们提炼出“醉”字后,我紧接着说,“沉醉不知归路”,今天,我们就坐在这儿不走了,在茅屋前坐下来和翁媪聊聊,于是出示了翁媪闲聊图,针对“醉里吴音相媚好”进行了想象对话练习:我仿佛听到翁夸赞媪说“老婆子,你······”然后反过来,仿佛听到媪对翁说:“老头子,你······”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说出了一段段充满生活气息的翁媪对白,仿佛他们就是词中的老夫妇了,翁媪相亲相爱之情溢于言表,学生把自己融进了诗词,成了画,成了景,实现了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景的交融,真正体会了词中蕴含的深意,村居——安居乐业。这时候,我抓住时机,让学生配乐朗诵这两句话,学生自然而然的读的动情动容,所有的感情都在朗读中了。之后由翁媪的对话出发,引出他们谈话的内容除了大儿子中儿子,还有小儿子。然后改写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却在溪头莲蓬处。引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词让学生读后想象画面,让小手代替小儿的小脚,让画面动起来,进而感受小儿的活泼可爱,感受小儿在剥莲蓬时候的有趣形象。在这里,我重点抓住“卧”字,让学生感受一字推敲的妙处。通过几幅画面的品析后学生自然而然的走进了一个和睦安详,相亲相爱的勤俭之家,一个勤而不累,热爱生活的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候,峰回路转,我让学生回顾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的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明白,作者写这首词是对这种无忧无虑、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之情。当年身处战争中的辛弃疾居危思安,憧憬的是整个国家,所有的家庭都能安居乐业,企盼的是“战争平息,国泰民安”,这时,相信学生对辛弃疾的人格有了更深的认识。3、用笔描绘,延续作品美。这一环节我把课堂上品析过的画面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以及自己想象到的,给你喜欢的图片配上文字,写好后,几个同学相约加上封面,定成一本,在封面上写上每一位小作者的名字,就是孩子自己创造的一本《清平乐
村居》白话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课堂小练笔内化所学,在巩固所学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书面没表达能力。当孩子郑重的在书面上写上自己的姓名时,脸上是无比的自豪。七、说作业:必做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选做题: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写下来。(有梯度的作业设计,照顾了全体学生,保持并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八、说板书:这是我的板书:我的板书简洁明了,题目下方是全词的诗眼,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醉 好 喜总结:学生于方法上习得,真正掌握诵读的本领和规律;纵横对比,明晰了诗和词的区别。 诵读感悟—提领内核—还原现场,掌握诗词学习的方法。 课堂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熏陶感染,有利于学生审美品质的养成。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