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学段及学科小学语文2.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3.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宋词的一般常识及部分词牌名;(2)了解辛弃疾其人及代表词作;(3)了解《清平乐村居》的创作背景;(4)自学生字,练读课文。【教学课题】1.课题《26.清平乐村居》2.目标预设(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3.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4.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生活场景描写,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整首词使用7
白描手法,把农家老小五口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非凡的艺术意境。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溪”字布置农家老小五口的生活场景:“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布局紧凑。在人物刻画上,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虽情节简单,却真实地反映出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诗情画意流溢于字里行间,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教学方法】1.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2.学法“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教学过程】一、导课——启发疑问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词。(板书:词)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3.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7
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二、诵读——品味韵律1.幻灯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3.指导朗读: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4.竞赛读、合作读、齐读。【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竞赛读、合作读、齐读等方式,辅以适恰的吟咏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三、想象——感悟词意1.(出示画面)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2.生交流:▲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要点点拨:(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3)练习朗读。▲感悟小儿调皮可爱要点点拨:(1)无赖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7
(2)卧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时,他们从最深的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感悟景美要点点拨:(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草真青啊!)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感悟“相媚好”要点点拨:(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生:一对年老的夫妻。(2)理解“相媚好“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爷爷或老奶奶,你会说什么?(生生互动,合作展示)(3)理解“醉里吴音”7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合作探究: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只有老两口醉了吗?【设计意图】学生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赏析有困难,教师及时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任务对话来体验相亲相爱之情和农村生活的和乐美好:“醉”,到底是谁醉了?老夫妇会在屋前用软软的吴语交谈些什么?通过追问和想象,学生感受到了老人的亲密无间,也进一步体会到他们生活的和谐美好。四、练笔——画面文现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词,把这个画面在心中理理顺。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2.交流看到的画面▲风景图▲锄豆图▲织笼图▲卧剥图▲相媚图3.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这村居,你会选择哪个画面来写呢?。动笔写一写你心中的画面。4.交流点评。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亲亲热热地村居生活,快乐的村居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设计意图】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加深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易学、乐学。五、识人——深悟诗情1.辛弃疾为什么如此向往这种安宁平静的乡村田园生活呢?请浏览一段资料:7
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配乐诵词)3.交流诵词后的感受。【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唱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六、延伸——丰富积累1.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2.补充积累《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七、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溪~~~青青草~~~翁媪~~~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织笼醉小儿~~~卧剥↗【教学反思】一、通过“诗”“画”结合,感悟“诗中有画”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所以我通过图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7
二、通过“披文入情”,陶冶情感心智我基于学生阅读古诗兴趣及读诗经验,将此浓厚兴趣迁移至学习词中来。在听范读感受、多遍自读自悟中,体验发现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词牌名与题的关系特点。所有这些,均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体验而得,老师所做的,只是梳理与丰富,并在一次又一次饶有兴味的朗读中,品味词独有的韵律之美,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在语音的扬抑、节奏的缓急中逐渐入情入景。三、通过吟唱训练,达成“由读引情”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教案设计相关信息】姓名:陈嬿竹省份:江苏省学校全称: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通讯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建国路160号邮编:222002联系电话:18805138988电子邮箱:lygcl1226@163.com作者简介:陈嬿竹,女,197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市读书积极分子”“市优秀班主任”“市红读优秀辅导员”“区立体评教专家组成员”“区教学先进个人”“区先进教科室主任”“区爱岗敬业好教师”,十余篇论文发表于国省级教育类期刊,多篇论文获省市级高级别论文竞赛一二等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