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清平乐村居张芝山小学张林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凭借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居”,组词。你会想到了什么?板书“村居”。清代诗人高鼎也曾写过一首《村居》指名背诵《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题名也叫《村居》的词,不过,它的前面还有三个字“清平乐yuè”(板书)。“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介绍辛弃疾的相关信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词作的风格:农村词,英雄词。3、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留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4、思考词与诗有什么不同?
介绍“词”与“词牌名”(词是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可以配上音乐歌唱的),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兴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的曲调名称即词牌。本词的“清平乐”即为词牌名,又名“忆萝月”、“醉东风”等。而“村居”是词的题目,与课文内容有关。大家发现了吗?这首词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二、初学诗意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2、男女生赛读。3、同桌互读课文。(注意正音)4、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生字:wēngchúlián翁锄莲字音:翁读wēng,不是wēn,字形:翁是上下结构;锄是左中右结构;莲是上下结构。词语:低小吴音莲蓬鸡笼5、再读课文,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三、细读,理解词意。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1、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我们逐“片”讨论:(1)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方言,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坐在一起谈着家事。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方言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2)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3、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小结: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四、家庭作业1、把这首诗讲给爸爸妈妈听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