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教学流程:一、初读诗词,感知词韵。1.以诗引词。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还记得吗?好,不记得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生自由背诵,师课件出示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南宋著名爱国人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这首词的题目也是《村居》,观察一下词与诗在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预设1:词的题目多出来三个字。师:会读这三个字吗?知道这是什么吗?介绍词牌: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预设2:诗对仗工整,而词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师总结:词也和诗一样是一种文学体裁,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说白了就是配乐而唱的诗。过渡:高鼎诗里的农村人家是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那么,辛弃疾的词又将把我们带入怎样的风景山水画呢?请你们们打开书,按照自己的感觉读一读这首词。要求:①要大声的读②读好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懂:翁媪、相媚好、无赖这三个词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1.初读,汇报:预设:翁媪:老年夫妻;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无赖:顽皮;卧:躺、趴。2.再读,交流。师: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个多音字——剥。为什么读bao?不读bo?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比如说:把花生的壳去掉就叫——剥花生:剥花生剥香蕉剥莲蓬。3.听老师读,试着划分节奏,再说说老师和学生们自己读的又有什么区别,总结读词的方法:其实读词跟读诗一样,节奏放慢,适当的
停顿,把押韵的词读的响亮一点,再带些情感就能够读出词的味道来。3.生自己尝试读。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品味诗词情趣。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你从词句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预设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生:我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中,我看到了茅草房小草……师:“青草”让我们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很多很多的小草)你看,多一个字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矮小的茅屋、潺潺的溪流、青青的小草,多美的画面呀!来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再读。师:茅檐还不够底,不够小,来!把你看到再送到句子里边去再读生读:……师:还不够低不够小,哪个字读得要轻些、低些?对呀!注意了这些,词的味道就出来了。来!我们再来读一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读句)过渡:你们还词句中看到了哪些画面?▲预设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生:看到一对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茅屋前聊天。师:用诗中的话说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出示翁媪图)他们在茅檐前可能在干什么?(聊天)用什么话聊天呢?(吴音)师:什么叫吴音?(一种地方的方言,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所以叫吴音。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怎样的聊天呢?互相之间相媚好,他们互相逗趣、说笑,亲亲热热就像年轻人一样,想象一下他们在逗什么?乐什么呢?老师这里给你们一个句式,你可以按这个句是式说,也可以不按,总之,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出示: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老公公对老婆婆说:___,老婆婆对老公公说:___。)同桌互相说说。汇报:指名生1、2、3: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了老公公对老婆婆说:“﹍﹎。”角色扮演:师:谁愿意当当老公公、老婆婆,体验一下真正的田园生活?(可以从他们夸奖孩子大了会干活了等方面说)老师得采访采访你,从你们刚才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觉得他们很恩爱师: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真让人羡慕啊!带着这样的感受,请你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师:你的表演和朗读让我看到了和谐温馨的一幕,再次谢谢你!预设:如果读不好,让同学评价。然后根据评价再请一位,再不行,师范读,生练读,在指名读。这个时候找一个好的来读,要点小高潮全班再次读过渡:你从词句中还看到哪些画面了?▲预设3:大儿锄豆溪东。
生:看到大孩子在除草师:是这幅吗?看看!(出示大耳锄草图)师创设情景:太阳快落西山啦!我得赶紧把草锄完呀!看着大儿锄草,老师想起了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儿子?(勤劳)好!就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大儿锄豆溪东(指名读)▲预设4:“中儿正织鸡笼”生:看到二儿子纺织鸡笼师:你很有眼力,二儿子正在给鸡编织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编织鸡笼的样子?(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你认为“全神贯注”应该放在句子中的哪个字?(织)好!请你读一读,注意拉长“织”也请你用你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生读)▲预设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生:我看到了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课件出示图画和句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师:瞧瞧!小儿子这会儿正在溪头剥莲蓬呢,在他的眼前可是一片荷塘哦!看着这荷塘我们会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着他剥莲蓬的样子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小儿?生:活泼、可爱师:词句中哪个字体现了他的活泼可爱?生:卧师:卧是什么意思?(睡、趴、躺)把卧替换掉,带进词里读一读,这样替换掉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生:因为“卧”字更能体现小儿的活泼可爱。师:是呀!卧可以是仰卧,侧卧,俯卧。不管怎样肯定是他最舒服的姿势。看着他剥莲蓬的模样,我们送他一个成语?小儿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是啊!多么活泼、可爱的小儿,请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吧!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儿的可爱,请你再读。不错!师:这么活泼调皮的小儿,你们喜欢吗?是呀!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对小儿的感受,是哪个词?(最喜)是呀!一个“最”字更加说明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来!全班带着这种喜爱之情再读读。过渡:茅屋、小草、恩爱的老夫妻、勤劳的大儿、能干的中儿、调皮的小儿这一幅幅画面,构成了一幅美丽村居图!快瞧!这就是你们在文字中读到的一幅幅画呀.(出示全景)听!村里传来了什么声音?(出示溪流声)生:小溪师:溪水怎样流着?溪水——预设:溪水快乐的流着评价:“你看,连溪流也能感受到这一家人的快乐!”听着潺潺的溪流声、看着一家五口的生活画面,此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呢?出示句式:这真是一个()的村居!(相机板书:幸福、美好、和谐……)好一个幸福、和谐的村居生活,让我们一同走进村居,美美地诵读全词吧!(配乐)四.提炼词眼,沉醉词境。1、多美的意境呀,这幸福、和谐村居的生活的确令人向往,用一个字形容你看到村居的感受?是什么?生:美、好、喜师:你为什么觉得好?为什么醉了?刚才你们说的(美、好、、、、、、、)都可以用“醉”来体会.——醉(板书醉)2、品味“醉”。我们都陶醉了,村居里的人怎能不醉呢!老夫妇为什么而醉呢?对呀!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恩爱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3)拓展背景,理解诗人之“醉”。
师: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和睦的家庭啊!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生:作者。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陶醉。长期在战场拼杀的他,此刻,看着这么幸福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生:、、、、、、师:正因为诗人渴望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来到这里看到这样幸福和谐的情景,所以醉了,情不自禁地吟出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是呀!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向往呢?原来陶醉的不只是老夫妇、诗人,还有我们,来,让我们把这种陶醉的感觉读出来吧,能背得同学就尝试着背一背(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配乐)总结: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乡村,和他一起感受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幸福和谐的村居生活。相信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