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ID:893198

大小:34.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人教版五年级教材小学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材简介:《清平乐.村居》清新淡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全词只有短短几句,用白描手法把农村的乡土风俗展现得很好,把一家五口生活环境和生活画面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河情态。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表达感情方面,全词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自身现实的不满和对沦陷区百姓的深深同情。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设计理念:1、在诵读中理解内容,想象意境,感悟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切忌教师详尽地讲解,破坏古诗文的优美意境,而应该引导学生乐此不疲地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想象意境、感悟情感,品味古诗文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2、在语文能力训练中,再现情境,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使文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的途径应该是扎实有效的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语文训练,使词的内容、情境、意境等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语言,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3、紧扣词眼,引导品析,激发想象,感受词人的伟大情怀。文眼是文章的精华,作品的灵魂,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写作主旨。所以扣住文眼,就能使教学纲举目张,通贯全篇。这首词中的“醉”字就是全词之眼。“醉”在本词中有三层意思:一是酒醉;二是陶醉、沉醉,即心醉;三是心碎的意思。特别是第三层意思,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更勾起了他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而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品悟“醉”字,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设计思路: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   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1、板书课题:清平乐 村居,正音:乐(yuè)音,朗读课题。2、比较: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3、理解题意。4、简介体裁——词。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出生字,练读生字。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读顺。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卧剥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一)、读出节奏。1、每个词牌的词都有其固定的节奏,在朗读时,我们要很好地遵循它们的节奏,这样可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清平乐 村居》的节奏是这样的:清平乐(yuè)·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练读情况,教师点评,重点评析朗读的节奏。(二)、读出韵脚。词和诗一样,都按一定的规律押韵,但词的押韵比诗灵活,它可以换韵。所以在朗读时,就朗朗上口。1、出示新的朗读提示:清平乐(yuè)·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思考讨论画线字的特点。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好韵脚。(三)、读好平仄。古人在朗读文章时,除了遵循四声的规律外,还讲究平仄。简单来说,在朗读时,平声音超微拉长一些,仄声音稍微短促一些。1、出示朗读提示:清平乐(yuè)·村居○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过渡:古人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词,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情景?(一)、景——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1、词中景:茅屋、小溪、青草。2、脑中景:除了词中的这些景物外,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哪些景物?3、谈谈学生对这些景物的印象。(二)、词中人——农村温馨幸福的一家人1、这首词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2、读了这首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重点1:醉里吴音相媚好,关键词:醉里、相媚好重点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重点3:溪头卧剥莲蓬,关键词:卧 3、通过这个“卧”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你想起了哪些学过的诗句?4、指导感情朗读。5、展开想象,口语交际。读着            (诗句),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三)、词外人——作者1、其实,这首词中还有一个人,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和“最喜最喜小儿无赖”。3、作者的心情怎样?(四)、感情诵读,读出环境的恬静安宁,读出农家的幸福温馨,读出作者的沉醉喜悦。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1、默读全词,寻找词眼。2、品读词眼,鉴赏“醉”字。在这首词中,“醉”有哪些意思?A、酒醉。白发翁媪生活美满自得。B、心醉或陶醉、沉醉。被农村优美恬静的环境而陶醉。被农家幸福温馨的生活而陶醉。3、介绍辛弃疾生平及志向,再赏“醉”字。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家乡就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投身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他还写文章上书朝廷,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同时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可是他的主张不仅没有被当权者采纳和施行,还常常遭到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只有将自己的一腔忠愤倾吐在文学创作之中,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这首小令,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投降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4、读了辛弃疾的介绍,你对“醉”字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C、心碎。为沦陷区百姓的痛苦遭遇而心碎。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他更想起了沦陷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更加激起了对他们的同情。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心碎。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而现在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5、扩展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烽角连营。”6、感情朗读,体会词人的伟大情怀。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附一: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2、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记叙文。  附二:板书设计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酒醉醉   心醉     心碎(此文获省“蓝天杯”教学设计一等奖)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