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音释词,初步理解全诗 1. 同学们,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它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是滋养我们心灵的厚土。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词——(师板书课题,生齐读: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 2. 题目是“村居”,那么词中可能描绘的是什么呢? 这就是村居的意思。 评点: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宝库中,宋词是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清平乐村居》是在小学阶段第一首完整出现的词作,因此上课之初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词”以及它的特点很有必要。 3. 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谁来为我们读读这首词,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指名读诗,正音(剥、蓬) 4. 读词,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词的节奏,词的韵律来。试着看提示,读出词的节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 读书莫放拦路虎,在预习的时候你扫除了哪些拦路虎呢?交流释词。(翁媪、吴音、相媚好、锄豆、无赖) 6. 理解了这些词,诗就能弄懂了,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读懂每一句诗。 指名读,齐读。 点评:初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词的韵律、节奏等体味大致内容,让学生先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交流预习情况时,对于学生不理解的词,老师让已理解的学生当小老师,重点指导理解“吴音”和“无赖”两个词语,教学内容显得疏密有致。 二、发挥想象,描绘清新乡景 1.这首词的题目叫“村居”,那你能从诗中看到哪些富有乡村气息的景物呢?(板书:景) 不仅要看到景,还要看到这是什么样的景。那就要睁开心灵的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轻轻地读,细细地看,把诗句读成一幅幅鲜活的画。 生自由读 交流:①茅屋②溪水③青青草
2.这草怎么长得这么好?(有溪水环绕)这甘美的溪水可不仅仅滋养了大片绿色的草地,还灌溉了什么? ⑴豆田⑵荷塘 3.(音乐起)在温暖阳光的照射下,绿毯似的草地生机勃勃,田地里的绿豆苗娇嫩可爱,粉色的荷花,碧绿的荷叶,缓缓流淌的溪水缠绕其间,潺潺的水声不时在耳边回荡,这景给你什么感觉?如果你来到这儿,最想做什么呢? 生交流 把这美景,这惬意融在你动情的朗读中吧! 自由读,指名读 4.多么自由,多么轻松,本就置身于这乡村美景中的辛弃疾喜欢这儿吗?文中有直接的答案,一个字——“喜”。(板书:“喜”) 点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李老师积极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和个性化,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品味,把握诗词意象,注重情感体验,淡化诗意解读,而重赏析诵读,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受到美的熏陶,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走进人物,感受幸福时光
1.他不仅喜欢这清新秀丽的景,还喜欢这景中的人,(板书:人)看看他喜欢谁呢? ⑴小儿的无赖 ⑵这是“最喜”的,那还有很喜欢的呢? ①大儿的勤劳 ②中儿的灵巧 ③翁媪的甜蜜 2.(音乐起)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在笑着,天真可爱的小儿在笑着,就连辛勤劳作的大二、二儿也在笑着,这幸福的笑融在这一片清新秀丽的景中,这幸福的笑藏着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又怎能不让人打心底里喜欢呢?读整首诗,读出辛弃疾内心的喜悦。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点评:这首词不仅写出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还写出了浓浓的情,把乡村生活的安适和幸福揭示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有情有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组成了一幅美妙醉人的图画。教者抓住词作中人物各自的不同特点,最终浓缩成一个字“笑”,让学生受到了一家人幸福笑容的感染,引起了情感的共鸣。
四、体会情感,触摸诗人内心 1. 如果让你加个修饰词,你会说什么样的乡村生活呢?(生说) 2. 当这样的情感在画面中流淌时,我们分明有了如此幸福、如此熟悉的感觉,在哪儿我们似乎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生说) 这就是“家”的感觉啊(板书:家)这才是辛弃疾真正向往的啊! 3. 这普普通通的贫寒乡村人家,辛弃疾怎么就特别感动,特别喜欢呢?想一想,此刻,在这乡村之外的地方时是什么情景?(生说)连年征战,到处残垣断壁、兵荒马乱,老百姓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再看看这宁静和谐的乡村一家人的生活,辛弃疾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说 诗人多么希望家家都能过上这样幸福安宁的生活,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喜在村居”啊!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村居”,享受一家人的其乐融融。齐读全诗齐读全诗 点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让学生体会词人寄托其中的情感,教者引导学生联系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词人内心对幸福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布置作业,促发读诗兴趣 读一读 搜集辛弃疾的诗篇,读一读,试着走进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内心; 写一写 将你所感受到的《清平乐村居》中幸福的乡村生活细细地描写下来。 板书: 清平乐村居 景 南宋辛弃疾 “喜” 人 家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