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学案例抚宁县第五中学陈秀莉【案例背景】: 我校在近几年来开始实行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改革浪潮为课堂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春天。在新课改的冲激下,语文课堂多了几分活力和热闹,我们欣喜地看见了学生学习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学生自我表现的积极性逐渐增强,课堂效率逐步提高。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松散、中心不突出的现象,此时,教师精当的课堂讲授与引导,往往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主旨,提高课堂效率,擦亮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升思想境界,甚至获得超出语文课堂的收获。【案例描述】【教学片段:“苏武与李陵性格分析”】(人教版新课标必修四《苏武传》) 教学案预设的问题:用自己的话总结李陵的性格特点,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生1:“李陵个性太懦弱了。”生2:“李陵意志不坚定。”…… 生7:“李陵其实也好可怜。”(于是一片附和之声,以分析苏武人格为主的课堂主旨出现了偏差。)师:“李陵可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值不值得同情呢?” 生8:“老师,应该是汉武帝逼的。” 生9:识时务者为俊杰!……
师:历史总是留给后人很多迷团,同学们能不能从有限的史料中钩沉出些真相呢? (学生讨论,一小组很快就拿出了结论,并举手要求发言。)生10:“老师,我们认为李陵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课本后练习三李陵的《答苏武书》节选,‘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李陵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利益,考虑自己在这件事中划不划得来,就是您常说的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决定了人的境界,这一点上李陵远不能和苏武比。” 生11:“老师,我们也认为李陵的悲剧是由他过于看重私利造成的,课文中第七段中,李陵劝降的理由也是苏武的大哥、弟弟都在朝庭没有得到好处,李陵的弱点不是意志薄弱,而是太过于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太不像他的祖父李广了。”(有同学们发出赞同的掌声。)师:“大家想想,班固为何在苏武传中写李陵?” 生12(安静了片刻,然后齐刷刷地回答):“烘托!反衬!” 师:“所以苏武青史留名,光照千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那么同学们明白了今后人生道路上我们该怎样正确行事为人吗?” 生(集体):“是!”(鼓掌)…… 【教学反思】这是我执教《苏武传》的一个片段,李陵悲剧原因和我的评价引导成为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我想教书就是育人,语文课更应承担起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尤其是高一学生正在人生观的养成阶段,
翻开我们的高中教材,其中有不少感情真挚、纯洁、高尚,以情动人的好文章,《苏武传》就是其中之一。学习本文除了要学传记作品叙事写人手法,肯定要学他身上令后人景仰、追慕之处,问题是怎么学呢?要回避由教师评价的贴标签的说教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究,从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得到感染,从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受到陶冶,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本案例看,学生非常完美的解决了问题,不需要教师的讲授。所以教师时时不要忘记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