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ID:893440

大小: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学科:语文2、课时:23、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3)标出自然段二、教学课题使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热爱之情,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架、鸡冠花、和谐”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2、通过读中感悟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学习理解重点句子。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三、教材分析《乡下人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独特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2、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以语言传递信息、直接感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题1、出示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1)、通过看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2、导入今天我们就同作者陈醉云先生共同走进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齐读课题21、乡下人家。(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句子。2、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词)(1)指生读词语,师正音评价。(2)你觉得这些生字当中哪个字不容易写呢?(如:率)师板书范写,指导要点,生在田字格中写。同桌互相欣赏、评价。3、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1)、组员轮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4、全班交流师: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那些生活场景?(2)、为什么说“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四、梳理整合1、交流收获。(1)师:随着课文,我们来到了乡下人家,先来到了哪?看到了什么? 生反馈。(2)师:接着又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依次说)(师小结:乡下人家种瓜种花是在一二自然段;养鸡养鸭是在第三四自然段;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是在五六自然段。)(3)师:这样,我们跟着作者在乡下人家转了一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生反馈。(4)师:课文中是怎样说的?(独特、迷人)理解“独特”“迷人”的意思。五、研读一二自然段1、师:是呀,乡下人家,他们房前屋后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十分吸引人的光景,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到语言文字当中读出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画出描写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2、生默读。3、交流反馈。(课件出示句子)重点句理解(1)、“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总爱”可看出1、瓜架在乡下人家很常见,甚至成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标志;2、乡下人家对瓜果有着独特的偏爱。)(2)、“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装饰”点缀,装点。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怎样的?你们会用什么来装饰房屋?用瓜果藤蔓装点的房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能读出这种感觉来么?)师引导: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乡下人家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春天来了,你仿佛看到瓜架上……夏天到了,棚架上……秋天到了,……师:同学们,你看这些装饰从开花到结果慢慢地在成长,在变化……因为他们有……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生命写出来的?(对比,将成长变化着的瓜和高楼门前石狮子和大旗杆做对比。)师课件出示(石狮子和大旗杆)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A%AF%CA%A8%D7%D3%CD%BC%C6%AC&in=32242&cl=2&lm=-1&st=&pn=0&rn=1&di=103344998415&ln=2000&fr=&fm=&fmq=133065841282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03344998415&objURLhttp%3A%2F%2Fpic.nipic.com%2F2007-12-04%2F20071241890181_2.jpg&fromURLhttp%3A%2F%2Fwww.nipic.com%2Fphoto%2Fzhuanti%2F41822.html&W826&H1024&T7592&S234&TPjpg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6%EC%B8%CB%CD%BC%C6%AC&in=13064&cl=2&lm=-1&st=&pn=1&rn=1&di=81449384010&ln=2000&fr=&fm=hao123&fmq=1330658604074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1&di81449384010&objURLhttp%3A%2F%2Fa3.att.hudong.com%2F24%2F91%2F01300000238580122191914753188.jpg&fromURLhttp%3A%2F%2Ftupian.hudong.com%2Fs%2F%25E6%2597%2597%25E6%259D%2586%2Fxgtupian%2F1%2F1&W520&H319&T7874&S50&TPjpg师:石狮子和大旗杆大家见过?看,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瓜棚上的瓜和藤构成的装饰呢?因为……生再读本句话。4、我们从乡下人家房前的装饰读出了独特和迷人之处,现在我们再到门前去看看吧,作者又是怎样写的?交流反馈。重点句:“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朴素和华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这样矛盾的词会出现在文中?)再读句子。生反馈。(“朴素”指花很常见。“华丽”指花朵色彩缤纷而艳丽,同时依照时令顺序开放,美不暇接。)师出示幻灯图片帮助理解。春天到了,门前绽放出粉红的……春末夏初的时候,……夏天到了……秋天来了……小结:是呀正是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让我们体会到了乡下人家门前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5、乡下人家屋后的景色又是如何?生自由读。交流反馈。着重体会“探”(充满生机,拟人写法)如果你是那探出头来的笋芽儿,刚刚从湿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睁开朦胧的双眼,看到了什么?生交流。此时你的心情如何?试读。师:成群的笋芽儿一齐钻出泥土来了……生齐读。6、总结文章表达方法。同学们,在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呀,藤呀还有花呀,竹呀,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我们到了乡下人家随时都可以看到,可是在作者笔下我们却读出了他们的几分独特和迷人,难怪作者要这样感叹——师出示句子,生齐读“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板书设计乡下人家房前瓜藤独特屋后花竹迷人六、教学反思:《乡下人家》教学反思这篇精读课文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阅读并课件出示图片帮助理解,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要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加深的课文的理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