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张养浩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两千多年来,苏武以其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坐标。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班固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
《汉书》(《前汉书》)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史书类别-----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编订)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例《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汉书》:本纪列传表志
背景简介秦末汉初,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按时间顺序分第一部分(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9、10段)介绍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人物形象分析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语言、行动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烘托其他人物的映衬
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找出课文中描写苏武的相关语句忠君爱国、忠贞不渝、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坚韧不拔……人物形象特点:
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社会环境:单于和卫律逼降副使张胜的屈降朋友李陵的劝降自然环境:北海无人处廪食不至天气寒冷
其他人物的对比映衬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面对威逼利诱不卑不亢、坚韧不拔、忠贞不二。苏武的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映衬下,更加具有人格魅力!(1)张胜苏武(2)卫律苏武(3)李陵苏武
艺术特色小结: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略:於革干王赏识苏武及牛羊被盗等突出主题、表现人物一、人物刻画生动二、记叙详略得当
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作者这样处理用意何在?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信念与意志忠诚,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关于气节的名句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
材料加工:人的一生难免遭受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苏武被流放北海十余年,他无疑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而是直面挫折,坚守民族气节,于是他成为了世人景仰的一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