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郭沫若张衡
指南车地动仪浑天仪记里鼓车
张衡传范晔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4第四单元
了解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元嘉彭城太妃卒,晔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左迁宣城太守。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先谋逆,伏诛,年48岁。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后汉书》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字流畅,既具史学见识,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传,又叫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除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外,还要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题目解说
传记的种类: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课外拓展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六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比五经多一本《乐》)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人。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文学作品《二京赋》,《四愁诗》了解传主
文学成就:《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
张衡博物馆
走进课文文本探究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在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因此通晓五种经书,熟悉六种学问和技能。南阳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下文“观太学”的“观”也是“游”的意思。三辅: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京师:指洛阳。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有时候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举孝廉不行:(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连辟(bì)公府:屡次(被)公府征召。辟,召。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没有骄傲自大的性情。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们往来。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逾侈:过度奢侈。班固《两都》:班固作的《两都赋》。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下文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写作“附会”。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朝廷)。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这一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记述了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第一段内容小结: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治学的态度:严谨、谦虚为人的品行:淡静:诸葛亮所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质朴、超逸、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求学经历学识渊博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机巧:指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致思:用心思。雅闻:常听说。雅,素常。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研核:研究考验。妙尽璇机之正: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璇机,玉饰的测天仪器。也写作“璇玑”。浑天仪:一种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现在的天球仪。灵宪算、罔论:《灵宪》,历法书。《算罔论》,算术书。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再转复为太史令:转任两次,又做了太史令。第一次由太史令转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转任太史令。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当世,指权臣大官。徙:迁升,提拔。顺帝初年,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第三段内容小结:“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正因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官以谋私利,不把学问当做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在科学上做出这样伟大的成绩。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候风地动仪:一种测验地震的仪器。也有人说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员径:即圆径。员,通“圆”。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介宾后置。(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都柱:粗大的铜柱。都,大。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关,枢纽、关键。发,拨动。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验)如神。合契,符合、相合。未之有也:从来没有这件事。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候风地动仪巧妙灵验这件事。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是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无征:没有应验。驿:这里指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兰州、临洮、陇西一带。所从方起:从哪个方向发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责怪地动仪不灵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它的奇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设疑自探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3.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用课文中的话或概括性的语言回答)
合作探究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①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③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他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研读课文,明晰结构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
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1)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2)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3)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合作探究
(4)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地动仪的作用。(5)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6)仪器正式投入使用。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不计名利,为民造福。
帷幄:这里指皇宫。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疾恶:痛恨。目之:给他递眼色。诡对:不用实话对答。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是谁。宦官们害怕张衡说出自己,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有对皇帝说实话。
阉竖:对宦官的蔑称。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依,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第五段内容小结:张衡不仅在科学、文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也有着杰出的才干,面对“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的状况,他挺身而出“因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努力剪除奸徒丑类。然而,官场的黑暗,使他难施手脚,只好借《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典宪:典章法制。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下车:指官吏初到任。治威严:治理严厉。治,治理。阴知:暗中查知。政理:政治清明。(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治理严厉,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他政事处理得好。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_______果断正直______聪明机智___ _果敢决绝_________政绩卓越第六段内容小结: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合作探究3.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天资聪颖——少善属文后天勤奋,注重实践,博古通今——游于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谦虚、踏实、超尘拔俗——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荣利——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有钻研精神、创新精神——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复造候风地动仪……未之有也关心国事,有政治才干——作《二京赋》,因以讽谏政事渐损,权移于下,上疏陈事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洞察世情,小心谨慎——诡对而出常思图身之事上疏乞骸骨
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简练而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对张衡为人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让我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提升。
学习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示例:延伸拓展1.品德和人格是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2.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3.学习要注重社会实践。4.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公车特征拜郎中累召不应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再迁为太史令再转复为太史令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封官,任命召见,招聘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指官职调动指官职调动指官职调动升迁字词积累
游于三辅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qǐhaígǔ)遂通五经,贯六艺时国王骄奢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员径八尺(“员”通“圆”)傍行八道(“傍”通“旁”,旁边)收禽(“禽”通“擒”)酒尊(“尊”通“樽”)尊则振龙(“振”通“震”)通假字文言语法现象归纳
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物的几点之一)不好交接俗人(古:结交。今:接管、移交)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特征(古:特地征召。今:特点)拜(古:授予官职。今:一种礼节)郎中(古:官职名。今:医生的别称)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大将军奇其才4)文言句式未之有也连辟公府不就讽议(于)左右视事三年(意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状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
D反馈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D)A.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模仿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居:居住答案:D(担任)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乃使其从者衣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答案:C(形容词意动用法)(A、名词活用为动词;B、名词作状语;D、动词使动。)
当堂检测4、下列画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两项是(DE)A、衡下车B、举孝廉不行C、公车特征拜郎中D、因以讽谏E.言甚详明F.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G.衡下车,治威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A.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以精铜铸成不赂者以赂者丧答案:A均为介词“通过”(B但是/并且C才/竟然D用/因为)
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C)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答案:C(C为宾语前置,其余为状语后置)
答案:(1)状语后置(2)否定句,宾语前置(3)省略句状语后置(4)判断句(5)定语后置7.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8、下列文字属于张衡“淡泊名利”的一组是(c)⑴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⑵常从容淡静⑶举孝廉不行⑷连辟公府不就⑸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⑹精思傅会,十年乃成⑺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A、⑴⑵⑶B、⑷⑸⑺C、⑵⑷⑺D、⑶⑸⑹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纵观近几年高考所选文言文阅读短文,不少都是从唐宋以后所修的官方史书(人物传记)中摘取,其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动词尤多,同学们一定要引起必要的重视。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偏:指任副职的人)2、辟:(bì)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二、表示任命官职的1、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洗马,官名)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3、授:给予官职。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进传》)4、起:起用人任以官职。5、任:担负、担任。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史记·蒙恬传》)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三、表示提升官职的1、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2、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3、升:提升。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4、提:提拔。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北史·魏收传》。名行:名望和德行)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四、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3、黜:罢免官职罢免,废。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4、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5、坐:因犯……罪或错误。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汉书》)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五、表示官职调动的1、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2、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张衡传》)3、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袁盎传》)4、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削职。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5、出、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6、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六、兼职,代理的词语1、兼:同时掌管,兼任职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2、领:兼任。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3、判:古时高官兼低职。《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4、署、守(shòu)、权:代理、暂时担任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七、不表职官变动,常与职官结合1、知:执掌、主持。子产其将知政矣。(《左传·襄公二十六年》)2、行:代理(官职)。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武帝纪》)3、主:掌管;主持。使之主事而事治。(《孟子·万章》)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补+(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