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雷光华2008-07-17必修4“表达交流”部分“善于思辨学习辨证分析”课例解说及思考1
内容举要第一模块思路引领第二模块教材分析第三模块施教策略第四模块课堂实录第五模块教学反思2
第一模块思路引领3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理念上,它第一次将大语文观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空前尊重了教育的两个主体,史无前例地发扬了教育的人性光辉。(一)了解课程目标4
五个方面总目标:语文学习的一般性要求①积累•整合②感受•鉴赏③思考•领悟④应用•拓展⑤发现•创新必修课程的目标,选修系列目标:更细致的目标阅读与鉴赏: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对文本作自己的分析判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读好书,读整本书,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表达与交流: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表达;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答……“表达交流”是这一课程目标的系统化体现。5
①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②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③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④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⑤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⑥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二)了解课程意义从以上六点来看,对“表达交流”部分的操作应依据实情实景来执行。6
在整个必修4“表达交流”部分所占位置。①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②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③确立自信学习反驳④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⑤辩论⑥表达交流综合(三)了解单元教材特点教材在思维规律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特点;也就是说,“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这部分内容处于较高的思维层次,较为抽象。7
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重视辨证地看问题,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②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提高作文说理能力,能够善于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得出合乎事理的结论。8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研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帮助他们通过适当的途径实现其目标。(四)了解学生知识背景9
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无论阅读与鉴赏还是表达与交流,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五)确定单元教学目标10
①第一课时:习作指导、思维争辩②第二课时:习作反馈、修改交流(六)确定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11
第二模块教材分析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12
㈠辩证分析的基本特征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辩证分析是议论文析理应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辩证分析就是在分析问题、阐释道理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辩证地分析应力避说“过头话”和偏执一词,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13
㈡辩证分析的三个基本观点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14
第三模块施教策略15
激趣——研读——感悟——讨论——探究要点摘录:1.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2.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毛泽东)3.理论的东西就是要“透”,不是光说明现象、皮毛,而且能说明内部的联系。(刘少奇)4.学会在议论中作点辨证分析,重视辨证思维在作文中的作用,无论是从分析事物现象、探求问题本质,还是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提高我们的表达技巧上来看,都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5.凡是就事论事,无所发挥的文章,共同的毛病都在于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根源还是在于辩证思维的缺乏。16
第四模块课堂实录17
能简单地将“范美忠”钉在耻辱柱上吗?——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雷光华新课改具体课例分析18
19
20
21
5月22日,教师范美忠在天涯社区发表了一篇网文《那一刻地动山摇》,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哗然。《那一刻地动山摇》原文22
如果我处在范美忠的位置上,会怎么办?23
“地震已悄然过去,而经历地震的一名教师的话语让我琢磨了很久,为什么在生命的那一刻他不救自己的学生?为什么地震来了他竟跑得那样快?是求生的欲望吗?他在网络里说得太诚实、太直白,诚实得让人无法相信,无法相信他是那样的自私。难道生命的真谛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吗?我想不全都是这样的吧,生存竞争外还有关爱,还有十三亿人对他的关心。我无法改变那个老师的思想。也许他的生命会像一棵树一样,平淡而长久;也许他的悲哀已无法抹去,但我们却不能重走他的人生。”(市一中312班孙霞语)24
“这次四川大地震中一名教师‘出了名’,他就是范美忠——‘范跑跑’。他扔下了自己的学生自己逃跑确实是他的错误,但他事后却也真诚地道出了他的心里话。他认为生命的真谛就是好好活着,做一个平常的人,平淡地过一生。原本无可厚非,其实这也是热爱生命的体现,但是彼情彼景下这种热爱生命却是自私的。与此相反,一支消防官兵在救援绵竹小学废墟中的学生时,突然发生了余震,现场总指挥命令所有人必须撤出废墟,几名刚刚救出孩子的消防战士一边大叫:‘下面还有孩子!’一边强行冲向废墟,当被死死拽住时,其中一名战士突然跪地哭求:‘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难道他们不惜命不怕死吗?但这就是消防战士们的生命观,他们热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他人的生命。在这一刻,我不由想到有段时间,自己总是骑着没有刹车的赛车,在207国道上快速地飞驰,和大巴、货车比速度。那时候,只喜欢狂飙,迎着风,看着大巴、货车一辆一辆的向我身后退去,多么的愉悦,多么的潇洒……却丝毫没有顾及到人生安全。这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更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市一中312班李林语)25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相信,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有善良的光芒。在地震面前,牺牲自己,挽救他人是善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善良;旁人有难,不幸灾乐祸,不落井下石是善良。甚至,在我看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借出一支笔是善良;捡起地上的垃圾是善良;哪怕,只是对擦肩而过的人报以一个微笑,这都是善良。善,是人的本性。尝试播撒一些善的种子,它会在别人的心里发芽开花,荫泽世界。这,才是生命的起始。”(市一中312班张弯语)26
“……我欣赏范美忠,并不是说欣赏他独自逃脱的行为,我只是欣赏他对生命的一种热爱,欣赏他求生的意识,与那些白白放弃生命而选择自寻短见的人相比起来,无疑他有令人欣赏的地方。同时我更鄙弃范美忠,在他如何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却放弃了更多人的生命。哪怕在一瞬间,如果他能大声地呼喊他的学生一句,能在自己逃跑的同时也向无辜的孩子们指明一下通道,这也能证明他不是个无情的人。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事后,在人们的指责下,他居然没有任何愧疚,居然能很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并为自己找尽了借口……其实,我相信我们的指责都只是些徒劳的言辞,既然他能躲过自己良知的质问,又怎么会在乎别人的言语呢?因此我认为范美忠虽然懂得生命的价值却不会体现生命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自己而活,但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被良心所记载着,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呢……”(市一中312班李奕语)27
“对于范美忠老师的经历以及他所谓的‘正大光明的懦弱’我不想评论,也无从评论!但是,我很想再流着泪讲出那些人们熟知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身体死死地拥住讲台护住里面四个可爱学生的谭千秋老师,他完全有能力像某些人一样逃走来选择‘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那定格的画面,停住的时间告诉我们,谭老师把生命留给了四个稚气的孩子,而自己却笑着离开……这样的例子并不少,甚至还有花甲的老人和不满十岁的娃娃。他们用血的色彩照亮活人的心,也告诉了我们,何谓生命!一个有良知的人,常常醒在这个世界上。为他人的疼痛醒着,为他人的苦难醒着。他们十分热爱生活,却从不自私地活着。压在他们肩上的有使命,藏在他们内心的是责任。这些人才找到了活着的乐趣,才会无私地传播爱和温暖,才会心怀天下,悲悯苍生。”(市一中312班李淑君语)28
……附学生课后感想心录一篇:回想这堂语文课,我没有简单地将“范美忠”钉在耻辱柱上;我的学生更没有将“范美忠”简单地钉在耻辱柱上,我相信,他们从中感受到的一切将会惠及终身。29
第五模块教学反思30
教学反思反思这堂语文课的成功,应得益于学生的情感内心在5·12巨大灾难前受到深重洗礼,得益于班委会干部的倾心组织,得益于群策群力及时捕捉了这个鲜活的信息材料。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实现四个“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走向实践,语文唯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三是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四是走向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这个案例设计在处理中,对于教材的实地眷顾不够、辩证分析的思维本质的剖析不够,还有待改进。31
关于课程目标的认识也许永无止境!雷光华cdlgh@126.com欢迎批评指正!谢谢!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