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辩证分析》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学习辩证分析》学案

ID:894913

大小: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辩证分析》学案学习重点:学习在议论中作点辩证分析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在议论中作点辩证分析。什么是辩证分析呢?我们可以从先哲那里获得启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香而不白,雪白而无香,说明事物既有优点,也有不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告诉我们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事物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则启示我们事物是向前发展的。这些就是辩证分析。那么,如何对事物作出辩证性的思考呢?根据前人的经验,主要有四点做法:不说过头话、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让我们通过品味鉴别,去感受什么辩证分析。二:辩证分析(一)注意分寸,不过头1、特点:分析论证时注意好分析、判断的分寸,实事求是,不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强调得过分,以致成了站不住脚的过头话。2、示例: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好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益,各尽其妙。(《简笔与繁笔》)这是文章的首段,作者起笔正起而反接。先否定了只从文字多少来评论文章的繁简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接着以辩证的观点初步论述了繁与简应视文章的内容而定,即提倡“言简意赅”的简笔,又提倡“以繁胜简”的繁笔,并引文学大师的创作为例证,最后总写一笔,推出论点。告诉了读者要“繁简适当”,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避免了议论说过头话。3、练习:1)谈谈你对下面几句教育经典语录的看法。①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③知识改变命运。④经历挫折就必然会让人茁壮成长。2)这是一篇以“宽容”为话题的学生习作,这样的分析合理吗?严密吗?请大家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一些摩擦:上公共汽车,你踩了我一脚,我就撞你一下;到商场买东西,售货员以冷眼相待,顾客就反唇相讥。这种风气极端有害。究其原因是没有气量,是人们道德水平不高,思想认识很低。中国有句老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大家要记住这句话,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气度大些。(二)注意发展,不静止1、导入: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写下这样的名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体现发展变化观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刻舟求剑、水滴石穿、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示例:世界一天一个样近日,一位心烦的母亲上门“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已初三了,成绩依旧在四五十分之间徘徊。谈话中,她用得最多的话就是:“他还有什么前途?”说实在的,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同情,为她伤心;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难过,为她的孩子竟连母亲的信任都得不到;而当第三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的已是一种反感情绪了。明天就一定和今天一样吗?还有一则关于巴尔扎克的故事,说他看了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后,根据这小学生书写迟钝、笨拙,做出了这孩子将来出息不大的结论,但有趣的是这正是他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在这一点上,这位母亲和巴尔扎克的错误是一样的——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史表明,地球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经过了多少万年的发展才进入奴隶社会,此后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和变化是永无止境的。人不也是如此吗?身体的发育,思维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更改,知识体系的深化,在这之中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变得怎么样?昨日种种,那不过是今天的起点;明日种种,还要看今日的汗水几何。 狭隘的一成不变的观点是一种腐蚀剂,消磨了意志,消磨了自信,也就消磨了前进的动力。连动力都丧失了,你的明天就真的销毁了。从这点看,我很庆幸巴尔扎克小时侯没有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否则人间就不会有《人间喜剧》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位伤心的母亲,也请你想一想爱因斯坦、爱迪生、华罗庚,他们小时侯读书并不聪明,兴许也和您的孩子一样,可为什么他们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数学家?因为自信、坚持和发展。别再叹息了,你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请相信,一切都会改变。简析:这篇文章以“世界一天一个样”为题,本身就包含着发展变化的观点。文章从一位母亲的“诉苦”谈起,指出其“诉苦”的错误所在,即“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待问题,从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希望和前途。在行文之中,作者列举了巴尔扎克、爱因斯坦、爱迪生、华罗庚等典型事例,雄辩地证明“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问题的错误所在。全文分析辩证,说理有力。3、练习1)在新时期里,怎样看待“艰苦奋斗”?2)有不少中老年人感叹,“回顾过去,我们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单纯、听话、有理想,而现在的中学生只讲个性,差远了!”请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为自己辩辩理。4、链接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高考作文《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前者强调的是外因的作用,后者强调的是内因的作用。只有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才不会出现偏激或混乱。②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例如《树木.森林.气候》(三)注意联系,不孤立1、导入: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外界事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到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体现普遍联系观的成语有:一叶知秋、管中窥豹、字如其人、唇亡齿寒、牵一发动全身、上梁不正下梁歪、蝴蝶效应。2、示例“象棋”折射中西文化中国与外国都有象棋,它们的祖先虽然都为古印度象棋,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化,早已大相径庭了。有趣的是稍稍观察规则,竟能发现不同的民族、国家在文化、政治上的区别,实在发人深思。凡略通棋术者一定知晓,国际象棋最厉害的是“后”,它可以直飞、横飞、斜飞,真可谓“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其他棋子的战斗力远远弗如。由是可见,外国历来不“重女轻男”,女子照样可以“爵禄高登”,如现实生活中的英国女王。而中国的礼教早在几千年前就规定了妇女的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只配做贤妻良母。武则天历尽艰辛登上了皇帝的金碧宝座,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嗣后,仍落个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大逆不道”!唯其如此,中国象棋上就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中国象棋在底线中央规定了一个四方框,将、帅只在框里活动,大概是因为中国皇帝向来只在宫中度日,不能越雷池一步,除非国势危急,断不“御驾亲征”的缘故。但在外国,皇帝领兵打仗却是家常便饭,如英王查理为了平叛,亲自带兵去法国打仗。国际象棋中的“后”威力之大,是与此有关的。有道是,“过河的兵顶个车”。诚然,中国象棋里的卒只要越过“楚河”“汉界”便可东南西北“任遨游”。殊不知,一旦沉底,就几乎失去了战斗力而任人宰割。这表明中国古代军人为封建朝廷拼了一辈子的命,到头来只会落个悲惨下场。即使韩信这样侥幸从乞丐到将军的人,也只是汉高祖手中的一件“工具”,定国安邦之后,难逃劫数,被处以极刑身亡。在国外则不同,只要士兵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建立功勋,那么就有机会“平步青云”。当年拿破仑由普通士兵成为皇帝的史实就是证明。所以,国际象棋中的小兵到达终点线,就立即成了“后”,威力陡增。象棋这一方寸世界乃是人类社会各不一样的大千逸事之缩影,给人启迪不浅。点评:这篇文章由象棋生发感想,立意深刻独到,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抓住象棋世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由棋及人,由棋道到文化,使议论由表及里,形象生动。3、练习:说说下面这篇文章如何利用了普遍联系的观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仔细一想,陈蕃之所以不扫屋,无非是不屑而致。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 固然可贵,然而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我则未敢苟同。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诗经•大雅》的《思齐》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意思就是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国。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于是这事业便如同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建筑一样,华而不实,连三四级地震也经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这又使我想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钻研一些综合繁杂的大题,而不知不觉地放弃了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事到如今,后悔也不能够挽回失去的时间,便只有从头巩固,印象却淡多了。我受这种思想的危害已不浅,因而对“扫屋”的理解也就越发深,越发觉得其重要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平日的积累,纵然有最好的命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也只能手足无措地眼望它擦肩而过,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啊!所以我们必须先会“扫屋”,分清楚应先扫地还是先洒水,抑或是先拖地板;这样,在“扫天下”时,你才会知道哪些是应该马上解决的,哪些事可以暂缓,甚至放弃。(四)注意全面,不片面1、导入:有一道高考作文题,要求针对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这里是一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展开议论,这个说法只看到了“刺”而忽视了“花”,即只强调事物的一个侧面而忽视其整体,并以偏概全去推论美丽的植物园是个坏地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避免走向极端。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学会善于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成“一根筋”。在一分为二的时候,既要两面兼顾,也要注意不要平分秋色,而是有所侧重,有所突出。2、示例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从全文来看,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应该是既“占有”,继承好的,又“挑选”,剔除坏的;既不是无选择地兼收并蓄,也不是盲目地全盘否定。在论述对“鱼翅”、“鸦片”、“烟具和姨太太”的正确态度时,既反对“左倾”,又反对“右倾”,全面科学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因此全文充满了辩证法,富有极强的说服力。3、练习1)阅读下文并思考: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转折波尔塔瓦的瑞典兵溃散了。进攻中途岛的日本航母沉没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于是,我们说,历史出现了转折。转折是一个突破的变化,它可以使政治形势逆转,把大好形势断送,又将艰难困苦变得无限光明,从这个意义上说,转折有对我们不利的,也有对我们有利的。为了趋利避害,我们来探究一下转折的原因吧。转折的出现是偶然的。战场上,骑兵主将马蹄铁上的一个螺钉脱落或许会让这位主将丧命,进而让他的部队溃败;商场上,一位公司经理在酒店吃饭时或许会听到竞争对手的机密,从而让他找到挤垮对手的绝招;官场上,有人酒后失言或许会得罪上司,于是从青云直上到落魄江湖……生活中有许多细微的变化会带来巨大的转折,小到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大到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趋利避害?很简单,“事无巨细,处处留心”可矣﹗心细的人自力争滴水不漏,不犯偶然的错误,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看似渺茫的机会。小事情往往就促成了大转折﹗转折出现确实有偶然性,但其中的也包含着某些必然性。就像前面的经理,如果他不是处处留心,随时都在想他的事业,而是来到酒店只知尽情享乐,喝得酩酊大醉,那他就不会有转折。一向粗心的人,不是每次错误都会幸运地逃脱惩罚;言行无暇的人,能避免因为犯错而遭受不幸地转折。波尔塔瓦战役中,瑞典人最初的溃散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士兵一时胆怯,但是查理十三世带领他的队伍转战荷兰时就已给失败埋下了祸根--疲惫和给养不足;相反,俄国人汲取了前几次战败的教训,改进军队装备和编制。所以,一次看似偶然的失利带来了必然的转折终于让瑞典国势日衰,失去了波罗的海的霸主地位。另外,我们也该看到,中途岛美国的胜利根源于美国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即使没有这次转折,也会有别的转折让日本失败。美国内战的转折点--那个宣言,是民族平等的历史潮流所决定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方针也是总结无数历史经验而得到的。了解了转折的必然性,我们就该认识到:如若不能防微杜渐、严于律己,即使处境顺利,也会有一次大转折,将我们推入深渊。谨言慎行,积极汲取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和科技,一个国家一定可以在历史中促成自己命运的转折,促成国势的长盛不衰。2)从以下对象中任选两例,分别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要求语言优美,有一定的思想意蕴。直尺:梅:竹笋:灯蛾:铁钉: 流星:气球:3)下面是习作《论学步》的开头部分。试续写一段文字,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学步”的可取之处。战国时,燕国有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看到赵国人很讲究仪容风度,走路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学成,反而把自己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于是乎,历代人们总是一味批评这种“学步”态度。的确,燕国这个人的结局是可悲的,他的错误在于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机械地套用别人的方法,结果一事无成。但是,难道“邯郸学步”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还是学一学步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链接勇士耶?莽夫耶?——评漂流的价值自尧茂书单人漂流长江不幸遇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那每个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圣地——青海省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源头所在。为了骄傲地说一声:“是中国人首先征服长江!”他们没有被前仆者的牺牲所吓倒,也没有畏缩于虎跳峡那几十米的落差,毅然投入这中华民族的大动脉中。漂流壮举,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褒贬各异,称赞者认为这是为国争光。批评者则认为是冒险活动,寻求刺激。我对它的看法是:“赞赏其精神,不解其行动。”首先,我们不能把漂流单纯地看作是年轻人寻求刺激。试想一只古老的皮筏,载着血肉之躯,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搏击,此等壮举,难道是一般人所能为之吗?他们是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呀!在过去那段令人辛酸的日子里,外国的炮艇轮船在长江上肆意横行,川江航道就是英国人首先打通的。国耻呀!现在,美国人又宣布要首漂长江,于是,以尧茂书为首的一批勇士站起来了,前仆后继,终于完成第一漂的壮举。所以,他们的精神实在可敬,能够催人奋进。但即使是最支持漂流的人,我想,在看到那些伤亡报告的时候也不禁会摇头叹息:“代价是不是太高了”这是一场战争吗?是的,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战争。而作为20世纪的80年代的现代人,所使用的武器是什么呢?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是古老的皮筏。这场战争只能称为人以原始的蛮力与大自然的搏斗,因为人把他最具有威力、最强大的武器舍弃了,那就是人的智慧。就身体各方面的因素而言,人在自然界中是弱者。但是人类还是生存下来了,并成为世界的主宰。这一切,都是因为人能够思维,具有智慧。而漂流的勇士们却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看着那小小的皮筏被巨浪肆意戏弄,我不禁疑惑,这难道就是曾经遨游过太空与深海的人类吗?此为我不解之一。那么之二呢?乃是我对漂流者过虎跳峡的方式感到吃惊。一个橡皮艇,密封的,四周捆上一些轮胎,人就在艇里,任激流冲打,里面的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旦漏水,使意味着死神降临;否则,功成名就,称为征服长江的英雄。试问,这行动与昏天黑地的赌博者有何区别?(请原谅我用这个词,很明显,两者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是高尚的。)如果说坐在皮筏里靠船浆与长江搏斗是使用蛮力,那么躲在皮艇里漂流又算什么呢?惭愧呀!诚然,漂流者在精神上是足以称之为勇士,而在行动上呢?只能算是莽夫。进一步想,目前急待漂流的果真是长江、黄河吗?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业不也像一条待漂的长河吗?朋友们,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胆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到改革的洪流中去搏击吧!在这激流中,我们也能成为漂流的英雄!简评:这篇文章是针对长江第一漂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分析时,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既肯定了长江第一漂的积极影响,也点明长江第一漂存在的缺陷,一是使用的工具,二是过虎跳峡的方式,看法独到,分析辩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三、经典片段1、好心,也许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但也可以是抱薪救火,火上浇油。(《不要说你是好心》)2、我们可以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却必须在不伤害与妨碍事物发展的前提下,否则便是对其他事物的不尊重甚至是亵渎。(《好奇心》)3、好奇心是铺设在我们人生和事业道路上的通向越来越远的未知的阶梯,但没有人知道那远方到底是什么。或许是成功,或许是伤害。好奇心是一株奇异的藤蔓植物。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种植和培养它,让它开出美丽芬芳却不会伤人的花。(《好奇心》)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二行七言,无尽意味,远看草色欣然,近看却是一片惘然。这不即是人生世事吗?跳出者欣然,纠缠者惘然。人生此世,应该讲点跳出的智慧。(《带着一份超然上路》)5、入是奋斗,是冲锋的号角;出是理智,是客观的评价。“一张一合、一松一弛”之间,人们才能迈向自己所期许的地方。愿大家在“入”之余也要时刻不忘“出”的重要。(《人生的出与入》)6、大事,是重中之重,就得放在优先的地位来考虑。当然,有时候要想把大事做好,小事情也不能够忽视。相反,小事情往往对完成大事情起到关键的作用。(《“石头”=大事》)7、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人生三境》)8、也许生活中我们需要说“不”的时候很多,就如在强权面前,在不属于自己的金钱利益面前,我们要学会说“不”。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说“不”,则会得不偿失,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懦夫,请问,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因此,在某些时候,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不要轻易说“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