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备人:南曼曼复备人: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2、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相关的原始恐龙图片影像、恐龙化石、文字解说、课文重要句段等。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恐龙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材料。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交流资料。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的……)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件展示相关内容。3、补充课题,质疑问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笨重恐龙怎么可能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样的吗?他们之间有联系吗?……)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三、出示自学指导一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3、熟读课文,理清层次。(1)、自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反复多练。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2)、交流讨论,试着分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读后,选用课文中的词句,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测学情。1、检测生字词。2、回想课文内容,说说最感兴趣的地方。二、出示学习目标1、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三、精读品位重点段落。(第3、4自然段)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阅读第二段。(1)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介绍恐龙这一大家族?(2)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2、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出示课件)
例如:(1)比较句子:A、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B、恐龙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3)“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着的工作作风。四、细读感悟其他段落。(第1、2、5自然段)1、科学家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结果的呢?让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课文第一、二两小节。(1)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2)又是什么让科学家“欣喜若狂”?结合课文说说。(3)理解“点睛之笔”。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做“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是“点睛之笔”。(4)想象古生物学家们听说辽西的发现后惊喜的心情、样子;读好课文中的句子。2、学习第五自然段。(1)自由阅读,了解科学家心中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2)说说你们心中关于恐龙的愿望。五、熟背积累语言文字。1、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