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戏剧
问题意识核心问题:以莎士比亚戏剧和《堂吉诃德》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文学,是如何体现文艺复兴文学总体特色的?其现代意义何在?分支问题: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兴起的?文艺复兴文学总体特色如何?英国文艺复兴文学的独特性何在?莎士比亚悲剧的现代意义何在?
内容提要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时期及特点;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哈姆雷特形象的多重维度;《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第一节概述文艺复兴是十四到十七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展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史称“文艺300年”。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是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中世纪文学发展的落后状况,开拓了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时期也是人之个性觉醒,从混沌到清醒的漫长历程。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社会基础意大利民族的不安骚动的民族性情;资本主义在欧洲(威尼斯、弗洛伦撒)的出现为先决条件;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带来社会心态、价值观的变化;古希腊-罗马文化被重新发掘和阐释;自然科学的发展改变和推波助澜;
Florence
米开朗琪罗:洛伦佐·特·乌尔比诺公爵墓日夜暮晨
最后的晚餐
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
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创造亚当》
三、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思想内容——反封建反教会主题;创作方法——写实主义;艺术风格——民族特色;语言表述——民族语言;文学体裁——长篇小说、随笔散文、短篇小说;
四、各国人文主义发展概况就国族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主要发生在意大利——彼特拉克、薄伽丘;法国——蒙田;西班牙——塞万提斯;英国——莎士比亚;就文学体裁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主要体现在:小说——《堂吉诃德》;戏剧——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羊泉村》;散文——《散文集》;
(一)意大利:彼特拉克《诗集》卜伽丘《十日谈》
(二)法国:七星诗社拉伯雷《巨人传》
蒙田《随笔集》
(三)西班牙: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的流浪生活为线索,描写城市下层贫民生活为题材,产生于16世纪的西班牙,一般为自传体;多从下层人物角度去观察并讽刺某些社会现象,具有积极意义,对后世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癞子》
维伽——《羊泉村》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与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概况早期:杰弗利·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繁盛期:斯宾塞-《仙后》培根-《论说文集》戏剧方面-“大学才子派”、托马斯·基德、本·琼生
一、14—17世纪的英国社会状况资本主义萌芽与“圈地运动”伊丽莎白女王执政时期(1558-1603):王权统治的全盛时代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
有着“文学皇帝”之誉的莎士比亚
二、莎士比亚的生平(1564-1616)伊丽莎白和詹姆斯一世在位时期图为birthplace,Theglobe
三、莎士比亚的创作(一)无韵体诗剧37部、长诗2首、14行诗154首。
(二)分期第一时期(1590-1600)——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世界观基本形成。第二时期(1601—1607)——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深化。第三时期(1608—1612)——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经历严峻考验。
(三)早期创作中的诗歌两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斯受辱记》根据奥维德的作品写成,风格华丽纤巧154首十四行诗(sonnets),歌颂友谊、抒写爱情,变彼特拉克的“4433”为“4442”
(四)历史剧一生写了10部,有9部在第一个时期,1部在第三个时期多数取材于《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代表作:历史剧《亨利四世》多线发展的结构:亨利四世的放逐与篡位——哈尔太子的放浪与转变——福斯塔夫的出场与形象描写;“福斯塔夫式背景”:当封建主和国王在历史运动的前台展开斗争时,以福斯塔夫为核心的“非官方”分子在后台展开形形色色的活动(公路抢劫、政府搜捕、征兵骚扰、官吏勒索、工匠失业、酒店、妓馆寻欢作乐),构成极富时代特色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图画,给活动于历史前台的帝王将相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
喜剧角色福斯塔夫双重性的典型人物:既保留贵族生活方式的寄生性,也散发出挣脱禁欲主义羁绊、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新气息。“冒险家”贵族:常吹嘘贵族血统,却对本阶级视为生命的“荣誉”弃之如敝履;吹牛撒谎,招谣撞骗。追求享乐,依仗和太子的亲密关系,白吃白喝甚至拦路抢劫。“雇佣兵”骑士:封建关系解体时期的破落骑士,战场上胆小怯懦,保持“有分寸的勇敢”,必要时不惜装死,战后却可以厚着脸皮虚报军功。鲜活的个人:生性快活乐观,善于把快活乐观传染给别人
《理查三世》TheLifeandDeathofRichard
特色:(1)具有史诗的宏大规模《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2)鲜明地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3)出色地描绘了“福斯塔夫式背景”和“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
(五)喜剧一生写了13部,10部在第一个时期,3部在第二个时期,也称为“悲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
喜剧代表《威尼斯商人》主要情节:“借债割肉”、“三匣择婿”、“卷逃私奔”;结构构拟:三条线索平行发展,并行不悖,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形成网状结构1.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的冲突,市中心情节和主要冲突;2.巴萨尼奥与鲍西娅的曲折爱情,是平行发展的第二条情节线索;3.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基督教青年罗伦佐相爱而卷逃私奔,是第三条情节线索。剧作思想:讴歌真挚的友谊、爱情和仁慈,谴责卑劣的贪婪、冷酷和凶残,与人文主义主题如符合契。
犹太商人夏洛克形象的多样性浓厚的讽刺性:夏洛克是原始积累时期的“钱魔”,旧的封建法律的维护者,他的身上集中了贪婪吝啬、狡黠嫉妒、凶狠残暴等劣根性。弱小的压迫者:受歧视、虐待、长期忍气吞声的犹太人、犹太教徒,遭受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作者开明态度:当夏洛克是强徒恶棍时,令人憎恶反感,当他是受尽凌辱的弱者时,让人同情怜悯。当嘲笑他视钱如命时,他是个喜剧人物;而当她一败涂地时,他是个悲剧形象。
《威尼斯商人》结构结构精巧,颇具匠心:1.浪漫主义的“幻想世界”(贝尔蒙特)与现实主义的“真实世界”(威尼斯)巧妙结合,加强了艺术感染力;2.喜剧的抒情气氛与悲剧的浓重色彩给观众以不同的美感享受,两者又水乳交融,和谐统一;3.多重线索并行发展,彼此交织,展示广阔生活画面;
(六)悲剧第一个时期的悲剧2部: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代表;第二个时期的悲剧:8部,以《哈姆莱特》(1601)、《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最具代表性,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反封建的爱情悲剧人物的对立与融合: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热恋的青年,代表着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誓不两立的家族;思想的冲突与和解: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和封建观念、封建势力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主题的综合与展示:历史剧的谴责封建纷争的主题,喜剧的歌颂人文主义友谊与爱情的主题。抒情与喜剧的渗透:全剧充满着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包含着大量的喜剧因素,青年人的牺牲换来两家的和好和全城的和平,整个结局是乐观、明朗的。
特色——性格悲剧哈姆雷特——忧郁与延宕奥赛罗——轻信与嫉妒李尔王——刚愎与愚蠢麦克白——野心与贪婪著名英国文学研究专家、莎剧翻译家卞之琳总结说:“就莎士比亚悲剧而论,客观上恐怕难于否定这四个‘最’字称号:《哈姆莱特》——地位最重要;《奥赛罗》——结构最谨严;《李尔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动作最迅疾”。
(七)传奇剧一生写了4部,均在第三个时期。特色: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情节可归纳为“起初反目,最终言归于好”的模式,贯穿宽恕、和解的主题。代表作:《暴风雨》
(八)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2、善于处理题材,“点石成金”。3、戏剧人物丰富多采,富于个性化。4、“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恩格斯语)。5、戏剧语言丰富多彩。
“莎士比亚化”马克思1859年针对拉萨尔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存在的缺点,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最先提出了一对重要的概念——“席勒式”和“莎士比亚化”。马克思指出:“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四、《哈姆雷特》分析(一)悲剧的历史来源(二)悲剧内容介绍(三)哈姆雷特形象分析(四)艺术特色
(一)悲剧的历史来源取材与借鉴:莎克索·格拉马提卡斯编的《丹麦史》基德的《哈姆雷特始本》(已失传)基德的《西班牙悲剧》改编与创造:复仇剧——时代剧
(二)悲剧的情节梗概第一幕矛盾冲突的揭示第二幕矛盾冲突的高涨第三幕矛盾双方的照面第四幕矛盾冲突白热化第五幕矛盾双方的对决
(三)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作为政治家的哈姆雷特作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作为战士的哈姆雷特总结
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高贵的出身纯真的感情良好的教育
精彩章节:哲理探讨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究竟要默默忍受强暴的命运的矢石,还是拔剑与这人世的苦难相争,经过斗争清除苦难;这两种选择哪一种更高尚一些?死,长眠,如此而已;合眼一睡如能了解心头的苦痛和肉体所承受的万千惊扰,
精彩章节:哲理探讨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长眠;睡着了还会做梦,阻碍就在这里。在我们摆脱尘世之后,在死睡中究竟做什么样的梦,却是不可不思考的。苦痛的生活之所以能持久,也就是这个缘故。(第三幕,第三场,第56—69行)
精彩章节的原文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Whether'tisnoblerinthemindtosufferTheslingsandarrowsofoutrageousfortuneOrtotakearmsagainstaseaoftroubles,Andbyopposingendthem.Todie-tosleep-Nomore;andbyasleeptosayweendTheheartache,andthethousandnaturalshocksThatfleshisheirto.'TisaconsummationDevoutlytobewish'd.Todie-tosleep.Tosleep–perchancetodream:ay,there'stherub!Forinthatsleepofdeath
whatdreamsmaycomeWhenwehaveshuffledoffthismortalcoil,Mustgiveuspause.There'stherespectThatmakescalamityofsolonglife.Forwhowouldbearthewhipsandscornsoftime,Theoppressor'swrong,theproudman'scontumely,Thepangsofdespisedlove,thelaw'sdelay,Theinsolenceofoffice,andthespurnsThatpatientmeritoftheunworthytakes,WhenhehimselfmighthisquietusmakeWithabarebodkin?
多样翻译与话语间隙继续和放弃,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是还是不是,这是一个问题;是忍受命运的安排还是反抗命运的折磨,这是一个问题;
祈祷章节:多种解读他正在祈祷,我恰好可以动手;我现在下手,这样他就可以上天堂,我也算报了仇。这件事还得考虑考虑。一个恶棍杀了我的父亲,由于这个原因,我,他的独子,却要把这个恶棍送上天堂。啊,这不是复仇,而是以恩抱怨了。我父亲被杀时,正是饱食之后。
祈祷章节:多种解读他的罪恶犹如五月的花朵一般盛开着;除上帝外,谁知道他生前的善恶是否相抵。但是据常情推测,他的孽债相当深重。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心灵,通向天堂之路敞开着,我在此时把他杀死,能算报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再等一个更残狠的机会。
祈祷章节:多种解读在他酒醉之时或发怒的时候,当他在床上纵欲乱伦的时候,当他诅咒、咒骂或做邪恶事情灵魂得不到解脱的时候——我要让他倒在我的脚下,脚跟朝天一踢,让他的灵魂永堕幽暗的地狱。我的母亲在等我,这一剂药只能延长你几天的寿命。(第三幕,第三场,第72—96行)
怯懦迟疑还是长久打算?一般观点:哈姆雷特之所以放过复仇机会,乃是因为他性格上的迟疑延宕和犹豫怯懦,因为基督教的神学规则和论理规则;别样解读:哈姆雷特之所以放过复仇机会,乃是因为他有长久打算:不仅摧毁克劳狄斯的肉体,还要消灭他的精神,达到双重的彻底的胜利。
作为政治家的哈姆雷特富有责任感的政治家不成熟的政治家
作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社会的先知先觉者自我怀疑的宿命论者
作为战士的哈姆雷特坚强果敢的行动者难于重振乾坤的失败者
《李尔王》精彩章节吹吧,风,吹破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飞瀑龙卷一般的大雨,尽管倾泻下来,直到淹没塔尖,没过塔尖的风标吧!你,像思维一样快捷的硫磺的点火,劈裂橡木的雷霆的前驱,烧焦我长满白发的头颅吧。你,震撼一切的迅雷,击平这繁密饱满的地球,打碎自然的铸型,不让一颗忘恩负义的人类的种子留在这个世上。(第三幕,第二场,第1—9行)
《李尔王》精彩章节尽情地轰吧!电火,喷吧!大雨,下吧!雨、风、雷、电都不是我的女儿,我不责怪你们的无情残忍。我从未把国土给你们,从未称你们为我的孩子,你们对我没有义务。所以,你们可以尽情地降下你们可怕的威力。
我站在这里,只是你们的奴隶,一个可怜、衰弱、无力和遭人鄙视的老人。但我们要把你们称作卑鄙的帮凶,因为你们和那两个恶毒的女儿携手摆下天庭的阵势来对付我这个白发老翁。啊,这太卑鄙了!(第三幕,第二场,第14—24行)
总结从戏剧形象上看,哈姆雷特的忧郁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所发生的心理冲突。从戏剧情节上看,哈姆雷特把为父复仇和改造社会联系起来,是人文主义的观念。从戏剧结局上看,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文艺复兴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四)艺术特色戏剧冲突复杂而又集中,多种多样而又主次分明。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戏剧场面,而且“支配得很适当”。剧作中的人物,既有典型性,又有个性、多面性。人物的语言性格化。
戏中戏
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文学与《堂吉诃德》
重点内容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文学的发展概况;流浪汉小说的兴起与流传;《唐·吉诃德》的文学性分析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1.一种以主人公的流浪生活和自我游历为线索,2.描写城市下层贫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产生于16世纪的西班牙,3.一般为自传体,它从下层人物角度去观察并讽刺某些社会现象,具有积极意义,对后世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癞子》
塞万提斯
《唐吉诃德》中译本封面
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全称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故事情节:“流浪汉小说结构”个人游历:没落贵族吉诃德酷爱骑士传奇,决计当个骑士,周游天下,行侠仗义,闹出笑话;第一部前言:讽刺眼下极为流行的骑士小说,"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第二部结尾:"我的愿望无非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真人真事,已经使骑士小说立脚不住,注定要一扫而空了。"
主题思想的呈现主题思想:从骑士文学走向现实主义创作宗旨:扫荡骑士文学,嘲讽骑士精神与骑士制度;客观作用:广泛反映了16-17世纪之交西班牙的社会生活,深刻揭露了王权的反动,贵族的残暴、衙门的腐败,全面展示底层人民的苦难,热情讴歌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总结: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杰作
人物形象分析:唐·吉诃德双重性格:可敬可爱而又可笑可悲挑战现实的勇士:善良正直、无私无畏、坚持真理、嫉恶如仇;脱离实际的傻子:脱离实际、主观武断、迂腐顽固、不自量力;知识渊博的学者:通晓数国文字,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法律、天文地理、诗歌小说都有精辟见解
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构拟方式:发扬骑士传奇和流浪汉小说的长处,以堂·吉诃德和桑丘的“游侠史”为中心线索,引出各式各样的人物,构成和谐完整而又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矛盾对照手法:堂·吉诃德理想与现实、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矛盾,以及他与桑丘在外貌、气质上的鲜明对照,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使用特色:运用二百多句西班牙民间俗语和谚语
“唐吉诃德满面伤痕,满腹懊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