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2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222

ID:895717

大小:21.7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论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以《哈姆莱特》为例一、引论哈姆莱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经典。自从17世纪初问世起,便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无数文人墨客的研究与推崇。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是性格复杂、充满矛盾、具有悲剧美的人物形象。当这位王子回国面对父死母嫁的情形时,他变得忧郁,他的理想和希望被现实摧毁之后,他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他的心理和行为被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使读者为之感慨。哈姆莱特的悲剧酿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千个观众就走一千个哈姆莱特。本篇文章主要从哈姆莱特的性格入手,分析莎士比亚戏剧中创作特色、主题思想以及创作手法,来探索哈姆莱特的戏剧特色。二、本论(一)继承并打破了古希腊悲剧创作的结构和矛盾冲突作为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也毫不例外的要以学习和借鉴前人的创作特色,从而开拓新的创作主题和创作风格,以回应当时的社会要求。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的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 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相对于古希腊创作,既有他的继承性,又有创新性,其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莎士比亚在戏剧结构上承袭了古希腊创作结构。古希腊悲剧文学是以戏剧创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彼得斯为代表的,三大悲剧家在艺术表现手法、主题思想上各有千秋,但在结构方面却是完整而紧密的:表现的是一桩完整而具有相当深度的事件。它通常是以介绍剧情的开场白开始,依次为:合唱队的“进场曲”;然后是整体剧本的核心,由三至七个戏剧场面和三至七首“合唱歌”交织组成;最后以“退场”结束,剧终,人物以及歌队随即退场。从以上的说明中可以看出古希腊悲剧的结构特征---五幕剧的结构形式。莎士比亚在他的悲剧中主要继承了这种结构形式,把情节纳入这个框架中,一桩完整的事件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结束。这就收到了集中而连贯的效果。从这里也可看出莎士比亚悲剧创作中这种表现手法在古希腊悲剧创作中承继的流向。相比古希腊悲剧创作,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有其独有的创新:第一、莎士比亚悲剧创作不但表现了历史,而且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注重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讴歌友谊、爱情”等思想,表现新兴资产阶级贪婪、凶狠等本质。第二、在古希腊 悲剧《俄狄浦斯》中,俄狄浦斯承受先人的罪恶,命中注定要犯弑父娶母之罪。在这部悲剧中,中心人物俄狄浦斯的悲剧结局是放在人与命运的尖锐冲突中来完成和实现的。俄狄浦斯竭力反抗命运,但最终还是陷入命运的罗网。他越是真诚的想为他的城邦消灾造福,越是促进了自己的毁灭。索福克勒斯把俄狄浦斯放在了愈是要逃脱可怕的神意(弑父娶母)而愈是陷入了命运的魔爪,最后应验预言而自身毁灭的情节上。在这里,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有不可抗拒的威力。俄狄浦斯是勇敢而刚毅的,他努力抗争命运,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惩罚,在这里表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在欧里彼得斯《美狄亚》中,美狄亚和伊阿宋的斗争,不仅是美狄亚对不公平的命运的抗争,而是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这就使得矛盾冲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悲剧更接近现实。在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不仅表现了上述人与命运、人与人的矛盾冲突,也展现了人物自身性格上的矛盾冲突,这大大拓展了悲剧冲突的领域。但无论如何,作为矛盾冲突的双方,都是在尖锐、跌宕而激烈的斗争中展示人物的特质的。俄狄浦斯也好,美狄亚、哈姆莱特也好,他们具有共同的矛盾特征:人与命运或者人与人的抗争,具有伟大的性格,是社会中出类拔萃或聪明智慧的人。在纷繁、痛苦的人生舞台上,在矛盾中突出,毁灭了自己的肉身或精神。而 莎士比亚则更深入地表现了人自身的理智、信念、情感、欲望之间的冲突,如对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描写,使得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深度,体现了莎士比亚形象的深刻性和精致性。由此可看出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对古希腊戏剧的拓展,并展现其创新性。 (二)人物性格铸造人物悲剧可以说,在西方古典文学史上,是莎士比亚全面地将人从神的光环中解救出来。在莎士比亚的笔下,人物性格的缺陷不是一个缺点,而正是这种带有缺陷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起来,使人物刻画更加趋于完美。随着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交织,这种性格缺陷带来的悲剧色彩愈加悲惨,最终导致了人物悲剧的发生。著名学着刘再复“性格的‘不可爱处’,是性格的‘缺陷’。”这种性格的缺陷,反应着人的局限性。真实的人性既具有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又具有人的局限性。具有创造性、能动性,人才区别于动物;具有局限性,人才区别于神。《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既是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他具有崇高的理想,斗争的决心,但他理想脱离实际,行动脱离群众,导致他无力承担自己的责任,最终在恶势力前倒下。善于谋身的聪明,在它的许多种类中,都是一种卑污的聪明,它是那房屋将倒以前定会离开的老鼠的聪明,它是那 驱逐为它掘穴造屋的穴熊的狐狸的聪明,它是那在吞噬他物的时候落泪的鳄鱼的聪明。哈姆莱特也不例外,他有他特有的谋身聪明,知道老国王的死因有蹊跷,便小心翼翼查证,接着又装疯卖傻使克劳狄斯暂时放松戒备。最终他利用计中计顺利查清事情的真相。但是哈姆莱特在准备杀死克劳狄斯时听到克劳狄斯的忏悔,没有杀死,他的这种性格缺陷直接导致了后来克劳狄斯用计送他去英国,借他人之手杀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为了报仇,先后牺牲了老波洛涅斯,奥菲莉亚,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等,这正是他的性格缺陷,造成了他自身毁灭。 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和嫉妒。这两种情感都能激发出强大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向,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心智。《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毒害老国王,谋夺了老国王的王位,权位,以及美丽的王后。克劳狄斯对权位的追求正是他嫉妒的表现,他对王后则是对爱情的渴求。这两种情欲的诱惑蒙蔽了他的双眼,并把嫉妒投射到他目光所注目的地方。克劳狄斯的利欲熏心导致了他最终的灭亡。如果说克劳狄斯的灭亡是他咎由自取,那么美丽善良的奥菲莉亚的死又该作何解释?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更有观赏性。因为在舞台上爱情既是喜剧又是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常常招致不幸。哈姆莱特对奥菲莉亚爱的够深,但是也是因为爱的太深,所以才导致 奥菲莉亚的死亡。也许哈姆莱特太懂得急速求成是必须谨慎的,犹如狼吞虎咽将令人消化不良这个道理,所以他才迟迟没有向奥菲莉亚说明真相,最终导致奥菲莉亚溺死的悲剧。奥菲莉亚美丽善良,但是她的父亲死了,她的爱人疯了,在这种双重打击下痛苦死去。在命运不济时才能找到真实的朋友。哈姆莱特深陷险境,却也看清了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的真正面目。这些和哈姆莱特有着联系的人先后因为哈姆莱特而死,不管是否出于自愿还是被逼,他们都成为了哈姆莱特前进的牺牲品。 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钦佩。确实如此,如果奇迹就是超乎寻常,那么它常常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显现的。哈姆莱特虽然多次招致克劳狄斯的迫害,却能最终逃脱。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胜。哈姆莱特不仅是为父报仇,为的还是重振乾坤,对于危险和困难,哈姆莱特更懂得勇敢面对要比远远地躲避以防其近身的做法更值得推崇。哈姆莱特回国突遭变故。但他没有只顾私仇,而是以天下任为己任,勇挑重担。克劳狄斯有他的老谋深算,哈姆莱特有他的聪明才智,克劳狄斯有他的步步为营,哈姆莱特有他的蓄势待发。正是这种人文主义理想者与封建反对势力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哈姆莱特对待亲人朋友或者爱人,有容忍,更有决绝。这正是当时人文主义者的显著特征,有妥协的一 面,也有反抗的一面。最终克劳狄斯的死亡揭示了封建反动势力终将落败的下场,哈姆莱特的死亡则是人文主义思想要进步必经路程和必须付出的惨重代价。也正因为哈姆莱特的双重性格,导致了朋友、亲人、爱人及自身毁灭的悲剧。与其说这是哈姆莱特的性格悲剧,不如说这是当时人文主义者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他有深邃的思想,却少于行动;有时优柔寡断,有时又雄狮般奋起。他的瞬息万变的思想感情仿佛就是全人类思想的汪洋大海的一个缩影。全书自始至终贯穿着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他的苦闷与彷徨,他对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等多方面的哲学探究,披露他的内心的矛盾。其中对生存与毁灭的独白表现了他对社会的批判,充分展示了一个人文主义者思想家的心理本质。他为追求他的理想而死,他是人文主义的殉道者,也是人文主义的引路人。所以说人物性格决定人的命运,悲剧性格铸造悲剧人生。 (三)悲喜结合,以喜衬悲,以喜促悲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就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我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在写作《哈姆莱特》这部戏剧时,不仅把它当做悲剧,还将喜剧成分揉了进去。不管在语言运用上,还是人 物塑造上,悲中有喜,喜中带悲,这成为莎士比亚剧作的又一大特色。 莎士比亚是一代戏剧大师,同时又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词汇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词汇量达到2900多个,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做到了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交融,从而描绘更加广阔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在剧作中,作者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新国王克劳狄斯和王后乔特鲁德自在的生活,随着王子的归来,笔调逐步沉重。哈姆莱特回国受到的打击,使他从快乐一下子变得忧郁,以前,他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东西,接受的是全新的教育,而回国后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这儿不再有他最爱的亲人,而是充满杀机和背叛,脏乱不堪,处处都是谎言和欺骗。理想与现实强烈的对比给哈姆莱特的内心重重一击。现实的美好能让人们流连忘返,而肮脏的现实却让人难以呼吸。现实与理想往往都是对立的,正如喜剧和悲剧的对立。但他们又是互相调节的,在悲剧中嵌入喜剧的成分,严肃而不沉闷,在喜剧中带有悲剧的严肃性,滑稽却不轻浮。例如哈姆莱特带着悲痛的心情却装作若无其事的试探克劳狄斯说的话,“他为了觊觎王位,在花园里把他毒死。他的名字叫贡扎古,那故事原文还存在,是用很好的意大利文写的。底下就要说到那凶手怎样得到贡扎古妻子的爱了。”又如哈姆莱特对两个朋友德嘲 讽“让我代你们说明来意,以免你们泄漏了自己的秘密,有负国王、王后的托付。我近来不知为什么缘故,一点兴致都提不起来,什么游乐的事都懒得过问。在这种抑郁的心境之下,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地;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帷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再如在爱人奥菲莉亚的墓园,恰巧看到两个小人物在挖掘坟墓,哈姆莱特指着挖出来的一个骷髅头,“也许这是朝廷里一个宠臣的头,他也许会说‘早晨好,亲爱的大人!’他也许称赞过另一位大人的马,而心里却是想向他讨这匹马。”“这个也许是个律师的头,他的手腕,他的雄辩哪儿去了?他为什么现在竟忍受这个粗汉子用肮脏的铁铲随便敲他的头,而不控告殴打人的罪呢?”“你想那压力山大帝在土里是不是也这副模样?也是这种气味?”这都是哈姆莱特的调侃之词,但是诙谐幽默的背后隐藏的是多么的悲哀,父死母嫁,朋友背叛,爱人死亡,哈姆莱特是用多么沉重的心情说出这么幽默诙谐的话?通过这些喜剧式的言语,将哈姆莱特所承受的致命打击推向了高潮。这其中不可否认的深藏着哈姆莱特内心深处的呐喊,也是对这个社会最深切的认识。脏乱不堪的社会必须要有人来作牺牲,作改变。无论生前是高贵低贱,是富裕贫穷,死后都不过是一堆白骨,任人践踏,又何必在生前为了金钱权势而违背良知?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无疑是两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前者为了理想、为重振乾坤的伟大事业而死,后者为金钱权势而亡。哈姆莱特深受群众爱戴,他的行动却脱离了群众,孤军奋战;他善于思考,却耽误行动,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给了克劳狄斯继续作恶的机会;他拥有家人,爱人,朋友,却皆因他死去。作为哈姆莱特的对立面克劳狄斯正好相反,他阴险毒辣,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夺可老国王的王位和妻子,依托王权使别人对他臣服。与哈姆莱特相比,克劳狄斯是个贪生怕死又唯利是图的人,成人怕死,就像小孩怕在黑暗中行走。种种鬼怪故事增加了孩子天生的恐惧,对死亡的渲染则增加了成人的恐惧。 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为人们上演了一出饕餮盛宴,在人们唏嘘英雄逝去的同时欢欣地看到克劳狄斯的毁灭。用这种大悲来衬托大喜,感受悲的气氛的同时收到喜的安慰。还有作品中波洛涅斯自私自利的处事哲学的自我暴露等等都是在整个悲剧氛围中喜剧的表现。莎士比亚打破了古希腊戏剧创作悲剧、喜剧的界限,大大地增强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悲喜结合,悲中有喜,喜中渗悲,集中而连贯,使得作品完美统一。结语:莎士比亚作为一代大师,他既继承了古希腊原有的戏剧创作模式,又开创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紧抓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性格悲剧。更重要的是莎士比亚将喜剧和悲剧有机结合,让读者感到震撼,心灵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参考文献:【1】陈应祥等主编。外国文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册【2】傅希春等主编。外国文学名著选介。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3】刘再复编。性格组合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4】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6】培根著。培根随笔。张玲编译。北京朝阳出版社。2011.06【7】刘献丽论《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及其悲剧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2007.04【8】陆谷孙。莎士比亚专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