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雷雨》中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
曹禺《雷雨》中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
曹禺《雷雨》中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
沈阳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l一09,13(5):635—637Journalof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11—09,13(5):635—637曹禺《雷雨》中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林雅琴(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曹禺的《雷雨》中有显而易见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特别是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受莎士比亚的影响,曹禺在刻画《雷雨》的人物时充分利用了区分对比,心理分析和疯子形象等戏剧手法.而在构建《雷雨》的情节时,曹禺也使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多条线索和戏剧反讽等戏剧技巧.莎士比亚对曹禺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关键词:曹禺;《雷雨》;莎士比亚;戏剧元素;人物塑造;情节构建中图分类号:I207.34;110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713(2011)05—0635—03曹禺的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经典杰作,其面世后引起了评论界广泛的研究和争论.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雷雨》和埃斯库罗斯,易卜生及奥尼尔的戏剧联系在一起,而忽视了《雷雨》中显而易见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特别是其中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因此,从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两个方面分析《雷雨》中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从而说明莎士比亚对曹禺戏剧创作所产生的复杂,多方面的影响.一,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塑造(一)区分对比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他复杂,丰满的人物塑造.他的戏剧人物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代言,而且是有明显区别和差异的个体.如伊阿古是阴险狡诈的恶魔又不同于《李尔王》中的爱德蒙德,碧特丽丝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女性又有别于《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试金石是逗乐解闷的丑角又区分于《第十二夜》中的费斯特.莎士比亚还经常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格独立,个性鲜明的戏剧人物.《李尔王》中既有考迪莉亚和两个姐姐的鲜明对比,又有爱德加和爱德蒙德两兄弟的迥然差异.《哈姆雷特》中既有哈姆雷特的装疯,又有娥菲利亚的真疯….《雷雨》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与莎士比亚戏剧的人物特征是一脉相承的.《雷雨》中的主要角色不仅是典型人物,而且是代表某些类型的独立个体.《雷雨》中的蘩漪和侍萍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一类女人:她们都曾有美丽的容颜和心灵,能读会写,向往自由,憧憬爱情,都因为不正常的经历和环境的窒息,抑郁终身,呼吸不到一口自由的空气.但蘩漪和侍萍却又有着各自迥然不同的性格,地位和生活环境.蘩漪出身高贵,衣食无忧,却有”雷雨”般的性格,一言一行中都显露出果敢和阴鹜,为了冲破封建家庭的桎梏,获得个性的自由,过上真正的人的生活,一直进行着拼死的抗争.她那种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叛逆性格与侍萍的性格有着显着的差异.侍萍出身微贱,生活艰辛,但却有”静慧的神韵”和”高贵的气质”.面对有钱人的自私虚伪,冷酷无情,她保持了坦诚直率,刚烈清高的性情,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原则.《雷雨》人物的独立个性还体现在他们之间不同思想情感的鲜明对比上.为人父母的周朴园与鲁侍萍对三十年未见面的儿子的不同态度表现了他们迥然不同的思想感情.当周朴园得知领头闹事的矿工鲁大海就是他的亲生儿子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依旧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嘴脸,没有半点父子真情.而鲁侍萍对待儿子的态度则完全不同,她断然拒绝了周朴园给她的补偿,只求见一见自己的萍儿.当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儿子时,她极力克制着自己不去相认,把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都留给了自己,凸显了她善良,正直的品格和无私的母爱[21.曹禺通过传承,借鉴莎士比亚式的区分对比人物刻画法,使得《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更加个性鲜明,更具艺术的感染力.收稿日期:2010—04—28作者简介:林雅琴(1977一),女.大连海洋大学讲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636?沈阳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13卷【二)心理分析在刻画戏剧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莎士比亚还十分重视每个主要角色的心理构成,以使每个主要角色的心理活动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哈姆雷特经历了思考人生和认识社会等阶段的1,5’理演变;奥赛罗经历了坚信妻子的忠诚,妒忌妻子的背叛,悔恨自己的杀妻等不同阶段的心理转变;麦克白夫妇经历了初见女巫的踌躇,弑君篡位的坚决到精神崩溃的毁灭等一系列心理波动;李尔王也经历了专横固执,半疯半傻,完全疯癫到逐渐清醒的心理过程.莎士比亚对角色的心理分析充分展示了人物心理活动对其人生的重大影响,也展示了最有效的莎式心理表现手法,即独白.例如,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大段独白.曹禺的《雷雨》在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方面,与莎士比亚戏剧也存在着相似之处.《雷雨》也是一部表现人的心理活动的悲剧,剧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也都具有较高的心理分析价值:周萍经历了渴望母爱,仇视父亲,崇拜女性,悔恨过错,逃离家庭的心路历程;蘩漪完成了从”热极了,闷极了”到”变成火山的口,热热烈烈地冒一次,把什么都烧干净”的情绪涌动与喷发;周冲展示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到勇敢行动起来反抗丑恶黑暗龌龊的社会现实的心理进程;周朴园一步步撕下了唯我独尊,专横自是的心理面具,暴露出自私虚伪,残酷无情的心理本质.《雷雨》中的”精神分析术”也运用了充满哲理的独白.例如,《雷雨》第二幕中蘩漪(把窗户打开吸一口气,自语)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烈烈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3J.(三)疯子形象莎士比亚在人物刻画方面的另一绝招是”疯子”形象的巧妙运用.莎剧中的疯子有的是真疯,有的是装疯,他们无一例外地被赋予了悲壮传奇的命运,也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人物艰苦的精神跋涉.例如,《哈姆雷特》中那个怯弱天真的女孩娥菲莉亚,最初笃信哈姆雷特对她的爱,后来为他的奇怪行为所困惑,再因他杀死她的父亲而崩溃,直到整日疯癫地唱着忧伤的歌,最后悲惨地溺水而死.造成娥菲利亚真疯的是哈姆雷特违心的狂暴态度,尖刻语言和致命错误.他这些装疯的言行给不知内情而又深爱自己的姑娘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无法遏制的悲痛.真疯和装疯的设计使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倍受命运的打击和煎熬【”.莎士比亚式的”疯子”形象对《雷雨》的人物刻画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雷雨》中最引人注目的”疯子”
形象莫过于蘩漪和鲁侍萍.序幕中,她二人分别住在某教堂附设医院的二楼和一楼.蘩漪疯了,她成了一个大笑大闹,砸玻璃打人的有钱太太,鲁侍萍也疯了,是一个跑了儿子,死了丈夫,终年沉默哭泣的可怜盲人.她们的疯癫背后也隐藏着不如意的生活现实和难承受的精神重压.具有雷雨般性格的蘩漪自嫁人周家后,周朴园的专横,无爱的婚姻和沉闷的生活把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周萍的出现使蘩漪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热情,但也是周萍的无情最终击碎了她做一个”真真活着的女人”的梦.随后蘩漪又”渐渐地移到了周冲身边”“恢复了原来平常母亲的情感,但周冲的死彻底击垮了她,最终她在”狂笑”中走向疯狂.与蘩漪相比,侍萍的命运更加不幸.她不仅承受着精神的重压,还肩负着生活的重担.30年前周朴园的始乱终弃使她背上了“不规矩”之名,30年独自一人在外乡带着孩子讨生活又使她饱尝艰辛.为了儿女,她忍辱负重地生活,女儿四凤的出生使她有了生活的信心,而能再看上一眼儿子周萍是她唯一的愿望.但四凤与周萍的夫妻之实使她的内心陷入巨大的痛苦,而他们的死更是彻底击垮了她,最终她在沉默中走向痴呆.蘩漪与侍萍的”疯子”形象真实地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女l生的生存困境.二,莎士匕亚式的情节构建(一)多条线索莎士比亚作为戏剧家的成就不仅体现为高超的人物形象刻画,而且还体现为巧妙的戏剧情节的构建.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大多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或文艺复兴早期其他作家的作品,他的秘诀就是充分利用这些原材料.他的剧情通常会有多条线索,但总会有条主线Ⅲ
.例如,莎剧《李尔王》的主要情节取自一个题为《李尔王和他三个女儿的真实编年史》的旧剧本.《李尔王》中的副线围绕葛鲁斯特与长子爱德加,庶子爱德蒙德的感情纠葛展开,取材于菲利普?西德尼的散文传奇故事《阿卡狄亚》heArcadia,1590年)中的一个故事.莎士比亚第5期林雅琴:曹禺《雷雨》中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637?把这些原材料加以巧妙改造,使主线和副线紧密联系,互相映衬,共同表现了悲剧的主题.曹禺的《雷雨》与莎士比亚戏剧在情节构建方面也有着深层关联.它们都继承和发展了自古希腊和古罗马以来的某些故事情节.这些情节都着力讴歌了人在面临不可抗拒的灾难与厄运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抗斗精神与人性光华.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着名剧作一样,《雷雨》的情节构建也突显了主人公为了自由和理想而奋力冲击命运罗网的顽强意志与”火炽的热情”.《雷雨》的剧情发展也有主线和多个副线.在《雷雨》众多的线索中,周萍与蘩漪,四凤之间的隐情纠葛是与基本情节最为相关的线索.在展示两对隐情显露的过程中,作品始终围绕着周萍摆脱蘩漪,追缠四凤和蘩漪反对摆脱,揪住周萍这样一个中心来写,随着周萍和蘩漪冲突的激化,两对隐情由隐蔽到暴露,演完了剧情发展的各个阶段.周萍与蘩漪和四凤的乱伦关系同一些西方剧作的情节存在着相似性,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曹禺设置的乱伦情节不仅有着西方剧作的影响,而且有着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国古代神话中就有许多兄妹乱伦的例子.曹禺像莎士比亚一样把外来的,本土的素材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巧妙地整合,构建了《雷雨》引人人胜的情节主线.这一主线成为各副线的脊骨和纽带,而各副线都与主线相关或为其服务.例如,蘩漪和周朴园的冲突成为蘩漪死揪周萍的原因,侍萍和周朴园的恩怨决定了周萍和四凤的乱伦悲剧网.在《雷雨》中,曹禺使各副线和主线环环相扣,层层相依,演绎了主要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二)戏剧反讽莎士比亚在情节构建中最常使用,最有效的手法就是戏剧反讽.伏恩德对戏剧反讽做了如下定义:”一种戏剧技巧:它使观众对剧中人物某部分信息有所了解.因此,观众便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比剧中人物更加高明,他们能看出某一行为的含义,而剧中人物却茫然不知.反讽艺术可以用在喜剧中,也可以用在悲剧中.在喜剧中,它的价值在于它能造成误解,身份错位以及混乱;在悲剧中,它可以使在台上演出的不愉快的事件更为可怕”.莎士比亚戏剧中,伪装的手法多次被用以营造身份错位的场面和错综复杂的情节,而最常见的莎氏伪装手法就是”女扮男装”.《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和《第十二夜》中的维奥拉通过女扮男装引起了剧中人不知情与观众知情的反差,成就了讽刺或诙谐的效果[61.曹禺构建《雷雨》的剧情时,也使用了戏剧反讽这种创作技巧.他把莎氏伪装手法用于悲剧,不再靠”女扮男装”,而是靠”错中有戏,因错成戏”.剧中人物的不知或无知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其一是人物对另一个或多个剧中人物身份的不知,由此导致身份误会.其二是人物对本人所处的情境的无知导致”情境误会”.《雷雨》中周萍极力逃避蘩漪的纠缠和母子”灭伦”的罪行,却在无知中陷人灾难性的兄妹乱伦之中.周萍因不知而说错话,做错事,对情境产生误解,导致冲突的发生,从而渲染了气氛的恐怖感,增强了结局的悲剧性.三,结语通过对《雷雨》中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曹禺戏剧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借鉴.莎士比亚给曹禺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构建等艺术表现手法和戏剧技巧上.可见,要想创作出不朽的作品,既要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也要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作家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体验,纵观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大家的创作,莫不如此.参考文献【1】CHENJIA.A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VolumeI【M】.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1996:170—182【2]臧立芬.对比中见人性[J].现代语文,2006,f9):l14.【3】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4】任娟.挣扎于个性与母性矛盾漩涡中的女性[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2006,(3):51—52.【5】李志连.论《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主线[J]雁北师范学院,1995,(4):33—35.[6]6王宁.莎士比亚剧中人物的”女扮男装”及其反讽艺术[J】.丽水学院,2008,(6):10—13.【责任编辑聂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