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 (3)
加入VIP免费下载

《谈美》 (3)

ID:896764

大小:21.8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谈美》笔记和感想之前看过了朱老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面可谓是字字珠玑,让人信服,于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是有着很大的期待的,结果当然是没有让我失望的,但是可能由于时代的关系,朱老先生对于摄影以及电影这两门新兴的艺术似乎颇有偏见,朱老先生认为通过摄影出来的照片是对物质现实的还原,是写实主义下的产物,似乎并算不得艺术,而对于电影,更是提都没有提到,这实在让人颇为遗憾。书的名字叫“谈美”,但朱老先生并没有直接的告诉我们什么是美,而是通过一些风趣的,形象的语言教授我们如果去感受美,告诉我们美是如何产生的。以下是我的一些笔记和心得。“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句话本书在正文前的引用,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大概是:万物虽各不相同,但是只要适合我的,能够被我所欣赏,引起我共鸣的,就是新奇的,生动的。我认为这种感情的体验是一次高贵的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机会,因为在立场上我们变成了主动的那一方,因此我们会希望了解得更多,而这种了解,就是学习。另外我认为朱老先生在书的开头引用这句话其实和美并没有太好的关系,而是我们在读书时候的一种态度,“群籁虽参差”这句话说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同情况,因此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应该去盲目的读,不应该为了和他人比较而去读书,“适我无非新”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们的书籍去阅读,只要符合我们自身的需要,它们就是新奇的,就是有趣味,因此对于人生,对于知识我们不应该抱有悲观的态度。一.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我们对于一种事物一般有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所谓实用的,则是和生活相关,而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好坏决定了生活的好坏,因此所谓实用对应着人生的善,与之相反的恶同属于实用的范畴。当我们以实用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和人,我们会考虑他们(它们)对于我们生活的实际意义。     所谓科学的,则是客观的,理论的,当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事物和人时,我们应该抛开对于事物的成见和情感,以一种求真的态度去寻找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寻找事物之间的本质规律,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即是从个性中看出共性,从共性中推断出个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真,与之相应的是假同属科学的范畴。      所谓美感的,即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所谓实用的,科学的态度都需要从经历从人到人,物到物,人到物,物到人的过程,在这两种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美感,则是从单个独立事物本身,通过持续的集中才得以产生,在美感欣赏中,我们除了欣赏的事物外心中再也无法容纳其他事物,即所谓的“心外无物”,这种欣赏是不需要通过思考的,而是来自于一种“直觉”,而我们通过“直觉”见到的独立的意象则是“形象”,这对应着人生中的美,与之相反的是丑,皆属于美感的范畴。      当然,这些真善美的决定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人类对于实用的追求源于我们本能的对于生存的需求,即是一种对于欲望的满足,而除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外,我们人类还有着对于知识的渴望,我们需要去了解,钻木取火踏出了文明的第一步,虽然古老的祖先们还不知道他们眼前这个红红的东西叫做“火”,也不知道它产生的原理,但他们却知道这种东西能够用来照明和驱逐野兽,这即是所谓的了解,但有了这些还不够,人类不能仅限于对于生理的需求以及永不停歇的探索,我们还需要娱乐,还需要欣赏,需要情趣,需要美,科学和实用都在于我们和外物之间发生关系的时候才产生意义,这是有所为 而为,而若是我们处于一个绝缘状态的世界里,科学和实用都失去了意义,但是我们心灵对于美的感知依旧存在,世间的人或物,终究只能陪伴我们走一段路,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是从我们生命中的某一时刻出现,然后在我们生命中的某一刻终结,其中极少数人有幸能够将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仍然保持着那份感情,但我们得到的始终都只是陪伴而已,人独孤的来到世界,又孤独的离开,因此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孤立绝缘时所产生的情趣和美感,即无所为而为。“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三部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①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②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③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本来是很酸辛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造成以上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或者更进一步,这属于我们认知的差别,对于我们尚未产生认知的事物,我们往往习惯于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去对事物进行推测,而由于我们自身获取认知,我们就会对事物构建出一个理想的形象,或者说是优于自身的形象;当我们以现在的认知水平去比较以前的认知水平时,我们往往会发现从前的不好形象已经慢慢变得稀松平常,甚至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看待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当我们未产生认知的时候,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往往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处于同一水平线,我们处于参与者的角度,我们往往会考虑这些事物所带来的实用意义,当它们对我们实际生活无法提供实际的帮助或者提供相反的帮助时,我们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当我们的认知水平提高,我们则能处于旁观者的角度,我们能够以更加冷静,更加全面的态度去比较以往的认知,这种超然的态度不仅使我们能够对于以往认知所产生的结果洒然一笑,更能从中发现生活的乐趣,认知提高后的自我嘲笑和反省是产生乐趣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若是认知的方式和实际人生距离太大,这种乐趣就只能供自己欣赏,造成乐趣源源不绝的方法——分享,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此如若希望认知所产生的情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我们就应当把握好认识的实际人生的距离,让他人也能够得以欣赏,不然只能是孤芳自赏。艺术创作即使如此,若我们完全以实际生活的认知去创作,难免会令人乏味(朱光潜老先生认为写实主义算不得艺术,但虽着写实主义在电影方面的运用,我认为写实主义也是一个艺术的派别,只不过这种写实同样需要作者的编排,比如画家画一样现实中的东西,他需要考虑物体处于画面中的位置,主体与陪体,画中出现物品的联系以及对于现实产生的积极意义,电影也是如此),若我们完全以脱离实际的认知去创作,我们则会失去欣赏着,因此若要艺术所产生的情趣能够得到不断的延续,艺术家们创作是需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的同一。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在朱光潜老先生提出宇宙的人情化这个观点的时候,我想到了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 幻之旅》中的一句话“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虽然很多人将这句话当做一句励志鸡汤,但我认为这句话讲述了人与物之间有一种奇妙的联系,当我们企图去认识和了解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使用我们已有的个人经验并进行具有个人感情色彩的推测,这种心理活动叫做“移情作用”,而美的产生正是需要人与物之间情趣的往复回流。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我们可以说,个人的世界都由个人的自我伸张而成,世界观的形成基于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这样有助于陶冶性情。心理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你需要将事物看做人一样,你从它们身上看到情趣,学习它们的优点,在气质中就会和它们逐渐相近,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也一样,当你对物产生情趣的时候,并不断和吸收他的姿态于自我,你整个人就越能升华。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美是不需要本钱的,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这种美一般就是指的视觉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感,不仅普通人如此,许多声名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快感所满足的是人对于欲望的需求,比如食欲,性欲,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则表现出了文艺是由情欲产生的倾向,弗洛伊德常常喜欢用“快感原则”这个词,就是犯了将快感和美感混淆的错误。美感从人的身体感觉触发,并上升到心理,而快感则只限于身体的感觉。因此美感的产生往往会伴随着快感,但绝不仅限于快感。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因此联想的产生带有认知的局限性,且产生的联想往往有的带着某种情节性和故事性,且具有道德的教训。联想需要比较,势必和造成注意力的分散,而美感是需要专注而专一的,因此联想大半是偶然的。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考证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所以,考据学是基本的功夫。批评大致分四种,第一种是以“导师”自居的人没他们对于艺术抱有一种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却又期望旁人能够实现,第二种以“法官”自居的人凭心中预存的纪律作为衡量作品的标准,符合则为美,不符则为丑,第三种以“舌人”自己的人分为两种,一是通过研究作者去发现和推测他的作品的时代意义,二是给作品加注或是追溯作品的来源,这两种人都能帮助我们了解。第四种就是所谓的印象主义批评,他们对于事物的批评往往是主观的,亲身感受的。但无论如何,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感情的,即所谓的“科学的态度”。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和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全凭直接。总之,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和批评,这和人的积累一样,是循序渐进的,因此现在年青人要能培养自己的欣赏能力,需要脚踏实地的从最基本的考据开始。七.情人眼里出西施                  ——美与自然自然经过艺术化处理产生美,自然属于素材,需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因此所谓的自然美其实是一种矛盾的说法。八.依样花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美丑的判断来自于自己的性分和情趣,但这只是属于自然界的常态和变态而已。我们常说的自然美实际上是对于现实事物的崇拜,因此我们所说的自然美实际上属于写实主义范畴,但这种艺术观也有两种弊端,一是既然认为艺术的最高在于模仿自然,那自然已经如此之美,又何必去模仿呢,二是既然认为所有的现实事物都是美的,那就无所谓美丑了,那美就无从产生了。理想主义中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具有他在这类事物中所拥有的共性,因此我们就会觉得他美,比如画马,他将一匹马的所有基本特征都画出来了,因此我们就会觉得美,这是古典派的类型主义,这种美追求事物之间的共性。近代的理想主义的美则认为美产生于个性,他们认为所有事物中最具个性的才算是美的。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美得来的。“自然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本书”物的姿态和人的情趣相映合即为美。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游戏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需要浸入式的体验,游戏是人的感情在现实世界的延伸。艺术都带有社会性,游戏却不带社会性。艺术的创造则必有欣赏着,而游戏则不需要,艺术家需要借助作品“传达”某种情感,艺术的形式和内容若能融成一气,就能产生美。艺术伏根于游戏,却超越了游戏。十.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象抽象的概念在艺术家的脑里都要先翻译成具体的意象,然后才表现于作品,具体的意象才能引起深切的情感。在我们进行创造活动之前,我们都需要进行分想活动,即在混乱的情景中吧用得着的成分单提出来。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创造是平常的意象的不平常的综合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艺术的形成:自然律→规律→死板的形式所谓律只不过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根据自然的情感无意识创造出来的,后人在研究他们的作品时总结出来的规律,后成了定律,规则。但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却是从心所欲,即在创作的过程中不遵循任何的规律,但在他人眼中能处处都能看到规范的痕迹。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思想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喉舌的动作。以模仿入手,包含自己的创造。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灵感是突如其来的,也是不由自主的,同时还是突如其来的,它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我们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充实自己。有些书当你读完觉得对你没有太大的作用的时候,你在潜意识中仍然收获了效果,而且或许在某一个时刻这些知识就能发挥它的作用。十五.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朱老先生在书的最开头说过了人生的三个方面,真善美,对应着实用,科学和艺术。我们的人生就是从着三个方面不断的向下延伸,现在我处于人生的岔路口,我在一年以后的决定将会直接导致我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从读完这本书以这一刻开始,我就需要去为我的未来做出选择了,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认为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毕业之后,找了一个安稳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组建家庭,我不否认这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毕竟人类肩负着繁衍后代的任务,同时很多人为了生存,并生存得更好,需要不断的去获取满足自己欲望的资源,我也是其中一个,我也曾经幻想过找到一个工资高的工作,买一栋几百平米的大房子,有一辆炫酷的汽车,娶一位美貌贤惠的妻子,生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但我最近常常会陷入某种思考,人以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或是人类是为了什么而生,我逐渐的发现,比起好,我更加的渴望真,同时在这几年和电影接触的时间里,我越来越发现理解他人和理解世界是多么大的重要,有时我能从电影中感受到某些东西,但却无法准备的表达出来,有时在看完一部电影的时候,我却根本无法理解,这让我陷入了一种十分恐慌的境地,我意识到自己对于世界的渺小,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同时也开始意识到世界的广阔,或许我现在能够看到的仅仅只是一块瓦片,但我想看到更多,想去领略世界的精彩,想去见证这世界无限的可能性。我想用我的眼睛,好好看着世界的发展,好好欣赏世界的美好,我想活得很久,多一年,一天,一秒,对于我来说都是值得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