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论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沈从文《边城》论文

ID:897322

大小:44.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浅议《边城》的人性美摘要: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作品里所构建出来的“湘西世界”折射出来的人性美。“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的深刻表现。《边城》正是通过抒写生活中常见的亲情、友情、爱情及文章本身所蕴含的内涵品质来表现人性美的。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代表作人性美人性美是对人的本性的赞美和歌颂。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质,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在人类生活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的人性,人性美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和肯定。人性,作为支撑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读过沈从文《边城》的人,都会被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美所震撼。这种力量使人对“爱”和“美”的人性更加珍惜,更加向往。在《边城》中,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以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边城》也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著作”。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不沉溺于当时阴沉、郁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反而以抒写平实、自然、质朴的人及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10- 《边城》中人性美主要体现在爱情、亲情、友情三个方面:一、“平淡无奇”的爱情彰显人性美爱情,本身就是浪漫的代名词。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有许多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但它们大多单纯地写主人公之间感天动地的爱情或者这种爱情始终伴随着家庭与社会的种种阻挠与偏见。而沈先生的《边城》却简单地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不落俗套地表达作者内心平淡质朴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田园牧歌情调。这种情调与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相比反差巨大,就是一块脱离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里,翠翠的爱情就更加凸显了世人所追求的平静安乐的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美的人性。正因为这“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二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一)清纯少女蕴朦胧爱意《边城》的主人公翠翠这一少女形象,是作者笔下优美人性的化身,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借助语言塑造的一个迷人的完美形象,“是全书之魂,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艺术形象。”①这是《边城》人性美的第一个方面。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翠翠或许显得有些-10- “二”,没心没肺地生活,就意味着会遭受社会和周遭人的闲言碎语和另眼相待。而正是因为她的这个“二”的性格特征,才能与她所处的社会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她特定的美。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蛆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祖孙俩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幼小的翠翠正是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由少时争着坐渡船夫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便有了青春期少女心事。(二)两相爱慕,平淡“幼稚”中彰显爱情真谛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这时的“爱意萌发”可以理解为“早恋”,主人公年纪虽不小但却未真正的明白爱情的意义所在。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10- 而这种需要的人最终结果是什么,她并不完全理解。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会脸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有关的内容,这种盼望久而久之在心中扎下根之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沈先生用平淡质朴不加任何修饰的语言将陷入爱恋情绪的翠翠的思念以及两年后见到“恋人”的心理进行了抒写,更加凸显了翠翠在坠入单纯爱情时的完美的人性特征。自从在看划船时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傩送婚事时,一向沉稳的翠翠心中也便乱作一团,甚至傩送和她说话也忘了应答。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灵魂也浮了起来。可惜的是她却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就是自己爱着的傩送。不久,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翠翠的一点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老船夫也溘然长逝。翠翠忍受着亲人离去之痛、爱人负气出走之苦,仍决定留在渡船上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头上,站在渡船上沉静地慢慢地咀嚼着人生的酸涩苦甜,吞咽着自己为自己酿造的人生苦酒。“她把自己爱情的心埋藏得极深,默默承受命运的安排,达到了美丽的令人忧愁的境界。”②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着-10- 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青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在这自然之中却显示了“人性’’在这块尚不开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二、“人尽皆知”的亲情凸现人性美作品展现人性美的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一)老船夫——优秀传统道德的化身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是中国近现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分离。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且乐善好施,“凡事求个心安理得”。(二)老船夫——无怨无悔尽“爱”之责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10- 于封建性质极为浓厚的当时的中国社会,这样一个突破“牢笼”的“先进者”还赋予“罪”的结晶——翠翠如此平实却不平淡的爱,何以伟大?老人主动挑起了哺育孤雏的重任,没有一句怨言,几十年如一日,分离来雨里去。小孙女“奇迹”般地长大了。对于翠翠,老人总是那么迁就,不折不扣地让小孙女体验到父爱。通过老船夫,作者讴歌的是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天黑了,翠翠坐在悬崖上,心中觉得很悲伤,一只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地一飞而过。翠翠锐声叫道:“爷爷,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在清冷的碧溪蛆,祖孙俩相依为命。“若说是爷爷的慈爱给了翠翠安全感,那么必是翠翠的乖巧、明慧和天真给了风烛残年的爷爷以人生的意义和活下去的勇气。”③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己出落成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老人开始为翠翠的归宿着急了。他一心想着翠翠既是她那可怜的母亲交给他的,他也应该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手续清楚了,他的事才算完结。当老人得知老天保喜欢上翠翠时,既惊又喜,盼望着她从此能找一个好人家,开开心心、轻轻松松地过日子。从此他的心事也好有一个了结。因此,当老天保说出对翠翠的爱慕之情时,老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下棋有下棋规矩,车有车路,马有马路,各有走法。”所谓“车路”-10- ,意指媒人说媒提亲,男女婚姻由双方家长做主;所谓“马路”,意指男女双方以歌传情,一切由男女双方自己做主。④老人真心希望能促成这桩亲事,大老走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做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同我说,若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做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一切由翠翠作主。为此他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中华民族劳动儿女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写展现亲情的人性美。三、邻里互爱体现人性美作品中对于人情味的体现还处处可见,《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他“大方、洒脱-10- 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兵士、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佞小人的阴险好诈;多了一副两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不曾有的民俗淳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演义着一个又一个传奇式的田园牧歌故事。”面对着风雨中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他尽释前嫌,忙前忙后。就连城中杨马兵也赶来帮忙,并重新担负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雏——翠翠。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这份浓浓的人情、这份厚厚的美德足令城市中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礼、寡心静欲者为之汗颜。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另外,作者也通过生活的态度与品质来表达人性美。主要表现在:(一)老船夫——勤劳不息,劳作不辍老船夫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人。年纪虽老,但骨头硬朗,执着的理念使得本来应休息的他,却没有休息,他仿佛已不能同这样的生活分开了。于是,不论是早是晚,不论自己的身体累与否,不论心里的情绪好坏,……只要有一个人喊一嗓子要过渡,他便毫无怨言的飞快起身。(二)老船夫——不贪不占、慷慨解囊-10- 老船夫更在拉人过渡这一职业中表现出特有的人情味。“有人过渡时,船将拢岸,老船夫口中一面嚷着“慢点,慢点”,自己却飞快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老船夫的工作为公家所有,所以过渡人不必再另外出钱了。但也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人必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也还是有人为求个心安理得,不管如何都要给钱。老船夫没办法只好收下,但随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个理。“他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人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老人用自己一双茧的手建起了一座桥,这桥联结了碧溪两岸,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情谊。老人是渺小的,然而老人是伟大的,他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使人化的自然更合乎人们的理念。(三)品质展现人性美作者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10- 象征着“爱”与“美”的生活方式。不仅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己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侮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还通过老船夫对自己工作的敬业和对过渡人的关心来体现人与人之间‘邻里之爱’从而体现作者拒绝“现代”厌恶“文明”,寄托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从以上四个方面的陈述,《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这里人性皆真,人性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参考文献:[1]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0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2]作者.《内蕴新探》选自(《名作欣赏》2000年第4期).[3]苏雪林.《沈从文论》,原载《文学》,1934年9月,第3卷3期.[4]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3页到256页.[5]作者.《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载《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42页.-1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