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边城》导学案

ID:897405

大小: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边城》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边城》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学习重点)  2.、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学习重点)  3、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学习难点)  4、通过对作品情节和人物的分析理解,培养健康淳朴的思想情操。  【学习步骤】  1、两课时。  2、课前充分预习,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识记生字词(音形义)、知人论世(勾画资料中的重要信息,了解作者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感知文章大意。  3、通过品读、讨论,达成目标1、2。  4、讨论探究达成目标3、4。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自学质疑,做好预习  1、识记本课生字词(音形义)。  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完成《新坐标》中“基础梳理”,自己修改, 标注有疑问处。  2、知人论世。  借助课下注释、《新坐标》中“预习必备”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3、理清文本结构,感知文意。  二、交流展示,分享成果  1、交流疑问,解决存疑的生字词。  2、交流作者及创作背景中的主要信息。  三、自学辅导、知识梳理  文意梳理  速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章  时间  叙事方式  层解内容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2、找出文中描写翠翠的语句,分析其人物形象。  例1: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例2: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例3:(祖父)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3、简要概括爷爷的形象。  四、当堂训练  1、阅读“那水上名人……在下青浪滩呢?”,完成1-4题。  (1)祖父为何不许别人关心翠翠的婚事,且一提此事便闭口不谈?  (2)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有怎样的含意?  (3)爷爷提到假如大老请人做媒时,翠翠为什么会“怏怏”?  (4)联系上下文,翠翠为什么突然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第二课时  一、文本探究  1、跳读课文,讨论《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2、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讨论并概括小说的主旨:  二、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1、结合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三、课文总结  沈从文先生对文学的社会功能有他自己的看法,认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 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边城》便是这种创作观念的印证。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意在借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这对现代社会中自私、虚伪、卑鄙之人生有着很深刻的借鉴意义。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火中凤凰  陈启文  那透明的感觉是慢慢到来的。它经过你,而到达你生命的每一角落,把你一身的风尘洗得干干净净了,你才可以走在先生① 踩出来的脚板印上,走进那些使你眼珠子发亮的情节里去。  或许这就是凤凰了。那条先生孩提时代走过不止一次的河街,那一幢幢面对河水依旧不动声色地伫立着的吊脚楼,那五彩斑斓涂染过千万苗家儿女鲜血的鹅卵石,那河上的渔船上沐着细雨的鹭鸶,都是湿的,像是先生写下的每一个文字。没有这些,我们永远也发现不了湘西土地奇异而黑暗的美,我们也不会知道在地球上还有一个叫凤凰的小小山城。  一个远道而来的好奇的看客,是走不进真正意义上的湘西和凤凰的。我们绝对不是来看风景的。沿着先生字里行间欢乐和眼泪的脉络,走进那座带天井的院落,不仅仅只有岁月沧桑后的感慨,还闻得到婴儿的味道。一百年前,那个婴儿,也是在一个雨天里降生的。在那个比最黑的黑夜还要黑的夜晚,只有他的哭声、母亲幸福的眼泪和那些雨水是明亮的。现在我就站在他降生的那一间房子里的那张老旧的雕花大床边,隔着窗棂,看着檐外的雨水。一滴雨从天上落到地上最终在无数的雨中溅成一朵水花,消失了,这一漫长的过程只是瞬间的一闪而已,没有人能够看清楚。老屋中的另一间房子,曾经囚禁过先生的童年。也挨过打,也罚过跪,跪在祖宗的牌位底下,每次要跪一炷香的时间。  但任何方法都不能拘束那颗小小的心,它跳着,以一派率性而为的野气,依然跳到各处去听,去看,去嗅闻。回龙阁也是那个从塾中逃到太阳底下同一群游荡的野孩子爱去的地方。离阁楼不远,那几棵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还长在那里。那个小男孩,似乎还藏在某一棵大树上,我们看不见他,却听得见雨中握在他满是水珠子的手里蝉儿呦呦鸣叫。先生在年届八旬之际,回到凤凰,在那几棵大树下沉默地站了许久, 他是再也爬不上那些树了,但先生很沉重地一步一步登上回龙阁,像赴一个约会。上来后,他只在自己膝上重重地拍了一下,接着一声长长的叹息,一句话也没说,已经老泪纵横了。他和那个在被雨水泡染过的田塍上乱跑的他,已经隔着万水千山。其间的距离,我们自然是无法走近的。但是你可以独倚阁栏,朝岁月的两端打量。这是一条河的长度。  有很多东西现在我们已经看不见了,针铺门前那个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磨针的老人,皮靴店里的皮匠,南门河滩上那个杀牛的屠户,还有长满青苔的板街上那些用单刀、扁担决斗的苗人、土家人,都已离我们远去。河流率领着层出不穷的人们在岁月中风尘仆仆,没有人会感觉到生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一个尽头滑去,等到他们明白过来时,所有的人都不见了。但河流也并不因为缺少了他们而变得消瘦,她又养出了一条条豹子般勇毅的汉子。河边的女子也依旧长势喜人。一双双娴熟于织网、撑船的手,依然在滩上、水里忙碌着。在青山绿水中摆渡的也依然是一个从从容容的女孩子,似乎相熟,又十分陌生。尽管那边已建起了一座大桥,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坐船过渡,与其说是坐她的船,不如说是坐坐昔日的岁月。其实谁都知道她并不是在另一条河流上弄船的翠翠②。  我又看见了先生曾经看见过的一头小白山羊,站在河边岩嘴上饮水。沱江很清,清得看不见水,清得能看见水的灵魂,和那美丽生灵的一个倒影。河水带走了很多,但有些东西是不会随滔滔不绝的河水一同流逝的,那些与河流有关的性格,他会永远留驻于你的生命里,化作血气与梦想,孕育出了湘西最本质的精神。  雨压低了声音。仿佛每滴雨都睡熟了,但依然在落。我正在走进一种很深的寂静中,浑身都已湿透,已不知身在何处。世界总在风流水转,凤凰每五百年浴火重生一次。其实在雨中的凤凰古城经历了一回,又何尝不是一种涅槃。多少年来我的生命早已没有了流动的感觉,现在它终于又流淌出了一些色彩。在这一刻,我悟到我也是真实地活着的。  (原载《散文》2003年3期,有删节)  注:① 先生:此处指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湖南西部凤凰人,苗族,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等。②翠翠:沈从文代表作《边城》中的女主人公。  1.第一段中说“走进那些使你眼珠子发亮的情节里去”。这里所谓“使你眼珠子发亮的情节”指的是什么?  2.第三段中说“我们绝对不是来看风景的”。那么,作者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呢?  3.倒数第二段说“孕育出了湘西最本质的精神”。请根据有关文意,对这种“最本质的精神”进行简要概括。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那透明的感觉是慢慢到来的”一句开篇,既交待了自己是冒着微雨来沈从文的故乡访问的,也暗示自己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雨”的洗礼,从而眼睛和灵魂都变得明净了。  B.本文在写眼前所见的同时,不时插入对沈从文童年生活以及沈先生作品情节的回忆,使得现实与历史相互转换,生活的写实与人生的感悟交替穿插,既增加了文章的容量,又造成了文章情节的波澜起伏。  C.第三段中说“老屋中的另一间房子,曾经囚禁过先生的童年。也挨过打,也罚过跪,跪在祖宗的牌位底下,每次要跪一炷香的时间”,这些话的意思是说沈从文先生童年时代曾被关押过,受到过残酷虐待。  D.第五段中说“尽管那边已建起了一座大桥,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坐船过渡”,这是含蓄地指出湘西人由于地处偏僻,因而思想还是有些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比较缓慢。  E.结尾一段,作者照应开篇,总结了在湘西沐浴风雨以及实际接触湘西山水、湘西精神的感受,也由衷地表达了一种源自和沈从文的人格与精神相比后的深深自责。  附:【参考答案】  1.既指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包括在沈从文著作中被艺术化了的湘西一带独特的乡土人情。  2.瞻仰沈从文故居,追寻沈先生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足迹,了解他性格人品形成的原因。  3.小白杨一样的美丽善良和豹子一般的勇猛刚毅。  (C项错在“童年时代曾被关押过”,应为“沈先生在童年时受到过令人窒息的私塾教育,因逃学等受过体罚”;D项应为“既体现了人们的某种怀旧情绪,也暗示了沈从文作品持久的影响力”;E项错在“表达了一种源自和沈从文的人格与精神相比后的深深自责”,应为“表达了受到的精神震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