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王勃教学目标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教学难点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鵲鹊楼(山西永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湖北武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湖南岳阳),“落霞与孤驚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江西南昌)(另有人称山东蓬莱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为中国四大名楼)。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关于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酋河津县),初唐文学家。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壬阁成,重阳日在滕壬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
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替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鸳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觎,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三、关于文体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4.都督/阎公/之雅望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术性。以、骈文诵读指导一一断句品韵:A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B六字句的断句:(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之美(3.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Z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Z浦E六四对六四: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吋?F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G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H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四、学生通读全文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注音。2.对照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划下不理解的语句。3.分段请同学在全班诵读,教师纠正字咅,明确停顿。五、作业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一、讲读课文第一段:(一)第一段屮有儿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二)补充注释:1.豫章故郡故:旧2.地接衡庐接:接壤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6.千里逢迎千里: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來的客人。7.高朋满座高:尊贵(三)分析第一段: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11!历史的久远。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5.七一九句,赞美宾主,点而结合。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坏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屮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二、讲读第二、三段:(一)典故理解:1.钟鸣鼎食之家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二)补充注释:1.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2.彩彻区明彻:普照3.雁阵惊寒惊:被……惊扰4.时维九月,序屈三秋序:时间。属:是。5.潦水尽而寒潭清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6.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7.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三)分析第二部分: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彖和周圉的口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
让人赏心悦目。(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惰景。(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1.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圉景色推上美的极致。(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Z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Z乐,候鸟Z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三、作业布置:熟读课文2〜3段,争収背诵,理解1〜3段中的典故的含义。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二、分析第四、五段:(一)补充注释:1.四美具具:具有,都有。2.而难并并:会聚一起。3.穷睇眄于中天穷:望尽。中:最高处。4.极娱游于暇日极:尽情。娱游:欢乐。5.兴尽悲來兴:兴致。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Z人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7.屈贾宜于长沙屈:被……贬谪。8.所赖君子见机赖:依赖。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10.穷且益坚:且:反而。11.不坠青云Z志坠:抛弃。(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三)分析第四段内容: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1.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1.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2.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3.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一一为下面抒情张本。4.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Z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5.第七句:是虚写,言天地之大,宇宙无穷。&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9.一问一答,流露岀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小结:本段集屮笔墨,描写和渲染阁屮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釆。(以)分析第五段内容: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一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儿句?一“老当益壮……志。”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一“酌贪泉……犹欢。”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一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五)学生朗读这两段,品味其思想内容。三、课后作业:背诵2至5段第四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査背诵情况二、分析六、七段:(一)讲解典故,了解内容。(略)(二)补充注释:1•一介书生介:个1.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4.奉总昏于万里奉:侍奉。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再:第二&奉承恩于伟饯于:在。10.敢竭鄙怀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2.有怀投笔怀:心思。5.接孟氏之芳邻接:结交。次。1.兰亭已矣已:过去。9.是所望于群公是:这。于:对。出來。(三)分析内容: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一“三尺微命,一介书生”。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懣的目的是什么?一喑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一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一第二句。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一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小结:笫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口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三、本文写作特点:1.文笔优美,2.由略到详,3.长于用典,4.对仗工整,5.善用借代、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通感、夸张、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四、总结全文内容: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坏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