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滕王阁序》(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铜川727031)【内容提要】该文述说了李元婴建阁的经过、王勃的经历、《滕王阁序》的创作经过、与《滕王阁序》相关的名人及诗文,探究了《滕王阁序》成功的一些成因。【关键词】李元婴王勃滕王阁序创作传说评说成因作者简介:郝水平男1958年生,本科学历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语文教学法的教学和研究。2001年9月,秋高气爽,我有机会来到心幕已久的南昌,乘兴登上了千古名阁——滕王阁,仰望孤鹜蓝天,俯瞰江水船帆,眼送南浦飞云,目入西山积翠,感受滕阁秋风,思考沧桑变化,禁不住吟诵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佳句。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今日诵读《滕王阁序》,不觉勾起些许回忆与思考。一.滕王名臭蛱蝶香滕王阁为何流传至今,久负盛名?话还得从唐代的滕王李元婴说起。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贞观十三年(639)六月被封为“滕王”,实封千户。李元婴品行不端,骄奢淫逸,毫无政绩可言。任金州刺史期间,“骄纵失度”。在太宗驾崩期间,依然无所收敛,“集官属宴饮歌舞,狎昵厮养。”①对去世的哥哥毫无哀思。他做过许多荒唐事,“凝寒方甚,以雪埋人。”②所巡察的地方,不事公务,“从民借狗求罝,所过为害;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城门夜开,不复有节。”③正史还记载,“官属美者,绐(欺哄)为妃召(呼唤使来),逼私(逼迫私通)之。”④
他属下一位典签(书记小官)崔简的妻子郑氏被哄骗去,欲行非礼,“崔简妻谩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元婴惭,历旬不视事。”⑤滕王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录事参军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⑥,每每揪打出手,进行人身侮辱。但李元婴很有艺术才情,善画蝴蝶,被誉为“滕派蝶祖”。战国时期有个庄子,喜欢白天睡觉,常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故有庄子梦蝶的故事。一千年多年后的公元639年,一群蝴蝶飞进了李元婴建的腾王阁,绕过回廊,穿过花窗,飞进了滕王的梦中。蝴蝶的飞舞有自由的音乐,灿烂的色彩,那乐声,滕王听到了,那色彩,他看到了,他用彩笔把自己的“蝴蝶梦”留在了宣纸上,他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有“滕派蝶王”之美誉。我国历代画论、画史典籍,如《历史名画记》、《宣和画谱》、《中国绘画史》、《芥子园画传》等,对此多有记述。明人陈文竹在《重修滕王阁记》中说:“滕王阁者,唐高祖子元婴建也。永徽中,都督洪州。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舫,极亭榭歌舞之盛,以王而名阁,系封于地也。”唐著名诗人王建有诗云:“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由此诗可知,滕王的蛱蝶图在皇宫中备受宫妃们的青睐,在不被呼唤的时候,常描摹縢王的蛱蝶图。宋代诗人陈师道曾说:“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将縢王的蛱蝶图江都王画的马相提并论,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宋代诗人谢无逸有诗赞美蝶画曰:“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
清人黄凤题对唐史中只字未提滕王擅长丹青颇有不平,他说道“当日滕王留粉本,千秋知有彩毫夸。”“如何新旧唐书在,不载丹青绝妙才?”滕派蝶画从元婴之子湛然之后,则传入梁家(当时梁蔚曾在滕王府邸为幕宾,常伴湛然做事,故得滕派蝶画真传),从此梁家视为珍宝,内部相传十数代之久,并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规定。梁家世代传承,历经唐宋元明清,传至清末梁冠三。上世三十年代,梁冠三违祖制将绝技传至河南开封佟冠亚手中,即被誉为“蝶先”“蝶叟”,与鲁迅先生是世交,鲁迅先生常责佟将此中国画史上的“独门”、“冷门”、“缺门、“绝门”、“祖国的瑰宝”绝技传下去、钻下去。1934年春,佟先生拿出蝶画三十幅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参加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师联展,一鸣惊人,所绘蛱蝶堪称今世一绝,受到鲁迅、张大千、齐白石等人赞赏。自1995年以后,佟冠亚的作品数度成为外交部礼宾司送给外国元首、贵宾的礼品,1992年,江泽民访问日本时以滕派蝶画作为国礼赠送日本友人,1998年11月22日,江泽民将《三蝶图》作为国礼,送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6年5月7日,佟先生偕其二弟子,携五十余幅蝶画,登上滕王阁,举办了“滕派蝶画传人佟冠亚先生画展”。这一古老的画派重放异彩,成为文化艺术界的一件盛事。结语:滕王为政品不端,黎民遭难苦无边。谁知蛱蝶画中舞,丹青绝艺古今传。二、滕王高阁临江起
李元婴颇有艺术才情,然而政治上很不得志,一再被贬。多数学者认为在永徽四年(653),由苏州刺史“转”洪州都督之际,创建了滕王阁。洪州在当时是荒蛮之地,是安置贬官的地方,元婴到此,郁郁寡欢,寻找精神慰藉,天高皇帝远,声色犬马,为所欲为,哪管高宗的警告。据传,滕王爱好畋猎,有一次,逐猎到了赣江东岸,但见西山横翠,南浦云飞,江上帆影绰绰,鸥鹜翔集,洲渚百花竞发,群莺乱舞,一派江南美景,不禁乐而忘忧,流连忘返,每每日暮而归。后来,滕王再次带领一班幕僚和歌舞伎,来到赣江门外的冈峦之上,远眺近观,心旷神怡,摆开酒宴,放歌起舞。可是城外冈峦之上,杂草乱石之中,歌伎们难施技艺,倘若风疾雨骤,则更狼狈。面对如此美景,总感美中不足。上有所好,下必有投,随行的幕僚就有人提议在江边岡峦之上建一座阁楼,既可揽山川之盛,又可极歌舞之乐,岂不两全其美?滕王听后,连声称善。回府后,立即下令选拔能工巧匠,勘察设计,精选木石,吉日破土,昼夜营造。几个月后,一座瑰伟壮丽的高阁就江边冈峦之上落成了。落成之后,滕王常常和一帮狎客饮酒赋诗,歌舞作乐,有时则自度曲律,轻敲檀板,慢拢丝弦,横吹玉笛,亲为伴奏。又打造青雀舸,率僚属游乐江中,踏歌洲渚。洲渚上野花竞发,彩蝶纷飞,善丹青的滕王,其心境不言而喻。滕王阁本是李元婴为自己“游观宴集”而兴建的,他怎么也想不到日后会有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给洪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南北文化交流以及江南歌舞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结语:
屡遭贬谪荒凉边,志受压抑郁寡欢;放歌伴舞滕阁起,赋诗饮酒宴游观。三、即兴挥毫赋诗序再说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治今山西河津)人。王勃《春思赋》序文说:“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上推,勃当生于永徽元年(650)。若据《旧唐书·文苑·王勃传》所载推算,生年为贞观二十二年(648)。据杨炯《王子安集原序》所载推算,则生年为贞观二十三年(649)。王勃本人记载比较真实可靠。勃卒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6),终年二十六岁。王勃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勃起上推八世,多数世祖居官,人人皆有著述。八世祖王玄则著有《世变论》,七世祖王涣有《五经决录》,六世祖王虬有《政大论》,五世祖王彦有《政小论》,四世祖王一有《皇极谠义》,曾祖王隆有《兴衰要论》。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大教育家,曾任蜀都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后弃官,以著书讲学为业,依《春秋》体例著《元经》,又依《孔子家语》、《法言》体例撰《中说》,皆为儒士所称,死后门人议谥为文中子,当朝政坛显要魏征、房玄龄等都是他的门徒。叔祖王绩是初唐最早的诗人,成就亦大,风格较独特。父亲王福畤,在唐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参军,六合、交趾二县令,以及齐州、泽州二长史等,撰《王氏家书杂录》。王福畤生有六子,即勔、勮、勃、助、劼、劝,勃排行第三。王勃兄弟皆以能文为人称道。《旧唐书·文苑·王勃传》说王勔
、王勮、王勃都有文才,父友杜易简曾称许他们是王氏“三珠树”;又说其后王助、王劼“又以文显”;又说王劝“亦有文”,韩思彦看了王劝的文章后说:“生子若是,可夸也。”王勃与两位哥哥都有“神童”之誉。《旧唐书·文苑·王勃传》说:“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撰《指瑕》十卷,指摘颜氏失误。十岁时,在较短的时间内,精通了六经。此后又从长安名医曹元学习《周易章句》及《黄帝素问》、《难经》,将近两年的时间。王勃素有雄心壮志,俊才豪情,他在《游冀州韩家园序》中说:“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传说:王勃十岁那年重阳节,父亲带他郊游赏菊,见秋光正浓,黄花正盛,不免诗兴大发。父亲吟得上联:“重阳郊游,郊野黄花如金钉,钉满野郊。”王勃不假思索地题了下联:“中秋赏月,月浸白蘋如玉盏,盏尽浸月。”父见天上雁行,即吟:“北雁南飞,两翅东西扇上下。”王勃边看地上行车印迹,边随口对出下联:“前车后辙,双轮左右辗高低。”听罢,父亲暗吃一惊,心里高兴口却不言。快到城门,见有关帝庙一座,父子稍息于庙内,接过和尚的茶,边喝边四周观赏,只见关云长雕塑雄伟:左手托三绺长须,右手握青龙偃月刀,秉一支红烛,读一本《春秋》,后侧有一黑脸周仓,牵赤兔马以侍。父亲突生一联,对王勃说:“
捧青须三绺,对青灯读青史垂青名手中握青龙偃月。”王勃正看那匹泥马,忽听父亲出题,眼睛一亮,脱口而出:“芳赤县千古,秉赤面掬赤心输赤胆跨下骑赤兔追风。”这一回,父亲连声说:“好,好,好!”王勃十四岁时,已知名于世。与王勃同时代并齐名的杨炯,在其所撰写的《王子安集序》中述道:“年十四,时誉斯归。太常刘公,巡行风俗,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传说应试之日,他来到禁卫森严的考场,用眼四观,全是年长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惟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当主考官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王勃非常聪敏,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聆教。”这几句话,听者颇觉字字顺耳。主考官此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⑦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嗣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十六岁上献《乾元殿颂》,十七岁上呈《宸游东岳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高宗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
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不久,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王府修撰,十分爱重。十八岁时,为《黄帝八十一难经》作序,十九岁时,献《九成宫颂》《拜南郊颂》。这几年,是王勃一生中最为春风得意的几年。沛王贤、周王显,均是贪嬉少年,相与以斗鸡为乐,不惜千金求珍禽,以较高下。二王素来喜欢与王勃谈笑,每次斗鸡时,必请王勃一道畅饮欢宴。王勃仗着文才,戏为《檄英王斗鸡文》,不料此文传到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其词,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于是,王勃被逐。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文章憎命达”⑧,患难中的王勃吟咏之作自然不少,自编《入蜀纪行诗三十首》(序存诗佚)。咸亨元年(670),举办时选,朝中显要先后征召王勃,勃因病辞谢了。在入蜀的三年中,先后到过许多州县,诗文很多,影响很大,“每有一文,海内惊瞻。”⑨到咸亨三年(672年),王勃二十三岁,由蜀还长安,后至虢州任参军,因匿杀官奴曹达,按律应判死罪,巧遇大赦免死,仅除名,但其父因受牵连而由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
不过,王勃并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⑩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为宏丰的时期。王勃于上元二年弃官后(675年)往交趾省父,从山西动身,万里迢迢去看望父亲。传说:王勃坐船逆长江而上,来到了江西与安徽地界。在彭泽县东北,东流县西南,有一座马当山,形势险峻。唐朝诗人陆鲁望有《马当山铭》为证:“山之险莫过于太行,水之险莫过于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王勃的船到马当,突遇风浪,船不能开。王勃问:“船到什么地方?”艄公说:“已到马当山下。”于是,避风马当山庙下,船上人都登岸观览风光去了。王勃也到庙里观瞻了一番,又赏玩江景多时,正想回船去,突然见一位老者坐巨石上,须眉皓白,貌若神仙,王勃整衣向前,向老人作揖,老人遥指,问:“来的是王勃吗?”王勃大惊,说:“正是,不知长者何以得知?”老者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高会,若往赴宴会,作为文章,足垂不朽。”王勃笑,答:“老丈有所不知,此地距洪都六七百里,一个晚上那里到得了呢?”
老者也笑道:“你只管上船,我当助清风一帆,使你明日早达洪都。”王勃肃然起敬,问:“拜问老丈,你是神还是仙?”老者笑而远遁,隐隐听见“吾即中源水君”。只觉祥云缥缈,瑞气盘旋,脚下船箭一般朝鄱阳湖方向驶去。果然是: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第二天一早,正是九九重阳节,洪都府阎都督果然开宴,遍请江右名儒。席上有澧州牧学士宇文钧,还有进士刘祥道、张禹锡等。阎公再三起身,对诸儒道:“帝子旧阁,洪都绝景,在座诸公,欲求大才,作此《滕王阁记》,刻石为碑,以记后来。”原来,阎公女婿吴子章早隔宿草就序文,故在座诸公假装不敢轻受,只一心想要推让给吴子章,好让阎公翁婿名利双收。恰好轮到王勃面前,王勃仗着俊才豪情,毫不推辞,慨然受之,满座俱惊。阎公哂笑,暂退更衣,喊:“敬酒。”王勃欣然持觚,对客长饮,酒酣,索笔求纸,文不加点,满座又惊。小吏跑步报所写诗文,当报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道:“此乃老生常谈,谁人不会!”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道:“此故事也。”吏三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不语。吏又报到“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公喜,说:“此子视我为知音。”吏再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听罢,以手拍几,说:“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满座尽皆失色,阎公更衣复出,携王勃之手,盛酒满觚,王勃酣醉。阎公大喜,说:“
帝子之阁,有子之文,风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吾当厚赏千金。”席散,公府官吏余兴未消,问王勃下人:“请问你家王博士,常酒醉写文章吗?”下人笑答:“博士凡写文章前,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一饮而尽,然后蒙被大睡,称为腹稿。然后,一跃而起,写成文章,不改一字。王博士今日只饮酒,假若饮墨,其文章更好。”众人听完,面面相觑,将王勃誉为神人。传说,王勃大笔挥毫作了《滕王阁序》,不待辞别,携了下人,便匆匆离席下楼,直奔江边而去。众人正告退之际,阎都督又喝一声:“慢,请诸位回来,怎么结尾一诗,末一句空一字未写?”众人近前,果见诗空一字。阎公说:“只怕是我等轻慢了王诗人,故空一字作难大家来猜,大家就猜猜罢。”众文人面面相觑。便有人说:“槛外长江□自流”,所空的字应是“独”字,也有的说是“船”字,问到吴子章,他冥思苦想了良久,也只是说“水”字。阎公露不喜之色,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众人直琢磨到天亮,竟也没有猜出佳句来。阎公问:“此时王勃船到何处?”衙卫答:“最快到丰城。”阎都督命令:“你快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
衙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追上王勃。衙卫说明来意,王勃但笑,久之,说:“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便索了一支笔,并不蘸墨,就在衙卫手心里画了一阵,令其握紧,拜别。只说衙卫回府,就阎都督面前伸开手巴掌,竟空无一字。阎公自语:“怎么会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呢?千金难买一字啊!”猛然一惊,莫非是一“空”字。“妙哉!好一个‘空’字!”众文人齐声附和称赞。阎都督拍案称绝:“‘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个‘空’字用得妙,万千感慨,尽在这个‘空’字上。”以上传说或许有些夸张,但王勃的《滕王阁序》,确是不朽名篇。王勃于阎都督宴会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新唐书·文艺·王勃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才华泉涌;滕王阁上即兴作序,并非虚传。王勃后渡南海,堕水而死。传说:过了不久,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叹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去,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皇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做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做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结语:高皇发怒逐宫苑,才子获罪省江南;落霞飞出皆惊瞻,闫婿属文羞见天。四、别是人间翰墨场“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阁以序传,序以阁名。“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求记信》宋·滕子京)“不遇子安徒有阁,千秋寂寞永无名。”子安一序,縢阁千秋,历千载盛誉而不衰,全赖王勃不足千字的诗序。岂止滕王阁如此,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何尝不是这样,黄鹤楼赖崔灏的诗,岳阳楼赖范仲淹的记,鹳雀楼赖王之涣的五绝,全是如此。王勃的
《滕王阁序》以其浓郁的诗意,优美的意境,华美的辞彩,丰富的典故,完美的形式成为千古绝唱,影响深远。一花引得百花开,一蝶引得万蝶来。“自有王勃作序后,别是人间翰墨场。”根据现有资料考证,最早评说王勃诗文的恐怕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他说王勃“每有一文,海内惊瞻”。“八纮驰骋于思绪,万代出没于毫端。”“长风一振,众萌自揠。”“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辞林增峻,反诸宏博,君之力焉。”“随时以发其惟应变,稽古以诚,其殆察微。”《滕王阁序》之后,相继有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滕王阁记》。一百多年后,时任袁州刺史的韩愈又撰写了一篇著名的《重修滕王阁记》,连高举反骈旗帜的文学家韩愈读了该文之后,也大为赞赏,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韩愈在《重修滕王阁记》中云:“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玮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亦欲往一观而读之。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以韩愈在文坛上的名声和地位—位列八代之衰的文坛大家,他反对骈文,提倡散文,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主张务去陈言和文从字顺,但对王勃的序文仍然持赞赏态度,认为自己的文章能位列三王之后是件荣耀的事,对王勃的推崇可想而知。“神童一诗序,惊起千秋风雨,杰阁频兴废,引来百代人才。”与王勃《滕王阁序》有关的名人名篇繁若星辰,以下略举几例。唐代有杜甫、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杜牧、张乔、钱起等。
杜甫诗《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白居易结束被贬江州司马转任四川忠州刺史前夕,当地官员在阁中饯送诗翁,白居易曾赋七绝《钟陵饯送》一首:翠幕红颜高在云,歌曲一声万家闻。路人指点滕王阁,看送忠州白使君。晚唐诗人李商隐《漫成五章》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惟观对属能。晚唐诗人罗隐曾名重一时,从他的七律《滕王阁》中,可看出他对王勃的敬仰之情。水神有意怜才子,欻忽威灵助去程。一席清风雷电疾,满碑佳句雪冰清。焕然丽藻传千古,赫尔英名动两京。若非幽冥风送客,至今佳景绝无声。唐张乔有一首《滕王阁秋望》创来人世殊,几度远汀芦。叠浪有时有,闲云无日无。早凉先燕去,返照后帆孤。未得营归记,菱歌满旧湖。钱起有一首《滕王阁》
幽怀年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滕王阁,分明见落霞。宋代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苏辙、曾恐、朱熹、杨万里、辛弃疾等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曾书写《滕王阁诗序》,米芾称其为“刚劲而有韵”。被誉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改革家”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阻,二度辞相,一次在返老家临川的途中,专程登阁,拓取韩愈碑文以解心中愁烦,并题七绝《滕王阁》一首白浪江帆无已时,陈蕃徐稚去何之?愁来径上滕王阁,覆取文公一片碑。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两次来洪州,眼看大宋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朝廷主和派当政,自己遭排挤郁闷地会诗友于滕王阁,含泪写下了《贺新郎·赋滕王阁》一首,感情悲怆: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画栋朱帘当日事,不见朝帘暮雨。但遗意、西山南浦。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空有恨,奈何许!王朗键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歌翠舞。为徙倚、阑干凝伫,目断平芜苍波晚,快江风、一瞬澄襟暑。谁共饮?有诗侣。
民族英雄文天祥(江西吉安人),以都督之职率军进入江西时,他预感国运将衰,难挽颓波,作为一个大丈夫,只有一死殉国了。经过十年漂泊,他登上滕王阁,举目四眺,山河未改,家国破碎,不禁感慨万千,泪如泉涌,长歌当哭,写下了堪称“诗祭”的七律《滕王阁》诗一首:五云窗破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日月四时黄道阔,江山一片画图长。迥风何处抟双雁,冻雨谁人驾独航!回首十年此漂泊,阁前新柳已成行。朱熹有诗《和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云:滕王阁下水初生,闻道登临复快晴。帝子岂知陈迹在,长江肯趁曲池平?山楹雨罢珠帘卷,檐铎风惊玉佩鸣。满眼悲秋今古恨,人生辛苦竟何成?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手书《滕王阁记》,明人杨士奇称其“笔意精妙绝伦”。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血战十八年,最终以弱胜强,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文臣武将,上元节又在阁中观灯。明著名才子唐寅绘制《落霞孤鹜图》一幅成千古名画,并题七绝一首,诗云:画栋珠帘烟雨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明大书法家董其昌、文徵明分别手书《宴滕王阁序》。明戏剧家汤显祖在阁中赏演《牡丹亭》,慨叹道“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并欣然题七绝《滕王阁上看》二首:其一韵若笙箫气若丝,牡丹魂梦去来时。河移客散江波起,不解销魂不遣知。其二桦烛烟销气降纱,清微苦调脆残霞;愁来一座更衣起,江树沉沉天汉斜。清康熙帝既喜董其昌的书法,又爱王勃的《滕王阁序》,当看到董其昌亲书的《滕王阁序》真迹,如此双璧,喜不自胜,就按董其昌笔意临写了《滕王阁序》,盖玉玺赏赐南昌。1964年9月17日毛泽东为儿媳邵华手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980年元月,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在广州粒子物理学术会上热情洋溢地说:“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初唐时代,南昌曾有一次盛会,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样美丽的词句描写了中国的潜力,以后,盛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之冠。今天,王勃的名句仍然能用来描述中华民族的无比潜力。”人们不禁深思,滕王阁上一位“等终军之弱冠”的诗人七百一十七个字的序文,千载之后,还被一位海外赤字、学术巨擘念诵着,这是一种多么大的感染和影响啊!结语;滕王高阁耸云端,子安序文千古传。
俊采星驰风流展,诗文雾列蔚大观。五、勤学博览多磨砺王勃一序,脍炙千古。明杨慎在他撰写的《丹铅总录》曰说:“杜子美,韩退之极其推服,良有以也。使勃与杜、韩并世对毫,恐地上老骥不能追云中俊鹘,后生之指点流传妄哉。”在袁行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有如此评价:唐初骈文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自唐初“四杰”始,不少的作品已于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辞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泼的生气和注重骨力的刚健风格,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其落霞与孤骛之景,一怀六尺之情,英思壮彩,珍词秀句,已为人千古传诵。王勃为何能取得辉煌的文学成就,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呢?究其成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天资聪颖、早慧。王勃出身书香门第,先天遗传素质非常好,自幼聪明过人,六岁为文,九岁作《指瑕》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的错误,对历书、尚书、易经,多有撰述、布述、发挥。十五岁上右相刘祥道《上刘右相书》畅论国家利害,对国家大政提出三项建议,被推举为“神童”。二、有良好的成才环境。家学渊源极为深厚,其祖上、祖父、父和弟兄六人,皆有文才,形成了“人才团”互相感染影响。三、受到良好的教育。王勃祖父王通为大教育家,“教授门徒甚众。”
其子孙必然会蒙其德泽。从史书记载中也会发现,其父因材施教,善抓时机,相机教导。王勃也曾跟随长安名医曹元学习医术,“尽得其要。”四、有雄心壮志。“四杰”皆志雄才俊,自负很高,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人下的雄杰之气,他在十五岁《上刘右相书》中说:“伏愿辟东阁,开北堂,待之以上宾,期之以国士,使得披肝胆,布腹心,大论古今之利害,高谈帝王之纲纪;然后鹰扬豹变,出蓬户而拜青墀,附景搏风,舍薹衣而见绛阙。”文中充溢着积极进取的求仕精神。王勃还在他的诗文中说:“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五、勤奋的学习与创作。王勃少时勤于读书,读《汉书》,通《六经》,精医术;聪警绝众,尤精历算,学识极为广博。王勃尤好著述,六岁善文辞,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美,文章迈捷,下笔则成,加之他长期的大量的勤奋的文学创作实践,写文章对他来说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六、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积累。王勃十四岁步入官场,经历了官场的官海沉浮,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王勃后期厌官之后,全身心追求艺术,所以一遇到恰当的时机,触发了创作的灵感,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如同火山爆发一般,不可遏止。《滕王阁序》就是在那个勃勃向上的伟大时代里迸发出来的,长期郁积的情感和才华一下之喷发出来了,灿烂照人。由此,我们可以体悟到文学创作上的一般规律,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时。结语:天纵雄才必有用,书香熏染意更浓;勤学博览多磨砺,千古一序传英名。注释①《旧唐书·滕王元婴》(后晋)刘晌等撰②同上③《新唐书·滕王元婴》(宋)欧阳修宋祁撰④同上⑤同上⑥同上⑦参考《滕王阁史话·二·名声鹊起道王朗》第18页-19页九奇仲禄著江西人名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⑧杜甫《天末怀李白》⑨《王子安集原序》唐·杨炯⑩同上②参考《滕王阁史话·二·名声鹊起道王朗》第12页-15页九奇仲禄著江西人名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③参考《滕王阁史话·九·唐高宗三叹王子安》第142页
九奇仲禄著江西人名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①《忆滕王阁》清·尚荣②《中国文学史》第页袁行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③《唐摭言·切磋·王勃》(五代)王定保撰《旧唐书·文苑·王勃传》(后晋)刘晌等撰《新唐书·文艺·王勃传》(宋)欧阳修宋祁撰《唐才子传·王勃》(元)章文房撰
《中国诗史》陆侃如冯沅君著《古代散文选》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第一版)《滕王阁史话》九奇仲禄著RandomTalkon“TengWangAtticPreface”HaoShuiping(TongchuanTechnicalPolytechnicShaan’xiTongchuan727031)Abstract:thisarticlestatesLiYuanyingbuilding-atticprocess、WangBo’experience、“TengWangAtticPreface”creatingprocess、famouspersonsandpoemsrelatedwith“TengWangAtticPreface”,exploring“TengWangAtticPreface”success’causes.Keywords:LiYuanying,WangBo,TengWangAtticPreface,creatation,legend,comment,c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