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滕王阁序》导学案

ID:897904

大小:6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滕王阁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2、翻译重要句子学习重点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学法难点翻译重要句子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了解王勃时间是上元三年(676),历史的星空,一颗年轻而耀眼的流星在划过一道深深的痕迹之后,便悄然消逝于岁月的长河。那年,王勃才27岁,是一场无色无嗅的自然风雨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让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王勃永远地把自己融入在那波涛汹涌的湛蓝的大海之中......天才的少年少年才智如神助,大道通天畅未来。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王勃自幼聪颖,悟性过人,是个早熟的神童。《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当时的大儒颜师古)《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居难则易,在塞则通;于术无所滞,于辞无所瑕。"不过,王勃的家庭,书香气息浓厚,才子非常多。哥哥王剧、弟弟王助都考中进士,做了官。最初王助、王剧、王勃兄弟三人出了名,被父友杜易简称为王氏"三株树"。后来王助、王勃长大了,他们都有文名,"三株树"似乎变成了"五株树"。最小的兄弟王助长大后也是一才子。王勃的从祖父王绩、祖父王通也是著名的学者、诗人。王通是隋秀才高第,曾任过蜀郡司户书左和蜀王侍读等官,后来退官在家,专门讲学著书。父亲王福峙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但这些并没有给王氏兄弟在仕途上带来太大的政治资本,这样的家庭背景,使王勃兄弟们从小就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关心国家政事,寻找机会上书献颂以自荐。高宗麟得元年(664)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五岁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有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氓;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王勃的上书,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祥道看后,十分惊讶,赞王勃为"神童",并上书表举荐。王勃在应麟得三年(666)制科时,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年龄才14岁,少年得志的王勃,也象其他文人一样,渴求在仕途一展才华。14岁入朝为官,让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他如鱼得水。高宗皇帝召见他时,当面询问考察,王勃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颇得高宗皇帝的赏识。朝廷每有喜庆大典,他都能写出精美的颂文献给皇帝,一时间王勃声名鹊起。王勃在皇家瑞气的宫室里尽情渲洒着自己的才情,摆在他面前的似乎有一条通天的大道,把这位聪明绝伦,才高八斗的少年引向不可预测的未来。少年的王勃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十一二岁时遇到当时的名医曹元(世称曹夫子),王勃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父亲对他也十分慈爱,并经常教导他说:"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肖。"王勃牢记在心,暗中到处查访良医,希望学得一手医道,做个孝子。公元661年,是命运的偶合,让他碰到继扁鹊、华佗之后《皇帝八十一难经》的直系传人--曹夫子。他师承曹夫子五年,终于"有升堂睹奥之心"。最后,他"钻仰太虚,导引元气",内精澄明,以至修炼到想要放弃常人的生活、修成神仙的愿望。疏于人事的青年(一)、不明朝廷是非地,一纸戏言误前程上面谈到少年英才的王勃让高宗皇帝龙颜大悦。王勃的才情,也使得他声名大震。这也惊动了另一位少年--皇子沛王。于是王勃被沛王邀至沛王府,并备受器重,为沛府修撰。这是王勃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候。然而命运也常常象一种游戏,时不时捉弄一下一位少不更事、漫不经心而又自恃才高的少年。正当王勃做着用文章来经营人生的美梦时,出其不意的打击悄悄地降临到他的头上。10 当时皇宫中风行一种斗鸡的游戏,诸皇子之间也以斗鸡取乐。一次恰逢沛王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来讨伐英王鸡,以此为沛王助兴。这篇文章却引起了英王李哲的不满,一场斗鸡游戏不欢而散。高宗皇帝得知此事,认为如此闹腾,势必引起皇子之间的不和。这似乎让高宗皇帝李治想起当年父辈们兄弟相残,自己兄弟之间明争暗斗的惊心动魄的骇人场面。谁知王勃本来是一篇玩笑的文章却不经意间揭开了高宗皇帝的感情疮疤。此时年轻气盛、不谙时世的王勃哪里知道(按理他也应该知道)宫廷家事,外人不得干涉也不能干涉的道理。三国的杨修因恃才放旷,终遭杀身之祸的历史事实,也没能让王勃清醒为人。也许是王勃太过于专著于对沛王的忠诚,也许是才高八斗的王勃想借此炫耀自己的文采与聪明,但是王勃毕竟还年轻,还不太熟悉为官之道,一心想建功立业的热情让他忽略了伴君如伴虎的危险处境。统治者只允许你对他竭尽忠诚,绝不允许你触及到他利益的丝毫"不轨"。结果,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人生的第一次打击并非真的因为《檄英王鸡》,而是因他的才高被嫉妒,是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的结果。试想,大唐天子的眼皮底下怎么能容得下这么一个光耀朝廷而又不遮不掩的狂傲少年?如此看来,这场有声有味的政治风雨揭开了王勃悲剧人生道路的序幕。前面我们也谈到王勃学医修炼的故事。可能正因为这一段历史渊源,使王勃产生了想建立别人高不可攀的功业,也恰恰因为这一段渊源,滋长了王勃为人的放荡与清高。少年得志的王勃经历了这样的打击,心情自然沉重。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道:"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其凄怆悲苦和愤激之情可见一斑,于是,他在总章二年(669)五月,悻悻离开长安,入蜀地游览。他与杨炯等人结伴而行,放旷诗酒,驰骋文场。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此间写下了很多优美的抒情之作。(二)、不谙人间寻常事,闯下祸患绝仕途我们知道王勃毕竟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才子,他的名气也毕竟给世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影响。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早年得道的王勃在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的打击后,就产生了耻以文才受召的想法。他作文述志,表明对官场的鄙弃,结果触怒权贵,被斥为"才有名气,爵禄盖寡"。这样的定论,基本断送了王勃的政治前程。这些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建功立业、出人投地的大好时机,却因为王勃看淡世间的荣华富贵,却因他孤傲清高的性格,却因他对人世的冷淡而瞬间即逝。此时的王勃更加向往他当年学医求道的生活。在咸亨四年(673),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个虢州参军。这三心二意的动机,让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料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更沉重的人生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很僵。当时有一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何却把他藏到自己的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暴露,王勃因无人保护而被判死刑(可能是有人蓄意谋害)。后来又遇大赦,幸免一死。但王勃这一次的灾祸不仅影响了自己的一生,也影响了他的家庭。父亲王福峙因此事从雍州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此时的王勃似乎看清了自己的政治命运的惨淡,同时也让王勃更加珍惜劫后的余生。"富贵比浮云,光阴逾于尺壁。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词翰,倍所用心"。虽然朝廷第二年恢复了王勃的原职,他决计弃官为民,立志著书立说,成就了他一生中创作的最辉煌时期。我们已经知道,王勃是位孝子,他第二次的人生打击使父亲受到连累,这让王勃感到愧对家父。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从龙门的老家起程,决定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以表达孝奉的心愿和愧疚之情。他一路经过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达洪州。在洪州期间,命运再一次和王勃开了一个永恒的玩笑。(三)、才高不介俗人意,渲洒文采传美名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落成,重阳之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阎都督早闻王勃之名,听说他路过此地,便邀请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原只为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吴子章)的才学并以此抬高其名声,故意先让女婿事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之作展示给大家。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谦让一番。大家知道其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当轮到王勃时,不知其中蹊跷的他竟毫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十二分地不满,于是拂衣而去。中间不停地让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始觉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欣然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为此,阎都督与王勃建立了忘年之交。从这一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王勃对人情世故的疏忽,对为人处世的粗糙。王勃的不谙时世让他的一生吃尽了苦头。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也正是因为他不遮不掩的个性,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位流芳千古的王勃,一个让我们深感惋惜的王勃!人生无常的"晚年"人生难料无常事,秋水长天慰平生10 滕王阁宴会之后,王勃继续南下,与上元二年(675)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海南,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此时,我们再把目光投向王勃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还是那场有声有味的政治风雨注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和他的悲剧结局。但这颗流星地滑落让我们惊羡生命之花的美丽和它绽放出的清香,也让我们在惋惜与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生命的不屈与自强。因为,王勃岁英年早逝,却独立初唐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颓靡、开创唐诗新风上继往开来,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的名篇。他的五言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被人们传诵。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还是他那被人们传为佳话的《滕王阁序》。初唐的历史遇上王勃也可谓大幸,而王勃,一个年轻而短暂生命,他也万万没有想到因为他的一篇《滕王阁序》,让他的灵魂和生命那么闪光。正如郑振铎先生评价:"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的曙光了。"文体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翼轸(  )    骖(  )睇眄(  )捧袂(  )瓯越(  )潦水(  )簪笏(  )桑梓(  )台隍(  )舸舰(  )帝阍(  )叨陪(  )懿范(  )彭蠡(  )虢州(  )遄飞(  )(2)解释加点的词语意思10豫章故郡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宾主尽东南之美高朋满座彩彻区明雁阵惊寒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兴尽悲来屈贾宜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怀投笔10 (3)句式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纤歌凝而白云遏童子何知。学习内容一、整体感知翻译文中重要句子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胜地不常,盛宴难再二、合作探究,理清文章结构。运思谋篇,无不统于题目之下。结合课文,分析文中的每一个段落大意并在括号里写出紧扣题目中的哪个词而写。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     ,引出        。()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       和周围的       。()第三部分(3—4):写宴会      ,抒发        。()第四部分(5):述说           苦闷,感叹盛宴难再。()学习小结达标检测1.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2.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10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3.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4.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字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文集存世。学习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怀才不遇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2、背诵2–5段,学习重点赏析景物描写作技巧,体会语言美。学习难点背诵2–5段,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骈文语言特点:骈俪藻饰,辞采华美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下面举几个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对偶句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本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运用典故: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10 ;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成语积累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预习检测名句默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内容一、整体感知1、分段背诵2、分段默写二、合作探究(赏析下列名句)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三、拓展探究 《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1)色彩变化之美。(2)远近变化之美。 (3)上下浑成之美。(4)虚实相衬之美。10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学习小结:达标检测1、用课文原句填空劝勉变节的人:劝勉在逆境中奋进的人:劝勉易被外界环境干扰的人:劝勉在逆境中有点灰心的人:劝勉不珍惜时间的人:朋友聚会分别时,恋恋不舍的情境:2、有人说,王勃的《滕王阁诗》主要是从空间和时间两角度去写的。你以为呢?空间上写了哪些内容?时间上写了哪些内容?写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传达的是什么情感?滕王阁诗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3、选做题(全国卷1)(09年)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10 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B.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忍受D.动之军法从事动:招致(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⑥  D.②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文:学习反思:10 1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