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
人的价值,也许就是生命之轮碾过之后,历久不褪的印痕。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有各自的演绎,每个人有各自的思考,你我有着不同的感悟。面对这个芜杂的世界,庄子感悟了,而且感悟得彻彻底底,让人觉得天人原来真的可以合一,不再是迷茫中的蝴蝶。今天我们就随着“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走进《庄子》的逍遥世界,走进他那超凡脱俗的心。情境导入课件使用101教育PPT制作(ppt.101.com)
134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难点解析5课文小结2
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的思想及文风;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等;准确翻译全文。2.理解本文意境开阔,想像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方法。3.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联系当前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作者简介整体感知
庄周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其主要作品为《庄子》。《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庄子天资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庄子“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写作背景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浑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汉书·艺文志》曾标录为五十二篇,今存郭象注本只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知识链接
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万物皆“有所待”----鹏鸟凭大风、水雾尘埃靠气息、大舟无力因水浅、杯水胶地因水浅舟大、蜩鸠嘲鹏因不知所待、远行备粮因所待。(列举现象)↓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彭祖与众人、鹏鸟与斥鴳等大小不一、长短不同,所待有别。(深入分析)↓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举例子)。↓什么才是“逍遥游”?(透过现象看本质)↓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层层深入)写作思路
研读课文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写到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提示】也是在说鹏鸟认识事物的时候也是受到了限制的;站的角度不同,看待事物也是不一样。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虫的认识受到限制是一样的(二虫的认识受限制的原因是飞的不高,无法去理解鹏鸟高飞),既然这样也不用去理会二虫的无知。这也就使得文章自然地转入了下文的“小知”和“大知”的论述。
2.写蜩和学鸠的故事为了说明什么?【提示】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蜩与学鸠以为自己是无所依赖的,是自由的,因此它们嘲笑鲲鹏。蜩和学鸠不是没有所待,而是必须凭借一点外力。
第一段内容概括万物都有所待;都没有绝对自由。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穷发之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不生长草木的荒原之北……将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这也就是飞的极限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蜩鸠斥鴳鲲鹏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彭祖——众人;鹏鸟——斥鴳。第二段内容概括大小之辩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自居(蜩、学鸠、斥鴳)宋荣子列子未达逍遥之境1.在最后一段中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阅读最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2.解读“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物。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但都被世俗所累;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最后一段内容概括
问题探究【提问】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重难点解析
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游”)怎样才算“逍遥游”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写法品析1.借用寓言,寄托思想。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安鸟,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本文想象汪洋恣肆,这种想象不仅体现于具体形象的描写,而且体现于整体文章的构思。譬如“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大鸟的雄伟,“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椿树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而当鱼可以化而为鸟,冲天飞起;鸟可以自视甚高,互相嘲笑;至人可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则更为神奇、殊胜。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多种修辞,形象生动。①比喻手法的运用。庄子的比喻往往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腐朽为神奇。如用人们所见到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景色比喻大鹏在空中激起的尘雾,接着用人们仰视高空的碧远比喻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的所见。这种比喻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又是合理的,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庄子的对比手法是很有特点的。他发挥想象,将大与小推向极致,从而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对比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空间上的概念,“几千里”“九万里”“坳堂”“数仞”;二是时间上的概念,“五百岁”“八千岁”“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的对比往往借助寓言。本文通篇是寓言,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课文小结
谢谢
进入官网了解更多详情:ppt.101.com更多课件点击这里马上安装。101教育PPT是一款专业服务老师的备授课一体化教学软件,丰富教学资源、多元教学互动,辅助老师轻松备课、高效授课。101教育PPT软件内含海量免费PPT课件、学科工具,支持PPT课件制作、PPT课件下载,帮老师轻松完成课件制作。101教育PPT产品介绍